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从发展的角度出发,构建一套基于技术转移与产学研R&D投入双重视角下的综合增长指标体系,以我国30个省市为实证研究对象,通过模型定量测算并分析了区域技术转移与产学研R&D投入的增长效率及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最后提出通过技术转移及研发投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技术转移与我国区域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转移对区域经济增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本文比较了我国区域技术转移的差异,并通过模型定量测算了技术转移、劳动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最后提出利用技术转移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长效机制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以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测度42所(其中,5所高校数据缺失)中国"双一流"建设高校的技术转移效率,并运用Malmquist指数对高校技术转移效率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双一流"建设高校技术转移总体水平呈缓慢上升趋势;东、中、西部地区"双一流"建设高校技术转移效率区域差异明显;"双一流"建设高校技术转移Malmquist综合指数呈正增长趋势,但增长幅度逐步降低,且技术效率变化是造成Malmquist综合指数波动的主要原因.高校科研发展应与地方支柱产业紧密结合,优化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机制.加强东、中、西部地区经济科技交流与合作,通过政策支持或基金引导,鼓励中、西部地区"双一流"高校设立国家高校技术转移中心.  相似文献   

4.
张樨樨  董瑶  易涛 《科研管理》2022,43(7):124-134
数字经济通过压缩信息传递时空距离,增强了区域间技术转移活动的深度与广度。利用专利转让数据构建区域技术转移网络,结合模体分析揭示区域技术转移网络的局部结构特征,并通过指数随机图模型(ERGM)探究数字经济、区域软环境对技术转移网络形成的影响。研究发现:区域技术转移网络呈现出强互惠性、弱传递性的特征;数字经济发展推动区域技术转移向纵深发展,但数字经济发展差异导致技术转移网络中存在“富人俱乐部”特性与“技术孤岛”困境,将进一步加深区域间技术鸿沟;区域软环境因素中,法制环境、技术环境、政府治理环境、金融环境均对技术转移产生不同程度的正向促进作用,市场环境正向调节数字经济对技术转移的影响。据此为推动区域技术转移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5.
大学技术转移对首都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北京市经济增长为被解释变量,分别以相应年份的大学专利批准数、技术合同签订数、技术合同金额作及合成指标为解释变量,对首都地区的大学技术转移行为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大学的贡献程度进行了计量实证分析,同时检验了二者之间的协整和Granger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6.
大学技术转移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国经济增长为被解释变量,分别以相应年份的技术合同签订数、技术合同金额、大学专利批准数及合成指标作为解释变量,对大学技术转移行为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及贡献程度进行了计量实证分析,同时检验了二者之间的协整和Granger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7.
以中国经济增长为被解释变量,分别以相应年份的技术合同签订数、技术合同金额、大学专利批准数及合成指标作为解释变量,对大学技术转移行为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及贡献程度进行了计量实证分析,同时检验了二者之间的协整和Granger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8.
卞爱钧 《大众科技》2005,(11):134-135
技术一直是制约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随着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对技术的需求越来越大.文章对利用FDI技术转移发展我国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9.
将电力行业排放的CO2、SO2、废水和固体废弃物定义为环境压力指标,在对随电力转移的同时转移的环境压力进行责任分摊前提下,利用超效率SBM模型和GML指数法测度生态效率及演变过程,并与传统测度结果进行对比;根据GML指数的分解式探究效率变化的内在驱动因素。结果表明:环境压力转移视角下效率呈东南向西北递减的空间分布特征;效率变化逐年不断提升,但呈“W”型波动趋势。技术进步是效率增长的关键因素,规模效率会抑制增长,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的增长驱动作用区域差异性比技术进步因素明显。最后,总结出文章结论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广东省1984-2006年的GDP与高校技术转移(包括高校专利批准授权数、高校技术转移合同签订数、高校技术转让合同交易额)的数据,对广东省经济增长与高校技术转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协垫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高校技术转移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广东省经济增长推动了高校技术转移,高校技术转移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也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1.
赵璟 《未来与发展》2014,(4):22-28,16
在中国追求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大背景下,城市群平衡增长要同时实现整体增长与缩小内部增长差距两大目标.然而.区域经济政策对这两个目标实现的促进机制与效果问题却长期困扰着决策层。本文系统整理了国内外有关区域经济政策促进城市群经济平衡增长领域的理论与实证文献.按照作用对象将区域经济政策归纳为城市间要素流动、投入一产出联系、技术扩散和转移支付四个维度,发现各维度区域经济政策对城市群整体增长的促进机制与促进效果比较明确.但是对城市群内部增长差距缩小的促进机制与促进效果均存在争议.争议主要集中于政策间交互作用和城市间功能与分工差异。但从经济学框架上对这种政策复合作用问题进行系统分析的文献并不多.而利用系统仿真方法研究城市群发展的文献为考察区域经济政策簇复合作用效果提供了方法支持。  相似文献   

