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我国淡水环境微塑料污染与流域管控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微塑料的淡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文章综述了我国淡水环境中微塑料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淡水环境中微塑料的污染来源、环境行为和归趋,探讨了微塑料污染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表明,微塑料污染在我国河流、湖泊等淡水水体中普遍存在。淡水水体中检测到的微塑料丰度可达107个/km2量级,比海洋环境中检测到的微塑料丰度更高。淡水环境中检出的微塑料呈现出不同的形状、大小、颜色特征,同时具有多样的化学组成并可能携带其他污染物。这些特征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微塑料的来源和经历,同时也影响其环境行为和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还发现,微塑料在淡水水体采集到的鱼类、贝类等生物体内也普遍存在。微塑料暴露可对生物体的健康乃至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造成影响。因此,微塑料被认为是一类新兴污染物。文章针对淡水环境中微塑料污染现状及问题,基于流域治理的思路,提出了微塑料污染管控策略;建议我国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加大政策法规执行力度,从而保障淡水生态系统的健康和淡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2.
以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为典型研究区,实地采集53个土壤样品。首先,在野外利用地物光谱仪测量土壤的光谱反射率,然后将土壤样本带回实验室并测定土壤中砷(As)、铜(Cu)元素的含量;其次,对土壤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和数学变换;最后,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PLSR)建立土壤重金属含量的高光谱反演模型。结果表明,土壤As含量的最佳估测模型是基于反射率倒数对数的一阶微分特征波段与土壤As含量实测数据构建的偏最小二乘模型,建模的决定系数R~2为0.75,均方根误差RMSE值为0.9425,验证R~2达到了0.79,RMSE值为0.8318,相对分析误差RPD为2.303,符合RPD2的要求,模型具备了估算土壤As元素含量的能力。土壤重金属Cu与反射率对数的一阶微分构建的模型拟合效果最好,建模R~2为0.80,RMSE值为2.1360,验证R~2达到了0.79,RPD为2.304,模型具备了估算土壤Cu元素含量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典型草原区栗钙土中53个剖面,106个样品的硒元素背景值调查研究表明占内蒙土壤面积40%的栗钙土硒元素背景值含量为0.0807mg/kg,处于我国及世界低硒土壤带中。硒在土壤剖面中的迁移系数为1.004,有表聚现象。硒在土壤中含量的多少与土壤粘粒含量呈正相关,栗钙土在不同的区域中硒元素的背景含量差异比较大研究硒在土壤中的含量,对于环境化学、地方病防治和我区畜牧业生产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元古界的生烃能力及其勘探潜力一直是有争议的问题。微体古生物和有机地球化学的分析研究和精细油源对比表明,大民屯凹陷中上元古界地层有机质丰度为0.1~0.3%,氯仿沥青"A"含量高达3833~21780ppm,为典型的腐泥型有机质,热演化程度适中(Tmax≈440℃~450℃),具有较强的生烃潜力,可能是基岩油藏的重要油源。碳酸盐生油岩样品热模拟结果也显示中、新元古界烃源岩至今仍有较强的生烃能力。  相似文献   

5.
戴湘毅  刘家明  唐承财 《资源科学》2013,35(12):2359-2367
