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媒介逻辑与政治逻辑高度交织的政治媒介化,使得“以传播为中心”的媒介逻辑正上升为建构社会现实的存在,孕育着新的治理体系。媒介化治理不同于媒介治理、信息治理、舆论治理和技术治理,而是蕴含了独特的价值和实践体系,推动治理模式的结构性再造和范式变迁。媒介化治理的价值内涵表现为媒介理念与治理观念共通的媒介化、治理工具与治理场景互嵌的媒介化、治理结构与治理效能共融的媒介化,从而在价值转向上体现出治理主体与治理客体的统一、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媒介化治理强调“治”与“理”融合,植根于中国治理情境,通过发掘以“非对称治理结构”为前提、网络问政参政的“新群众路线”为价值取向、智能化技术运用为手段的媒介化治理本土资源,构建我国新型现代化治理体系,丰富治理理论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2.
任何媒介都有自己的特质,任何媒介特质都有自己的倾向性,这一固有的倾向性即媒介偏向。教材本身一旦被数字技术重塑,在时空、认知、内容等方面将呈现新的偏向特征。这些偏向具有赋予某些事物更高价值的倾向,具有干预教育甚至重塑教育的力量。数字教材作为一种特殊的媒介,在媒介偏向上至少有三种严重影响教育的类型:时空偏向、感知偏向和内容偏向。教育实践场域中应利用数字教材的时空偏向推动以“流动空间”与“无时之时”为特征的教学模式重塑;重视数字教材的感知偏向,强化媒介素养教育;紧盯数字教材的内容偏向,防止内容的琐碎化与娱乐化现象,避免教材内容“失控”。  相似文献   

3.
回顾媒介融合形成的社会与技术动因,依据其发展将媒介融合分成若干阶段,特别选取IPTV(交互式网络电视)这一媒介融合的典型形态,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媒介融合对媒介化社会的特殊意义。与此同时,探索未来的Web3.0时代媒介融合发展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政府所提供的在线公共服务得到了社会的肯定。但是,电子治理模式下的政府公信力却在不断地降低,尤其是我国地方政府的公信力正处在一个低潮时期,对此,各地方政府必须在实施政务公开与信息反馈、平衡政民关系、推行移动政务与信息共享和严肃对待网络监督与制度保障等方面积极做出回应,才能有效地推动地方政府公信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在纸质报纸发展日益萎缩的情况下,发展网络数字报是报纸的必然趋势。但在媒介融合时代,网络数字报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时效性不足、信息量不足、形式单一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要加强对网络数字报地位和内涵的认识,从资金投入、人才培养、品牌创建等方面着手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政府所提供的在线公共服务得到了社会的肯定。但是,电子治理模式下的政府公信力却在不断地降低,尤其是我国地方政府的公信力正处在一个低潮时期,对此,各地方政府必须在实施政务公开与信息反馈、平衡政民关系、推行移动政务与信息共享和严肃对待网络监督与制度保障等方面积极做出回应,才能有效地推动地方政府公信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从商品输出、劳动力输出、国民输出、经济模式输出,逐渐走向文化输出、国家价值输出.国家传播面临传统与现代、政府与民间、国内与全球等诸多冲突和挑战.国家价值传播应重视民间化、理性化和普世化.我国的视觉传播领域呈现出娱乐化、历史化、戏剧化、庸俗化等倾向,这削弱了媒体的公共馆度.国家媒体陷入了政治功能、社会功能和资本功能的纠葛.这些正制约着我国的国家价值传播.我国政府和国民的媒介空问文明意识亟待建构和增强.民间网络视觉叙事的崛起,为我国“媒介文明帝国”的重构提供了广阔空间.在政府话语场、民间话语场、国际话语场,在数字空间和物理空间中,我国的国家价值传播都应占据主动权、主导叔.  相似文献   

