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先秦的圣人与古希腊的智者,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两座丰碑,代表了东西文化的两种力量,代表了历史发展的两种方向,也代表了人类思想的两种深度。他们作为两个简单的名词和两种普遍的概念发展千万年。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许多可以琢磨的亮点。笔者主要讨论两者在东西文化中不同的发展以及他们在人类哲学史上的交点,揭示其在特定历史阶段、文化背景中产生的意义与必然,从而为思考当今社会德育目标以及个体自我完善的取向做初步探析。在本文中,笔者提出德育价值取向归为三个层次:规范追求——公民:功利追求——智者;理想追求——圣人。  相似文献   

2.
先秦的圣人与古希腊的智者,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两座丰碑,代表了东西文化的两种力量,也代表了人类思想的两种深度。本文主要讨论两者在东西文化不同的发展以及他们在人类哲学史上的交点,揭示其在特定历史阶段、文化背景中产生的意义与必然,从而对当今社会德育目标以及个体自我完善的取向作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3.
中西方体育文化是世界体育文化的两个典型代表,二者具有相同的起源。体育作为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中西方体育文化在形成、发展的过程中,有着极其相似之处;同时事物发展的多样性,又使二者在历史轮回中显示出不同的特点。从文化的角度对中国体育文化和西方体育文化进行研究、比较,有利于加强两种文化的交流与合作,相互借鉴,兼收并蓄,有利于世界体育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相似文献   

4.
求真、行善、尚美:德育价值的根性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善美是德育价值追求的哲学理念依托。真、善、美是人类共同的价值取向,体现着人类生命存在的终极价值和文化特性,既具有终极价值旨向性,又具有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具体统一的现实可能性。本文从真善美追求的各种性质特征展开分析,探寻真善关对道德价值的理想和现实实现的能动性,从而使真善美引导整个教育的审美改造和人的完美发展同时追求真善关的完全交融和高度统一,也是道德建设的最高境界,是德育价值体系内核确立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林黛玉、朱丽叶分别是中国小说《红楼梦》和英国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大胆追求爱情的女性形象。爱情作为人的感性存在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它必然要受到以理性为主要取向的文化的制约。尽管东西文化存在着种种差异,但它们在对爱情这种人类行为产生制约的作用上是一致的。因此,东西文化间的差异,使得朱、黛对爱情表达的意志取向不同,对理性文化反抗意识不同,她们对爱情的追求呈现出不同的方式,但由于她们作为一种文化的存在物,都以感性存在对抗文化意识,都追求生命精神的永恒取向,因而又表现出很多的相似点和必然性。  相似文献   

6.
历史记载了人类活动进程中的一系列事件,学习历史可以了解人类的过去,传承文化,所以开展历史教育,对于初中学校而言是很有必要的。初中生在学习历史的同时,不仅可以提高文化水平,还可以培养他们的传统美德。学科德育是初中德育中最为有效的形式,而历史学科则更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良好载体。  相似文献   

7.
被雅斯贝斯称为人类文明“轴心期”的时代,曾有两位传统文化的代表——战国时期的孟子和希腊时期的柏拉图。他们都站在各自历史的角度对“善”的问题进行了论述,其中闪耀的智慧之光不仅代表着人类叩问人性的里程碑,而且在当时的社会以及后世都产生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各民族的神话虽然在某些内容和主题方面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各民族不同的地理、历史和社会背景以及民族特有的心理结构和思维模式规定了他们不同的发展历程、基本的文化精神和价值取向。在希腊神话体系中,诸神和英雄(半神)身上有着强烈的对美的理想的追求和向往,感性的浪漫主义构成神话的基调;而在中国的古代神话中,诸神普遍具有一种历史化、伦理化的倾向和道德教化功能。神话传说成为扬善抑恶的道德教科书。这两种价值观奠定了今后中西两种不同曲文化精神,即“超越现实,追求彼岸的浪漫精神和宗教情怀与专注于现实人生及人际协调的务实精神和伦理色彩”。  相似文献   

9.
戴彩虹 《文教资料》2006,(18):73-74
网络文化,是关于人类新的生产方式、生活理念与方式、交往方式和思维的精神积淀以及有关人生态度、道德养成与价值取向的真实记录。网络文化是一种多层次、多元化、多方位、多形式的复合型、大众化文化,容易被人接受,尤其受到青少年的欢迎。但是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改变人类历史和生存方式的新生事物,其“双刃剑”作用明显。如何应对网络文化,积极开展青少年德育的研究工作,这是德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有鉴以此,本文试分析网络文化下青少年德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阐述网络文化下青少年德育的创新对策。一、网络文化对青少年德育的挑战网络的…  相似文献   