12.
段德忠  杨凡  胡璇 《科研管理》2020,41(6):90-97
基于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及分析平台2001-2015年专利转移记录,本文对中国城市技术转移的空间集聚特征及其对城市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1)2001-2015年,中国技术转移在城市尺度上表现出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和空间集聚性,在空间格局上呈现出由多极格局向一超多强格局演进,长三角是中国技术转移最为活跃和频繁的区域;(2)空间计量分析发现技术转移服务于城市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断突显,2001-2015年,中国城市技术经济发展路径经历了由集聚经济向扩散经济转变的历程。  相似文献   

13.
自主创新、技术模仿与地区经济增长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于MRW(1992)模型,将企业研发投资分解为自主创新、国外技术引进模仿和国内技术转移,利用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1997~2005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自主创新和技术模仿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基于1994—2016年中国22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分别采用动态面板空间、合成控制法等估计方法,本文开拓性地考察了财政转移支付对区域技术转移的影响。研究发现,财政转移支付对地区技术转移存在显著的积极影响,且其对西部大开发地区的影响效果更加突出;在空间分布上,财政转移支付对技术转移的影响存在空间自相关性,财政转移支付增加会显著提高相邻地区技术转移水平。同时,为了弥补传统计量估计的缺陷,以2000年西部大开发政策为出发点,本文运用合成控制法直观地分析了财政转移支付对区域技术转移的影响。研究表明,在2000年实施西部大开发之后,西部大开发9省份的技术转移较控制组省份的技术转移增长更快,且在2002年后西部大开发9省份的技术转移平均水平超过了控制组省份,说明政府财政转移支付能够有效缓解西部大开发地区与非西部大开发地区技术发展不平衡态势,一定程度促进了西部大开发地区技术转移。西部省区的比较发现,以西部大开发政策为代表的财政转移支付对贵州省、甘肃省的技术转移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5.
文章采用“双对数”模型,利用面板数据对技术创新能力与福建省各设区市经济增长的区域性差异进行分析,得出福建省九个设区市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加大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与科技活动人员投入能有效地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从而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6.
范柏乃  余钧 《科学学研究》2013,31(11):1656-1662
 基于1994-2009年我国的省级数据,采用面板分析考察资源投入(资金投入、人员投入)和区域环境(地方政府科技支持、地区企业吸收能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高校技术转移的影响,进而为促进高校技术转移提供政策建议。主要研究发现有:考察期内,人员投入、企事业单位科技经费拨入、地区经济增长对高校技术转移产生正向作用,政府科技经费拨入对高校技术转移产生负向作用。促进高校技术转移,有必要调整和优化政府对高校技术转移的支持,并更好地发挥企业和市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大小,决定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高低,它也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以广州为例,选取代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模和竞争实力的重要指标———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以及它受哪些主要因素的影响,并提出促进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运用隶属度分析和灰色关联度模型,对青岛市科技投入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联度进行分析,得出科技投入各项指标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度,从而揭示出青岛市科技投入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相互作用机理,并根据分析结果为青岛市区域经济的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周勤  张红历  王成璋 《软科学》2012,26(11):105-109
以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为基础,采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对我国省域信息技术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空间异质性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GDP和信息技术发展存在显著的低值集聚和高值集聚的空间自相关,并且呈现出经济发达地区信息技术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经济落后地区信息技术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相对较小的空间异质性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