8.
鉴于媒介学与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媒介环境学在研究对象、目的和方法上的相似性,德布雷对“媒介”的概念进行了拓展,提炼出“媒介”的四层含义,并创造性地提出了两个学术名词——“媒介化”和“媒介域”。从媒介定义、研究问题和分析框架三个角度,对这两个领域的核心假设和关键概念进行比较研究,并结合整个学术史的发展脉络加以阐释。媒介学在以下两个方面富有创见:首先,媒介学将“媒介”定义为由“设备—载体—方法”组成的系统,一反此前媒介环境学对物质载体和技术设备的过度关注,突显了媒介本身所蕴含的社会文化属性;其次,为避免出现媒介环境学中的“媒介技术决定论”倾向,德布雷搭建了一个由传播工具和文化环境共同组成的分析框架——媒介域,用于分解和解读人类文明史,从而为弥合主体与客体、技术与文化之间的对立作出了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9.
新闻生态既是一个对当下复杂数字信息环境的比喻,也是数字新闻学作为新闻学研究新范式的主要观念创新。伴随着21世纪初新闻博客的异军突起而出现,新闻生态的概念发展及理论化经历了三个阶段:从脱胎于媒介环境学,到吸纳芝加哥学派的传统,到最后形成了基础设施研究与行动者网络研究的基本框架或思路。在当下的“平台化新闻生态”阶段,新闻生态理论具有三个基本内涵:以网络和关系为基本分析单位,为人、技术和机器赋予平等的认识论地位,秉持生态主义的进步性假设。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理论,新闻生态理论对于当前新闻学研究具有突出的适用性和解释力,但仍需要吸纳来自不同语境的经验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0.
媒介化治理倡导媒介逻辑与政治逻辑和社会逻辑的融合,发挥媒介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作为社会最基本的构成单位,城市社区是社会治理中最基础的部分。城市社区媒介化治理的核心议题是媒介治理性角色在社区场域的发挥。社区媒介通过促进公共服务供给、构建微观公共领域、培育社区社会资本、搭建传播基础结构等手段,提升行政效率、促进社区参与、营造社区归属感、增强社区治理效能,推动社区“多元共治”格局的进一步形成,从而实现城市社区的媒介化治理。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新闻媒介已逐步走入市场,但由于一些新闻媒介的领导缺乏定位意识,已经给我国传媒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广泛树立定位意识已迫在眉睫。媒介定位包括受众定位、市场定位、风格定位三个方面。在正确实施媒介定位时,要锁定其受众,找准其市场,确定其风格,即媒介定位“三步曲”。而且随着媒介定位意识逐渐被新闻媒介重视,我国的传媒业将进入分众化传播阶段。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从数字传播背景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与时俱进具有重要意义出发,分析数字媒介环境中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模式中亟待突破的几方面问题,进一步提出数字传播背景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媒体的出现与发展,媒介游戏论的观点终于找到其现实支撑。从产业融合的角度看,媒介产业与游戏产业的融合形式包括:有形技术融合、无形内容融合、业务与市场的融合和从“竞争为主”过渡到“合作为主、双赢为目的”。这种融合目前集中体现在纸媒游戏、广电游戏和网络、手机游戏上。  相似文献   

14.
网络的出现和发展充分印证了“信息爆炸”、“地球村”等媒介预言,它在传播速度、传播能力、主体自由度和互动性等方面都体现出新型媒介的技术优势。从印刷媒介到网络媒介,信息结构方式和人类感知模式都发生了根本性变革。  相似文献   

15.
媒介大众化、市场化的浪潮汹涌而至,传媒改变一味重宣传、重教育的传统,“轻松”、“接近”、“实用”的社会新闻及都市新闻越来越成为报道的主要内容。新闻娱乐化成为中国新闻传播业界的一种时尚。从受众地位、媒介角色、新闻内容的化归属三方面的转变需要可见新闻娱乐化有其必然性。  相似文献   

16.
我国有关开展媒介教育的理论研究还不够深入,中小学校实施媒介教育的实践也在探索。以英国、加拿大为代表的一些传媒发达国家在中小学实施媒介教育中采取了种种举措,媒介教育的内容和发展模式既具有类似共性,也有不同的个性。本研究在探析西方主要国家媒介教育进展的基础上,从媒介教育实施目的的素养化、实施过程的阶段性、实施内容的层次性、实施模式的多样化、实施师资的专业化以及研究方法的整合化几个方面对我国的媒介教育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摘要:大众媒介由传统的新闻导向、文化教育导向向广告导向的倾斜、转化,就是当代大众传播媒介的广告化。本文试图从背景、特征、意义三个方面解析大众媒介的广告化这一现象,即大众媒介广告化是市场经济下媒介生存发展的必然取向,具有大众媒介和广告媒介的同一性的特征,其意义在于大众媒介和广告媒介的互补。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数字经济的增长势头强劲,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显著提升。数字经济的发展依赖于良好的政务环境、营商环境、科创环境,因此地方政府要从软环境和硬环境两个方面优化数字经济发展环境,促进数字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各类数字平台在政府治理中的深度运用,我国政府决策回应模式已从权威模式、供给模式向平台模式转变。平台模式意味着政府决策回应迈向政民通达。基于“技术-结构”视角,以成都实践为例剖析政府决策回应平台模式的形成机制:数字平台嵌入治理结构,并通过连接、赋能、再造的三层次作用重塑治理结构,在制度粘合下平台与治理结构耦合实现全面联通的信息结构、无缝隙闭环的业务结构、敏捷协同的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20.
随着数字媒介的崛起与媒介形态的快速更替,美国传统媒介素养教育举步维艰。为迎接后真相时代的严峻挑战,一场由政府、媒介素养教育组织、教育工作者、高校、新闻界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数字媒介素养教育全面启动。数字媒介素养教育可以帮助年轻人识别数字媒介的不利影响,帮助他们养成探究的习惯和表达技巧,将他们培养成为批判性的思想者、有效的沟通者和积极的公民。当前中国同样备受谣言、假消息的困扰,公众的媒介素养亟待提高。借鉴美国数字媒介素养教育的经验,应尽快将数字媒介素养教育纳入正规教育体系,制定数字媒介素养教育的整体教学规划,鼓励与发展数字媒介素养社会组织,高度重视家庭数字媒介素养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