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现代折纸丰硕的发展成果是设计开发“纸来折往”现代折纸科学展的基础。本展览从认识现代折纸的两重视角出发,设计“折纸历史”“纸于现代”“纸向未来”三大主题,“纸于现代”包括“纸间数学”“纸间纵横”“纸上工程”“纸间指趣”四个模块。展览旨在通过丰富的展品与展示方式,从不同的学科视角展示与解读现代折纸,加强观众的认识与感悟,让观众发生从“折纸是一种艺术”到“纸是载体,折是本质”的认知转变。  相似文献   

2.
《全国新书目》2023,(3):126-127
<正>大脑的构建过程是从一张平整的“纸”开始的,塑造大脑类似折纸,而细胞组成、生物特性、社会生活、教育等各个因素影响着这张“纸”的折叠方式,神经联系则是“纸张”上的折痕,最后渐渐“折叠”成一个三维结构。本书作者强调了大脑的可塑性,我们可以像折纸一样“折叠”大脑,其目的不仅是让我们了解自己,也是呼吁我们应该承担起构建和重塑自身及后代大脑的责任。  相似文献   

3.
假若让你去采访报道一个会议,或者一个庆祝典礼、一个剪彩仪式,你准备从何处写起? 你可以开门见山;某月某日,某地举行了一个什么大会,某某领导同志出席并讲了话,他说……你也可以首先渲染一下气氛:战鼓咚咚,红旗猎猎。某月某日,多少多少群众汇集在什么什么地方,庆祝什么什么……当然,你还可以写得轻灵一些,优雅一些:一带红绸,一把剪刀。“咔嚓”一声,剪出了一个新的世界……你能说这样的会议新闻写得不对吗?充斥于报刊和广播电视中的会议消息不就是这么写的吗,它们事实俱在,五要素俱全,哪一点儿不符合新闻写作的“规程”呢?  相似文献   

4.
不想辜负自己的"花样年华" 在转业进入上海市档案局之前,张竟是某部队医院护士。2006年秋去冬来的时候,她经历了一次华丽转身——由部队医院护士而成为机关公务员,专职从事党务工作。这一转身,让年轻的"80后"张竟既激动又忐忑。激动,用张竟的话说,"一切从零开始,不管是学习机关党务知识,还是学习档案专业知识,对我而言,都是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企鹅的脚为什么不怕冻,北极熊为什么都是左撇子,为什么一张纸即便再大也不能对折七次,猪为什么不能仰望天空……世界上所有不可思议的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是那么地无聊,又是那么地有趣。  相似文献   

6.
海辽号起义     
你一定见过人民币那张“伍分”的绿色纸市吧?你也一定见过那纸币上有一冒着烟正在疾速行驶的海轮吧?那艘船叫“海辽号”,说起它的故事,还得从解放前夕开始…… 黎明前的浪涌 海辽号是招商局的一艘航行于上海至厦门的客货班轮。船长方枕流出身在上海一个工人家庭,读书  相似文献   

7.
传统纸媒人要适应形势需要并寻求自身发展,面对众多的新媒体选项以及改行或转型等出路,网络写作为众多基层纸媒人提供了较为广阔的"自救"空间。本文试以个人实践体会,探索一条独辟蹊径的纸媒人"华丽转身"途径。  相似文献   

8.
今天,你去上学时,再也不会被书包里重重的泥版书压弯了腰;今天,你看到一篇美文时,再也不用纠结是将文章抄在衣服还是大腿上;今天,你为了记录一件事情,再也不用为了竹简去竹林里拼命砍伐……这一切都得益于纸张和印刷术的发明. 黄蜂为什么是造纸的鼻祖?西方商人为何说中国的字写在云朵上?马可波罗为何称纸币是“印刷点金术”?这些关于纸张和印刷术的问题,你都可以在这本科学严谨且不失趣味的《写给儿童的人文小百科·纸的神奇之旅》中找到答案.  相似文献   

9.
电影正变得越来越“薄”——从电影院的放映机,在电视机上的电子屏幕,再到液晶屏幕和等离子屏幕……电影究竟会“薄”到什么程度呢?科学家的回答是可以“薄”到一张纸上放电影了!如果真的能实现这一梦想,岂不美哉?科学家正在研制的“电子纸”为人们在书本和报纸上收看彩色电影创造了条件,看来,人类的这一梦想将不再遥不可及。  相似文献   

10.
管理处给我一张某银行的卡,说是可以用来交各类费用,装卡的纸袋子上还有一行字:惯于用折的用户,可去银行换折--我的理解,就是可以再领一本存折,卡折配套,一般银行部是如此。我想我还是要再领个存折的,不然人家收了我什么费、几时收、收了多少我都不知道,不成了一笔糊涂账?  相似文献   