城镇型矿业遗产与所在城镇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存在多方面的密切联系,也因此面临更多压力,对其开展专门研究极为必要。本研究在字词释义分析和相关概念回顾基础上,提出了城镇型矿业遗产的定义。通过对世界遗产名录和国家矿山公园中矿业遗产的分析,认为城镇型矿业遗产可以分为物质性和非物质性两大类,其下又可以分为多个亚类;通过对典型项目的归纳和比较,认为城镇型矿业遗产构成较为多样、遗产整体区域融合程度较高、在空间分布上多呈点块状集聚分布、遗产环境复杂且风险较大。最后,研究将城镇型矿业遗产利用模式归纳为3种,即教育-博物馆模式、游憩-公园模式和多功能-综合体模式。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根据常规可获取的能源消费、工业GDP、民用汽车保有量和人口数据等统计资料,考虑工业、交通、建筑和人体新陈代谢四类热源对于人为热的贡献,估算2010年中国339个地级市的人为热排放总量为1.13×10~(20)J/a。通过设置阈值(DN≥8)获得减小了夜灯像元溢出效应影响的遥感夜间灯光数据(DMSP/OLS),综合处理后的遥感夜间灯光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之间的互补性构建人居指数,有效减少夜灯的过饱和现象。人居指数反应的人居状况空间分布范围,即为人为热排放的主要区域。分别在中国四大地貌分区内利用各地级市人为热排放总量与其行政区范围内人居指数累计值之间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建立回归方程,从而构建具有普适性的大尺度人为热排放量空间化模型,获得了1 km分辨率下中国2010年城市人为热通量的空间分布图。结果显示中国地级市人为热主要排放区域范围内平均人为热排放通量为5.19 W/m~2。中国人为热释放呈类似于人口与经济活动的典型地域分布特征,东西部人为热排放热通量差异较大,东部为人为热排放密集区,西部为稀疏区。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城市群等经济较为发达、人口众多的区域人为热排放量明显高于其他地区。与之前的研究相比,人居指数更适用于构建空间异质性、分布更为精细的人为热栅格数据,从而为大尺度区域城市气候环境的数值模拟研究提供高分辨率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我国某水域的海鱼和淡水鱼样品开展二噁英污染水平与同系物轮廓表征研究,并评估该典型地区人群通过鱼暴露二噁英的膳食摄入量.方法通过布点抽样采集8个养殖点(海水与淡水各半)31份样品,以同位素稀释的HRGC/HRMS-多离子检测方式测定样品中的PCDDs/Fs.结果海水养殖鱼和淡水养殖鱼中PCDD/Fs平均浓度以湿重计分别为1.43和3.34pg/g,以WHO-TEQ计分别为0.28pg/g和0.43pg/g.OCDD、2,3,7,8-TCDF为最主要的优势污染同系物;如以毒性的主要贡献者计,则以1,2,3,7,8-PeCDD、2,3,4,7,8-PeCDF、2,3,7,8-TCDD为主.该地区人群摄入鱼的二噁英PCDD/Fs的平均膳食暴露量的估算是0.63pgWHO-TEQ/kg BW·day.结论该水域中的鱼已受到了一定程度的PCDD/Fs污染,淡水养殖高于海水养殖(约为1倍).鱼体中所检测到的二噁英污染的平均水平低于欧盟制定的限量标准(1.0pg WHO-TEQ/g).  相似文献   

8.
鄂尔多斯泊江海子流域地下水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康  娄华君  程传周 《资源科学》2011,33(6):1089-1098
鄂尔多斯遗鸥自然保护区属于典型的半干旱区高原内陆湖泊湿地,地下水是其重要水源之一。本文以遗鸥湿地所在的泊江海子流域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地层岩性、含水系统及富水性、地下水流场特征、地下水水化学特征等基础水文地质条件,并计算了地下水系统的水均衡。结果表明:泊江海子流域主要有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和碎屑岩类孔隙裂隙含水层,松散岩类孔隙地下水严格受闭流盆地地形条件控制;碎屑岩类孔隙裂隙地下水主要受区域地形及水文系统控制;大气降水补给和侧向径流补给是泊江海子流域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源,两者约占总补给量的85%,而潜水蒸发和人工开采是地下水的主要排泄方式,约占整个系统排泄量的89%,1996年-2005年,泊江海子流域地下水总的年均补给量为6358.9×104m3/a,总排泄量为7418.2×104m3/a,地下水均衡差为-1059.3×104m3/a;桃-阿海子接受的地下水补给量约为142.5×104m3/a,占桃-阿海子湖泊总补给量的22%,是桃-阿海子湖泊的一个重要的补给来源。  相似文献   

9.
