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认识事物有一个心理过程,它表现为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这一过程不可颠倒,记忆、思维和想象,都必须建立在感觉和知觉的基础之上,没有感觉和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都将是空中楼阁。整体感知实际上就是阅读者对作品的感觉和知觉,是阅读欣赏的基础。目前语文教学在繁重的教学任务的驱使下,  相似文献   

2.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李家清教授、张胜前硕士回答: 1.遵循规律:认知过程是一个渐进过程 人的认知过程,是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繁杂、由浅入深的认识过程.学生地理学习的认知过程是一个从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到想象渐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人的审美活动,总是首先从对具体事物的感觉和知觉开始,并且始终脱离不了对具体事物的感知。只有通过对事物的具体形象形式的充分感知,审美主体才能获得强烈的审美感受,才能达到对内容的深刻理解。审美感知作为审美感受的起始环节和审美过程中始终不可脱离的环节,它规定着审美活动其它环节的运动方向,影响着审美感受的最  相似文献   

4.
一观察是认识事物的窗口。人们认识事物,始于感知。感觉与知觉是认识过程的初级形式,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感觉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而知觉则反映事物的整体。感觉是知觉的基础,而知觉则是各种感觉的有机结合。感觉与知觉的统一,通称感知,而观察便是感知的持殊形式。它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地去认识事物的知觉过程,由于它是认识之始,所以带有探索性质。现代科学说明:人类从外界获得的信息,十之八九主要来自视觉与听觉,旁及触觉与嗅  相似文献   

5.
认知是心理过程的一个方面,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属性及其规律的反映,认知过程包括感受、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认知偏差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属性及其规律的主观反映,是不切实际、不全面的反映。一般地讲,数学教师对教材、学生群体、教法、成绩评估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基本正确,但由于多种原因,有时会出现偏差,这种认识偏差导致对数学教学产生消极的负面影响。一、心理定势产生的先入为主倾向德国心理学家克莱认为,我们每个人的认识活动,事先都有某种假设,并且从这种假设出发来看待面前的事物,在教学过程中,这种现象就表现为先入为主…  相似文献   

6.
人类的认识过程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辩证过程。世界上的事物是纷繁复杂的,人们对世界上万事万物的认识总是从感性认识开始的。首先通过自己的感官接受外界事物机械的、物理的及化学的刺激,通过感觉和知觉过程认识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各个片面和事物的外部联系,形成对客观事物的印象。然后,在形成这种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借助记忆表象进行复杂的思维加工,才会在头脑里产生概念,把握事物的本质、全体和内部联系;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认识事物的规律性,得出理论的结论,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  相似文献   

7.
空间知觉是反映事物的形状、大小、远近、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它在人的认识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因为人是通过空间知觉过程获得对事物的感性认识,再经思维加工达到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的。婴幼儿对事物的认识更多的是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产生具体形象的认识。而这一认识的形式正是在空间知觉过程中发生的。所以,提  相似文献   

8.
心理学告诉我们:感觉和知觉是认识事物的最初级形式,而观察则是知觉的高级状态,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观察是认识事物最基本的途径,它是了解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前提.任何一道数学题,都包含一定的数学条件和关系.要想解决它,就必须依据题目的具体特征,对题目进行深入的、细致的、透彻的观察  相似文献   

9.
认识论认为,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从实践到认识,即在实践基础上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它是人们通过感官获得的关于事物的现象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它具有直接性、形象性的特点.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它是人们通过抽象思维获得的关于事物的本质的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从认识论出发,我们不难分析学生感到物理难学的原因有为:对物理知识的掌握往往是片面的、表层的、非本质的,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  相似文献   

10.
1.遵循规律:认知过程是一个渐进过程人的认知过程,是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繁杂、由浅入深的认识过程。学生地理学习的认知过程是一个从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到想象渐进的过程。学生只有掌握了丰富的地理事实、地理数据、地理名称、地理景观、地理演变等地理感性知识,才能更  相似文献   

11.
试论化学研究中的想象卞金祥(山东教育学院生化系)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人们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构造自己从未经历过的事物的新形象的认识活动,就叫做想象.想象是一种具有特殊形式的思维活动.想象和感觉、知觉、记忆、思维一样,都是在人们的生活实践中发生和发展起...  相似文献   

