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7 毫秒
1.
对行业协会、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和社区民间组织进行个案剖析,分别从营造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宏观社会环境;完善非政府组织的制度法律环境,建立健全非政府组织的管理、监督、评价等相关制度体系;以及完善非政府组织的内部治理结构和规章制度,提高非政府组织的自我组织能力等三大方面,提出了促进非政府组织和谐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行的非政府组织登记管理制度是双重管理体制,严重制约了非政府组织的积极发展,阻碍了非政府组织发挥其积极作用。提出构建政府与非政府组织新型互动关系、建立直接申请登记制、完善对非政府组织的监管等策略,创新非政府组织的登记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问题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是中国经济、政治以及社会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诽政府组织的活动能够有效地促进政治民主,塑造民主参与型的政治文化,有利于增强政府权威。当前我国非政府组织在发展中存在着官办色彩浓厚、规模较小、筹集资金能力较低、管理落后等问题。为此,我们需采取以下对策:厘定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地位和职能,摆正两者的关系;加强政府对非政府组织的指导与管理,优化非政府组织的运作机制;对非政府组织进行统一规划,使其健康、平衡发展;制定和完善有关非政府组织的法律法规,对非政府组织依法管理。  相似文献   

4.
非政府组织:构建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之路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政府组织获得了较快发展,在以市场化、社会化为取向的公共服务改革中,引入非政府组织将有利于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有利于满足多元化的社会需求和提高公共服务的回应性。但目前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还不够充分,组织的公共服务能力、组织的公信力和组织筹集社会资本的能力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这需要政府、非政府组织、社会共同打造一个有利非政府组织发展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5.
关于我国非政府组织的思考——兼与西方非政府组织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政府组织基于全球性问题的治理而产生。其中西方一些非政府组织的思想对环境保护、人权保护等领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形成了全球性的社会思潮。但是,在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受制于许多因素,影响了其作用的发挥。通过中西方非政府组织的比较,分析我国非政府组织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障碍,对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非政府组织在我国迅速发展。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对中国共产党政策制定、政治动员和利益整合功能都提出了严峻挑战。为此,执政党应该依法领导非政府组织,切实做到重视、尊重非政府组织,与之合作管理公共事务,并且支持非政府组织发展,对其进行适度监管。  相似文献   