11.
冬之炫目     
方华 《陕西档案》2013,(6):54-54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岁月还在一朵菊上舞蹈,季节就一个华丽的转身,把清风打扫干净的舞台,让给了冬天。  相似文献   

12.
黄山上 ,一个算命先生非要给一彪形大汉算命 ,那汉子说 :“不用算 ,你不是会看相吗 ?你就看看我大致上是干什么的吧 !”。算命先生端详片刻后 ,郑重说道 :“你肯定不是靠笔杆子吃饭的 !” ,那汉子哈哈大笑 ,挥手而去……这就是我们的张老师 ,一位外表粗犷、性格豪爽 ,内心缜密、思想深邃的山东大汉。一、洗练岁月———丰富的阅历“我这人长得什么都像 (像工人 ?像农民 ?像商人 ?) ,就是不像大学老师。而且作为老师也不‘纯’ ,历史很复杂。”我们的访谈刚一开始 ,张老师便以玩笑的口气讲起了自己的经历。作为张老师的门下弟子 ,我们对他的…  相似文献   

13.
不改变政府垄断要素资源的方式,上海能否实现百年后的华丽转身?  相似文献   

14.
"老叶,你还不知道吧?张某最近在网上火得不得了,他的神鬼系列得到了某位大评论家的高度赞扬,据说出版社竞争激烈,纷纷出高价要出这本书呢?怎么,你不知道?你怎么能不知道呢?哎呀……"  相似文献   

15.
<正>如果你是一个消费者,则可能面对这些问题:常常为不知道上哪里吃饭而发愁;想和朋友一起去KTV,却不知道附近KTV的情况;想在自家小区附近找找干洗店、宠物医院、小型超市……却不知怎么办。当你想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通常是通过什么来查询呢?打电话给朋友?查询黄页?上网搜索?……但是如果你想随时随地地去查询和搜索,上述这些方法就未必适合了。在移动互联时代,只要你是手机用户,编辑任何问题发送到一个固定代码,就可以获得精确的查询结果,这就是移  相似文献   

16.
如果有人问你:一辆3吨重的皮卡车你能拉动几米?你的双腿在不借助外物的情况下能踢多高?一辆普通的“桑塔纳”轿车你能装多少人?也许你很好奇,或许你也想试试。如果你现在不忙的话,你可以到大街上叫上一辆“货的”,然后把你的家具往上搬,当达到3吨重的时候,看看能否将车子推动;如果你在办公室,那么跳起来试一下,看能否碰到天花板;如果你对你的爱车很有信心,那就指挥你的亲朋好友,看看你的爱车到底能塞下多少人,15个?25个?还是更多……当然,如果你觉得做这些事情太麻烦,我倒是可以告诉你一个最简单的方法,你只需每周五晚上6:45坐在电视机旁,收…  相似文献   

17.
未来的世界,是一个孔雀开屏的世界!我们从电影屏、电视屏的世界走来,经历了电脑屏、手机屏、平板屏爆发,同时,我们又面对着飞机屏、公车屏、楼宇屏、地铁屏、商超屏、餐厅屏、厕所屏……处处开屏,你还可以想象未来会有多少屏包围我们的生活——手表屏、眼镜屏、全息屏、镜子屏、塑料屏、折卷屏……生在这个时代让你活得福气,让你累得喘气,也让你跟得叹气。  相似文献   

18.
纸上创艺     
小时候我们都玩过折纸,精心的折叠,普通的纸张变化成栩栩如生的艺术品,现在城市里就流行这样的纸型屋。进入纸型屋立刻有种进入"纸"世界的感觉,几十个纸艺品种:日本折纸,台湾纸藤艺术,荷兰立体投影画、西班牙帕吉门工艺,立体派雕画,纸编工艺,  相似文献   

19.
"事件—映像纪录—纸介质的记录",在这样的媒介形态的更迭中,在一张张照片组合而成的"时间流"里,你可能不仅仅是个观看者!人类历史最应该用怎样的方式来记载和传接?不同媒介呈现的历史之像会有怎样的异同?借助摄影术的力量,《照片中的世界史》一书将1850年至2008年150余年的2000多幅全球性大事的真实照片连缀在一起,集结而成的聚合力生成了某种叫人无法呼吸的沉压感,这是生命、想象、记忆均无法承载之重,又岂是一本厚达500多页大书重量的数倍可以算计?  相似文献   

20.
人的一生,从小到大,要碰到许多桩喜庆事。譬如每年生日、结婚生子、升职加薪、乔迁新居和子女升学等等,都是值得庆贺的喜事。每办一桩喜庆事,都会有许多张请帖在你手中滑过,可你想到过吗?这些请帖也会衍生出财富来!在深圳,有这样一名女孩,她在一次朋友的婚礼上,偶然发现了“送帖”的商机。几经波折,她使自己变成了一个职业“报喜鸟”,一张张小小的请帖能让她每月赚上万元,还从此过上了有钱又有闲的滋润日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