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庄子追求自由超脱的精神境界。在他看似旷达、洒脱的外衣下,却隐藏着深沉的悲剧内核。庄子的自由观不可避免的带有悲剧的意蕴,其自由观的悲剧意蕴表现在:现实夹缝中的自由、灵魂孤独中的自由。这与庄子生活时代社会秩序的混乱、专制霸权主义的横行、自然科学的落后以及庄子个人对人的存在论困境的体认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2.
作为先秦主要思想家之一的庄子历来是人们关注的对象,而庄子的相对主义思想更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文章从庄子相对主义思想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入手,结合学界对庄子相对主义思想的研究与评论,对庄子相对主义思想及其实质进行了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庄子是一位隐士,他向往自由,做自己生命和世界的主宰.庄子对自由的追求体现在他超越了现实的羁绊,做一个是其所是的人,也体现了他自我实现的人格特征.  相似文献   

4.
庄子人生哲学的特质和品位是独特的,它不是现实功利的人生观,也不是彼岸救赎的人生观,而是艺术化的人生观,也可谓之为审美的人生观或人生的艺术化.庄子的艺术化人生观在历史和逻辑的生成过程中经历了三个步骤:对儒家道德体系的怀疑和批判--庄子艺术化人生观的奠基;对生死、是非等"成心"的破除--庄子艺术化人生观的初步形成;由"心斋"、"坐忘"而达"逍遥游"--庄子艺术化人生观的完成.艺术化人生观是庄子哲学思想和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维度,对此作深入的体味、阐释和展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神话之于庄子不仅是任他驱遣的材料,而且更为他提供了写作的思维方式:认识世界(观物)的方式和表达的方式。形成庄子神话思维的原因是商代文化的传承、楚地宗教氛围的滋养、庄子独特个性的影响和黑暗现实的激发。本文的结论是: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作为一种外力促使了庄子对神话思维的自觉选择和运用。  相似文献   

6.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在文化传统中,和谐一直作为一种内在的、本质的、以一贯之的精神,作为一种崇高而又现实的理想与社会模式而存在着.在这一精神的长期构筑过程中,各家各派做出了不同的贡献.其中<庄子>作为中国古代的经典文本,对和谐精神更是有着深刻的见解.在当今举国以高涨的热情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时,庄子的和谐思想无疑有着极强的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庄子的相对主义表现为对认识客体的怀疑、对认识主体的怀疑、对主客体之间关系的怀疑和对认识标准的怀疑四个方面.庄子的相对主义尽管有一定的局限,但对中国哲学的发展也有着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庄子是那时的一首诗,一首自由磅礴灵气冲天的长诗。由于看不懂的人多了,这首诗就被耽搁下来。庄子是异于常人的,他的笔墨里,不时出现一系列怪状错落的意象,结伴而过,姑射山神人、混沌、水、镜,都成了超时空的象征。而现实中的他,即便是夫人过世,也敲着瓦盆歌唱。他眼中的死与生相等,都无所谓忧乐。这是常人难以理喻的。  相似文献   

9.
庄子可以被区分为传统的庄子、激进的庄子和文化的庄子。对于激进的庄子来说,“天”只是一个替代性的空白填充词,代表了真正无动因的自发性,而作为存在内在因素的视角、身份和价值的无穷无尽的转换,是对世界的一种新的开放,此即激进的庄子所说的“道”本身。对于激进的庄子来说,死亡也是根据这种彻底的不可知论,以及伴随着的对于转化的开放性来处理的。从三十三篇选集的整体上看,作为传统的基础主义者的庄子占据了文本的大部分。而把《庄子》作为一个完整的三十三篇文本来阅读,作为一个作者——庄周——的作品,是中国两千年王朝历史中占主导地位的解释方式。  相似文献   

10.
包娈 《绥化学院学报》2013,(11):20-22,131
庄子的思想博大精深,他的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超脱生死、欲望、道德是庄子人生哲学思想的精髓.社会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精神文明却略显匮乏,人们的生存心态陷入了困境.庄子人生哲学可以指导人们冲出困境,摆脱枷锁,对现代人的生存心态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庄子哲学及其内在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的思想世界既涉及庄子其人,也涉及《庄子》其书。作为哲学家,庄子的哲学追求与他的存在方式,往往呈现内在的一致性。从《庄子》其书看,无论就内在的思想系统抑或外在的历史影响而言,《庄子》都首先呈现了整体、统一的历史品格。从哲学思想的衍化看,庄子在历史上的深远影响,首先通过《庄子》一书而实现,尽管在具体篇数、篇目的划分等方面,它曾发生了某种变化,但《庄子》一书始终作为庄子的思想符号和哲学载体而内在于并影响着思想史过程。庄子的哲学沉思以道为内在指向。作为形上之域的对象,道具体表现为天道与人道的统一,它所实际涉及的,则是广义的存在与人之“在”。  相似文献   