张影  谢余初  齐姗姗  巩杰  张玲玲 《资源科学》2016,38(8):1585-1593
区域碳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可为区域生态系统碳库管理和减排增汇政策制定提供重要科学依据。基于InVEST模型和GIS技术,估算及分析了2010年甘肃白龙江流域碳储量及其空间格局,并探讨了海拔、坡度和坡向对碳储量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肃白龙江流域碳总储量为251.57TgC,平均碳密度为136.46MgC/hm2;其中,土壤碳储量为202.20TgC,植被碳储量为49.37TgC。碳储量空间分布呈现一定的规律性,碳储量高值区主要集中在流域西北部山区(如迭部县)和白水江南岸(如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云杉、冷杉类常绿针叶林的碳总储量最大;低值区多分布在流域东部和东南部(如武都区)、宕昌县东北部等区域。碳储量随海拔高度和坡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其高值区主要分布在1500~3500m和25°~40°区段;阴坡和半阴坡区域的碳储量大于阳坡和半阳坡。研究结果可为流域生态系统碳库管理及人类活动管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荒漠是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典型原生生态系统,具有独特的结构、功能与服务。文章基于《荒漠生态系统服务评估规范》,利用第五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数据(2010—2014年),首次估算出2014年我国荒漠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约为42 279亿元人民币(2014年价格);其中,防风固沙、水文调控、土壤保育和固碳价值分别占比40.1%、24.2%、18.1%和17.0%,生物多样性保育和景观游憩所占比重合计不到1%。剔除价格因素影响,2009—2014年我国荒漠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实际净增1 202亿元人民币(2014年价格),其中防风固沙服务效益提升的贡献最大(达47.5%)。文章探索以荒漠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值来衡量生态保护与经济增长的发展均衡度,2009—2014年该比值在荒漠生态系统涉及的所有地区均有下降,各地区降幅从19.4%到38.8%不等,这表明当前荒漠生态系统功能提升与服务增效的速度慢于区域经济增速。因此,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需要加大荒漠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力度,以促进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尽快步入荒漠生态系统提质增效与经济增长高度均衡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1.
澜沧江流域典型生态功能及其分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澜沧江流域以其地形极为复杂、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生态系统服务极为重要的特点,备受全球关注,是相关科学研究的理想区域.本文对澜沧江流域的碳蓄积、水资源供给、土壤保持和生物多样性等典型生态功能进行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对流域进行了初步的生态功能分区.结果表明,流域各生态功能从上游至下游均呈递增趋势.在此基础上,对流域进行综合生态功能分区,划分为3类5个区域:生态功能脆弱区(106个乡镇),占流域面积的53.09%;生态功能中等区(138个乡镇),占流域面积的23.20%;生态功能丰富区(82个乡镇),占流域面积的23.71%,又根据优势功能的不同将其分为3个生态功能丰富区.本研究揭示了流域内各功能区内乡镇所能提供生态功能的丰富程度以及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并据此提出了相关的建议措施,为科学管理该流域的生态系统及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北京山区土壤有机碳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北京山区650典型土壤类型剖面的1650样品数据,研究土壤有机碳分布及与影响因素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有机碳平均含量为(12.61±9.58)g/kg,属中下水平,变异系数为76.02,中等变异.土壤表层有机碳含量与海拔、植被覆盖度显著正相关,与温度显著负相关,即海拔所造成的水热条件和植被覆盖度的差异是影响其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土壤有机碳含量在剖面中的垂直分布规律为:表层到亚表层下降速率显著,达44.48%,亚表层以下下降速率趋缓,均小于20%,土体构型与之关系密切,均质型土壤有机碳变化速率平缓,有强烈对比的土体构型变化较剧烈;而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表层到亚表层的有机碳含量下降速率依次为:针叶林(10.15%)<草甸类(18.75%)<落叶阔叶林(19.12%)<中生林草(31.65%)<中旱生林灌(64.09%),地表上有无枯枝落叶层及其厚薄对此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人类活动主要区域内,耕作土壤有机碳平均含量与变异性均小于自然土壤,其中园地的有机碳含量最低,荒草地的变异程度最强,是否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与不合理利用,以及地表植被类型差异与其有着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3.
超疏水性纳米界面材料的制备与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制备并研究了几种超疏水性纳米界面材料,具体包括(1)以多孔氧化铝为模板,通过一种新的模板挤压法制备了聚丙烯腈纳米纤维,该纤维表面在没有任何低表面能物质修饰时即具有超疏水性,与水的接触角可高达173.8°.(2)利用亲水性聚合物聚乙烯醇制备了具有超疏水性的表面,打破了传统上只有利用疏水材料才能得到超疏水性表面的局限性,扩大了制备材料的应用范围.研究表明,这种特殊的现象是由于聚乙烯醇分子在纳米结构表面发生重排,使得疏水基团向外,分子间氢键向内,从而导致整个体系的表面能降低引起的.(3)将聚丙烯腈纳米纤维通过典型的热解过程,得到了具有类石墨结构的纳米结构碳膜,该膜表面在广泛pH值范围内都具有超疏水的特征,在基因传输、无损失液体输送、微流体等方面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4)利用喷涂-干燥技术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同时具有超疏水及超亲油性的油水分离网膜.研究表明,网膜表面特殊的微米与纳米尺寸相结合的粗糙结构导致这种特殊的性质,该网膜具有很高的油水分离效率,具有极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