7.
社会治理现代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呼唤非政府组织积极参与社区治理。非政府组织在社区治理中所扮演的角色应该是社会治理体制创新与政府职能转变的推动者、社会参与扩大与基层民主发展的促进者、社区文化与伦理教化的培育者、社会资源整合与社区服务拓展的建构者。由于非政府组织在我国发展不久,对其理论研究和实践认识不足,同时社区治理方面仍处于探索阶段,存在着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的关系模糊,社区居民参与治理意识薄弱,非政府组织自身发展不足等问题,导致非政府组织在社区治理中所扮演的角色出现缺失。为发挥非政府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必须厘清非政府组织与政府在社区治理的功能及角色边界,实现两者在社区治理中的良性互动;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培育社区居民参与意识;加强非政府组织自身建设,提高组织运营能力。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迎来了非政府组织发展的高峰时期,我国无疑也加入了这一浪潮之中,非政府组织得到空前发展。然而,由于转型社会的特殊背景与条件,使得我国非政府组织在发展过程中,陷入了这样那样的困境。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视角对非政府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详尽分析,提出促进非政府组织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非政府组织在我国发展迅速,在社会中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本文通过对非政府组织的研究,对非政府组织在我国发展的现状,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及其发展的思路进行了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10.
“以法治社”与非政府组织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政府组织是市场经济和民主法制发展的必然产物。中国的非政府组织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已逐步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的力量,作为"三维治理结构"中的一支重要力量,非政府组织与政府及市场相互配合,起到拾遗补缺的功能。但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起步晚,政府对非政府组织依法适度监管和非政府组织的法律规制等行政法学的研究问题,需予以关注并研究。本文就就这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outlines the findings of a study which involved expert/committed female primary science teachers and examined their perceptions of the main factors that l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ir expertise. The study focuses on the women's formal education, early influences outside formal education and their recent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The last of these is the main one identified in research literature as having influenced people to develop an interest in teaching primary science. Specializations: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prima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urriculum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2.
论高校主体性道德教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主体性道德教育是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高校道德教育的目标应定位于培养学生的道德主体性。主体性道德教育应注重唤起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大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确立以人为本的原则 、重视个性化原则、注重启发式原则、强调激励性评价原则。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人的本性、人的生成和发展这一更为广阔更为根本的历史视野对人的全面发展进行全新的哲学透视。认为人是一种以实践为本性的存在 ,只有在不断地发展和创造中才能真正生成为人 ,全面发展是人的本性的必然要求。人是社会的主角 ,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主题。我们应该确立起以人为核心的综合社会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14.
主体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本质,是塑造学生主体人格、推动学生主体行为特征和能力发展的现代教育。高校在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建设中需要不断强化和建立有利于学生主体教育的机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体教育体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进和实效性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高校教师必须提高素质才能符合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新要求。自我修养是高校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主要途径,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更是自我修养的主要内容。高校教师应该理论联系实际,知行统一,根据自身特点,在社会实践和教育教学过程中,依靠自我教育取得进步。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变迁背景下走出德育困境,需要研究作为价值主体的学生的发展规律,藉个体的"为我性"引导他们实现"自我超越"与主体性两个向度的统一。学生的自我取向是价值发展的内在动力,学生的成长以自我同一性探索为基调,在变化的学校环境中不断选择和表现其自我定位。学生的发展具有年级特点,呈现规律性的变化。引导学生组织起来,开发潜能创造学校文化,在学校文化建设中顺势催化学生的人格发展。这是学校价值教育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王丹 《教育科学》2008,24(1):86-90
诚信是一项重要的道德规范,其特征是关系的双向性和直接践行性。学生的诚信发展过程就是学生的诚信心理结构日趋完善与成熟的过程。学生诚信发展主要经历三个阶段,即人际诚信为主要特征的诚信发展阶段、群体诚信为主要特征的诚信发展阶段和社会诚信为主要特征的诚信发展阶段。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最后笔者总结出诚信教育的总体特征,并分析了各阶段诚信教育的要点。  相似文献   

18.
园本教研对教师专业未来发展及专业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具有明显的灵活可操作及针对性特征,是幼儿园教研活动的主要形式。但当前的幼儿园园本教研活动仍存在诸多缺陷,随着时代的发展需求,为推动与有效实施园本教研活动,管理者在注重其活动质量的同时,还应立足于幼儿园的实际发展情况,在此基础上体现教师参与园本教研的主体意识,在自主学习、团队发展中完善自身的专业素质,并不断累积园本教研活动实践经验,在实践中改进、在认知中确立发展理念,有的放矢,促进幼儿园、教师及幼儿的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19.
教师作为构成大学组织的基本要素,其发展对大学以及高等教育系统的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大学教师在专业方面的知识权威是其工作的基础。大学教师通过获得高深学问,从而获得专业方面的学术权力。大学教师学术权力影响的大小取决于他们在发展高深学问领域中的地位、角色与作用。增进大学教师在高深学问领域中的权威与影响力是提升高等教育水平以及科学研究水平的至关重要的途径。因此,促进大学教师的发展应主要着眼于其在高深学问方面的发展,实现其知识人的角色。  相似文献   

20.
赵文平 《职教通讯》2019,(11):20-25
职业教育的跨界性特征决定了企业必须是职业教育的主体之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强化了企业作为职业教育主体的地位。企业作为职业教育主体是由多方面的原因所决定的:技术技能人才的职业能力发展离不开企业;工作场所学习理论给予企业主体地位确证;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经验凸显企业主体力量。基于《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解读,企业作为职业教育主体的作用可以表现为需求主体、培养主体、投资主体、消费主体和评价主体。这种主体作用的发挥需要企业明确自身主体责任意识、需要激发企业的内在动力、需要规定并实施好企业的具体行动任务、需要厚植企业承担职业教育责任的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