12.
一、研究的目的 审美思维是实践主体对具有审美价值的客体对象所作出的能动反映,它是审美主体通过感觉、知觉、想象、情感、理解等形式而达到感性和理性的统一、认识和情感的统一、愉悦性和功利性统一的特殊思考过程。它能促使人将道德感和审美感相统一,激发人的创造热情,培养和发展创造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3.
赵砚芬 《现代语文》2006,(2):100-100
作为一般教育方法论原则的体验是指:主客体协调互动,情境作用机制,学习知、情、意和谐发展。此原则符合中学生认知心理特点。按照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中学生的认知水平正处于形式运算阶段。具体地说,首先,感知客观世界上,中学生的感觉已达到比较完善的程度。知觉活动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他们不仅能注意到事物的外部特征,而且也能在观察事物全貌的基础上掌握事物的主要特征。这就为体验式教学思想的实施提供了机理上的前提条件。其次,中学生在记忆活动中一般不再机械地“死记硬背”,而是自觉或不自觉地采用理解记忆,并渴求在对知识的掌握过程中获取成功的喜悦,这对体验式教学思想的实施提出了较为强烈的土体内在要求。再次,中学生的思维发展已从具体运算思维期进入形式运算思维期。从少年期剑青年期,中学生的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具体形象与抽象逻辑思维并重发展,他们对不顾其内在情感体验的“灌输”教育是强烈排斥的,这也对体验式教学思想的落实提出了外在要求。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应注意:  相似文献   

14.
所谓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和间接的反应,它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事物间规律性的联系;是人们对周围世界的认识过程,从感觉、知觉到表象;是人们对周围世界的直接反映;是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整体和外部联系的反映.然而,并  相似文献   

15.
历史教学过程是以教科书为中介,通过教学让学生去认识历史的客体,其实质是一个认识过程,且这一认识过程与认识对象的认知结构密切相关;。而历史认知结构是指学习者结合自己的感觉、记忆、知觉、思维、联想等认知特点将头脑中的历史知识按照自己的理解深度、广度,加工、重组、改造而形成的一个具有内部规律的有机整体;。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能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为历史叙述的可靠证据,并据此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  相似文献   

16.
感觉是由感觉器官的刺激作用引起的主观经验。人们通过不同感官的视、听、嗅、尝、触摸和运动作用对周围世界各种信息刺激作出反应和获得认识。它是对事物或现象的个别属性的反应。而知觉则是一种主动的过程,人们在知觉行为中,本着探索和学习的动机,对具体环境中分离出的各种有效的信息(包括感觉信  相似文献   

17.
一 学习立体几何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而空间思维能力的核心是空间想象能力.物体的空间特性(形状、大小、远近、深度、方向等)直接作用于视觉、触觉等器官,或者通过语言,文字描述和图形示意等形式间接作用于视觉、听觉等器官,经过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综合反映而产生知觉,再通过想象这一心理过程,可以获得对直接客体的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人们认识客观事物是从感觉和知觉开始的,观察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儿童通过观察了解事物的具体形象、事物的各个侧面和事物的外部联系,为进一步认识事物的本质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儿童观察能力,我主要抓了以下三点: (一)培养儿童观察事物的兴趣和习惯儿童不善于用理智来控制情感和意志,却容易被一些新鲜事物和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引起兴奋。因此要让儿童主动自觉地观察事物,必须激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2008年高考英语新增任务型阅读新题型以来,如何在平时教学中训练学生,一直是一线英语教师思考的问题.该题型的要求和特点为许多师生不熟悉.本人从人的认知理论出发,来谈一谈英语任务型阅读题型的教学. 一、人的认识过程理论 人的认识过程是人通过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形式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联系、关系的过程.认识过程分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相似文献   

20.
认知是心理过程的一个方面,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属性及其规律的反映,认知过程包括感受、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认知偏差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属性及其规律的主观反映,是不切实际、不全面的反映.一般地讲,数学教师对教材、学生群体、教法、成绩评估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基本正确,但由于多种原因,有时会出现偏差,这种认识偏差导致对数学教学产生消极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