10.
德育的发展历程在不同的民族或文化中演绎出不同的轨迹。对德育形态的分析可以从历史与现实两个维度展开。德育的历史形态包括习俗性德育、古代学校德育与现代学校德育三个方面;德育的现实形态则可以分为直接德育、间接德育与隐性课程意义上的德育三个层面。德育形态的分析有利于德育概念的界定、德育发展方向的把握与德育实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文史不分家,也有区别:从本质上看,文学是人学,是挖掘人的灵魂和塑造人的形象的;而史学是事学,是记述事件的发展过程并揭示其发展规律的;从表现形式上看,文学重在美,史学贵在真,两者共同追求的都是善;从功能上看,文学对人的影响是铸造灵魂,融化在血液中,而史学则是以史为鉴,落实在行动上。我在写历史小说的过程当中,当然就得看一些古典历史小说方面的评论。感觉一是某些文章雷同,新意少,有"软剽窃"之嫌;二是不看原著,"炒章句",某些文章简直就是拼盘。这是我从史学角度来看古典文学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古代史研究中也屡见不鲜。皆急功近利,学风浮躁所至。  相似文献   

12.
沈从文与张爱玲都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大作家。他们虽同处相同的创作时代,同具相似的文学命运,同样都以人性作为自己文化视角的切入点,但他们笔下的人性迥异,他们的作品都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今世界人类交往更趋频繁的崭新形势下 ,全球史观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趋向。远古至 15 0 0年的世界史 ,需要从体系和内容两方面予以更新 ,从纵横交叉的宏观角度加以重构。其一 ,以文明为基本研究单位 ,使用比较史学方法 ,正确判定人类各大区城性文明的历史地位 ,并正确处理它们各自在通史中所占的份量和比例 ,选取史料也应以对区域性文明的影响为标准。其二 ,正确处理农耕和游牧两大地带的相互关系 ,充分认识它们的交往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全局性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中,一些人强调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宏观结构;而另一些人则强调历史唯物主义是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从个人活动的微观维度来考察历史.实际上,马克思同时从这两个不同的维度来考察历史,并在不同程度上关注这两个维度的关系.因此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中,我们应该从个人活动的微观结构与社会的宏观结构相互作用的维度来考察历史发展过程,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历史.  相似文献   

15.
国外与国内先后对于世界文明的历史进行了或进行着研究,从而引发出一系列的争论,如对于文明和文化的理解、它们的含义的界定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等等.其实,另有一个重要问题,即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对待世界文明的历史,科学地探讨人类社会的过去.客观与辩证地对待文明的历史,这是文明地对待世界文明史的一个关键.  相似文献   

16.
审美意识是历史学科素养的体现,作用于历史认识的全过程,决定着历史认识的方向。历史学科审美价值的实现过程正是历史教育对人的价值引领过程。审美意识的培育是对历史学习者史学理论素养和历史学科能力要求的重要体现,它关系到历史教育审美价值的实现程度,是历史教育的本质要求。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应通过挖掘历史学科内容的审美价值内涵,让学生在与历史的对话中获得历史美感;探索历史学科美育课程的综合开发,让学生在丰富的课程实践中增强审美能力;深度变革课堂教学生态,让学生在主体探究中丰富审美体验;重视历史教学中的价值引领,让学生在人生意义的探寻中提升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7.
人:理性与非理性纠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发展史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人类寻找自身、认识自身的发展史。人类将自身定位于万物之灵的主宰地位,虽然凸显了人之为人的主体性,但是这种对理性的绝对崇拜在一定程度上又导致了人类自我的迷失。人类是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18.
作为具有批判精神的启蒙史学家,吉本在书中有许多新观念、新思想。吉本把孟德斯鸠等先辈开创的启蒙史学发扬光大,理论之光烛照了史学的黑暗。能寻找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找出内在的关联性。吉本的垂训史观脱离了低俗,显示卓尔不凡。揭穿了宗友的神秘面纱,敢于闯荡教堂奥秘。揭示宗教的本质是人不是神。人类创造了宗教,塑造了神,神又愚弄了人类。把宗教神秘、神圣化是人类的一大错误。吉本初露民权民治思想具有前瞻性意义。《罗马帝国衰亡史》不仅是罗马帝国历史的最权威著作,而且在史识与史学思想上都为世界史坛做出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天水地区是伏羲女娲的故乡,世界华人寻根祭祖的圣地。如果我们用新的人文科学的观点和方法重新认识,进一步研究讨论,那么就会在学海探源中少走一些弯路,有助于我们提高对古代民族史的研究水平。本文重点从伏羲文化与大地湾遗址、图腾崇拜、饮食、男女等几个方面的关系对伏羲文化的内涵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