12.
庄子对死亡的审美态度源于其既深刻洞察出人的生存活动中身心、灵肉之间的内在矛盾,却又在现实世界中无从破解的困境.它以倒影的方式映射出庄子对无限自由的渴求与向往,其中蕴涵着其自由观的深层奥秘.基于此,文章从政治哲学角度对这种生死观所折射出的自由观的正反效应进行了总结分析,指出这种企图撇开人的肉身维度的自由追求,不可能导向人权诉求,而是从对与人共在的忧惧导向对政治的逃避与拒斥.这不仅无法破解矛盾,且在现实中注定难以得到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13.
孔子与庄子都讲“人”,孔子眼中的“人”是“仁”与“礼”之中的社会的“人”,庄子心目中的“人”则是脱离一切枷锁的最本性最自然的“人”,两人视域的不同从根本上决定了认识的差异。但正是这种差异才使中国传统思想中有关“人”的认识显得丰富而多维。  相似文献   

14.
认识批判:庄子美学的逻辑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通过对主体认识的有限性、差异性以及认识的价值标准的相对性的深刻运思,表现出对认识活动的存疑.庄子的认识批判还表达出对于认识自我的怀疑,甚至认为对自我的认识是不可能的.由此,庄子在认识活动和审美活动之间做出逻辑区分,揭示审美活动可以脱离认识活动而独立存在的特性,因而断定审美活动是超越认识活动的心灵最高的自由形式.  相似文献   

15.
庄子认为只有以通达的精神超越现实世界,才能获得无限的自由和心灵的宁静."道"是庄子超越哲学的核心,"心斋"与"坐忘"是达到超越的理想手段,"逍遥游"是生命自由的最佳境界,"万物齐一"是追求生命自由的必然世界观.庄子追求生命自由精神境界的思维方式对于我们现代人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当代之论庄者,大都以庄子为消极悲观,对现实没有任何欲求,甚至是浑浑噩噩、梦醒不分,只知在幻想里追求精神上的解脱,或者在现实里为奴隶主阶级制作挽歌。总之,这些观点都是荀子“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观点的发挥和发展,认为庄子只是一意依顺自然,谈不上主观的任何作为与追求。笔者对以上观点持一定保留看法,并试图从庄子思想的主观追求方面,也就是表现强烈的自我意识方面作一些探讨,以便进一步明确庄子的真正人生和现实追求。  相似文献   

17.
论庄子的"无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无为"的提出,是基于"道法自然"的思想."无为"思想的核心是合乎本真本然的自然之道.庄子"无为"的主要指向,是政治上的"无为"."无为"主要是遏制统治者私欲、权力的膨胀,是对现实政治中的有为异化的批判与超越."无为"还具有人的生活也要遵从自然之道的意义.庄子"无为"的理想是"与道为一"的境界.  相似文献   

18.
浅论庄子直觉型思维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直觉型思维作为庄子思维方式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以其直接性、意会性和整体性的特点影响了中华民族思维方式的形成,在建立“得意忘言“的言说方式的同时,也激发和促进了后人的创造能力,显示了重要的历史与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9.
《庄子》内七篇中的《逍遥游》和《人间世》两篇在风格和气象上存在着显而易见的差异。文章试图通过对《人间世》文本的分析,探究存在这种差异的原因。笔者认为原因在于庄子在他的哲思中回避了现实和政治的维度,而将其仅作为技术性思考的对象。这使得庄子在面对沉重现实的时候,表现出了某种两极化的态度,一方面“任性逍遥”,另一方面又“戒之慎之”。文章通过彰显这种两极状态,来进一步认识庄子哲学的某些深层因素。  相似文献   

20.
由于史料的缺失,现仅《史记.老庄申韩列传》有庄子其人记载,而《庄子》中以庄子形象出现的寓言二十四则。据有关庄子的生活状况、与惠施的交往历程等寓言中庄子自我形象,可见庄子独特的性情,以补庄子生平史料之不足——冷眼观社会,藐视权贵,不失傲骨,对现实有独到深刻的见地;热心关注自然生命,以自然生存法则在现实社会中保全生命,面对生命的消逝豁达洒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