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0-1岁:天生的音乐家成长阶梯1婴儿对音乐的兴趣是与生俱来的。即使刚出生,他们就具备了欣赏音乐所不可缺少的听觉能力。这一阶段,婴儿的音乐能力具体表现为:听觉迅速发展;能区别不同的声音;试图模仿声音;会用动作对熟悉的音乐作出反应;对重复的、匀称的节奏有一种天然向往,能感知节奏,体会节奏带来的心理满足;快1周岁时,能尝试制造声音和节奏。宝宝的自画像大人肯定以为我吃吃睡睡,什么都不知道。其实,我对周围的各种声音非常敏感。我喜欢妈妈的声音,喜欢优美的音乐,它们让我感到舒适而安全,而那些又大又闹的声音会吓我一跳,我甚至会猛地松开妈妈的奶头,想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正常的婴儿一出生就有听觉,他们对优美的音乐情有独钟。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认为,“在个体可能具有的所有天赋当中,音乐天赋是最早出现的”。)我喜欢寻找各种声音,妈妈总是有办法制造各种声音。刚一听到声音时,我会不知所措。但过了一会儿,我就可以找到这个能发出声音的奇怪东西。我用眼睛盯着它,甚至想抓住它。(找到声源在婴儿听觉发育的过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如果我们每天和孩子做类似的练习,在出生半个月左右,婴儿就会具备这种能力。)一听到熟悉的音乐,我就会快乐地舞动...  相似文献   

2.
一位刚做了母亲的友人对我说,希望音乐能成为她女儿的好朋友,让音乐陪伴女儿的成长至终生。其实,婴儿自出生就与音乐有着一种亲和力。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个尚在摇篮的婴儿,就会被那亲切、柔和,特别是有节奏的呼唤声所吸引。这使成人意识到在呼唤婴儿时,会用重复的字词(俗称“儿语”的方式),例如把婴儿称为“宝宝”或“贝贝”,把和婴儿亲昵的动作称为“亲亲”,把喂食的食物称为“甜甜”等。这  相似文献   

3.
一位刚做了母亲的友人对我说,希望音乐能成为她女儿的好朋友,让音乐陪伴女儿的成长至终生。其实,婴儿自出生就与音乐有着一种亲和力。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个尚在摇篮的婴儿,就会被那亲切、柔和,特别是有节奏的呼唤声所吸引。这使成人意识到在呼唤婴儿时,会用重复的字词(俗称“儿语”的方式),例如把婴儿称为“宝宝”或“贝贝”,把和婴儿亲昵的动作称为“亲亲”,把喂食的食物称为“甜甜”等。这  相似文献   

4.
文摘     
研究表明,儿童的早期环境对于其成年后的音乐才能和潜力起着重要作用。这一结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彼得·奥斯特瓦尔德最近提出的,他认为胎儿早在母体子宫内时,大脑的音乐才能即已发育,就能感觉妈妈的间断声音和节奏、心脏跳动、呼吸乃至走路的节拍。婴儿出生后24小时内,即可能分辨母亲和其他人的声音。美国南卡罗亚大学心理学家安东尼·德卡斯珀在研究过程中将试验用的人工奶头与磁带录音相连,分别“灌入”婴儿母亲的声音和别人的声音,结果婴儿迅  相似文献   

5.
一、婴儿出生后就应予以重视科学研究的结果表明,婴儿出生后二十四小时,就能辨认母亲的说话声。这很可能由于胎儿在母体中时,就已听惯了母亲的声音。当母亲同婴儿轻声细语时,他会盯住母亲瞧个不停,没多久就会作出反应。早在孩子对母亲的话语一无所知的时候,他就会跟母亲“咿呀”地“交谈”起来。很多大人用不了多少日子就能懂得婴儿划动着的手势和“喃喃”声的意思。这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给他以“回答”,就象你同别的任何人交谈一样,切不可闭上口一走了事。你的“回答”也就是给婴儿的一种鼓励。这种早期的“交谈”会使婴儿潜移默化地意识到学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还会逐渐明白你的说话声的具体含义。  相似文献   

6.
知识经济改变了教师的角色,使教师由“最有知识的人”到“传授知识的人”,教师要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并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教师的角色从主导者、指导者、无所不知的学者,转变为辅导者、咨询者、中间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作用不仅是传递知识,而且要引导、启发、示范、激励、评价、组织和开发学生各种潜能。一、势态语言及隐性知识的含义势态语言是一种没有声音伴随性的语言,是指人用人体某一部分的形态变化来进行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一种辅助性言语表现方式,也叫“体态语言”、“人体语言”、“动作语言”、“行为语言”、…  相似文献   

7.
胡碧兰 《成才之路》2012,(15):58-58
有人说:“人类的情感是音乐的来源,而情感通常是由人的身体动作表现出来的。”这里的“身体动作”便是节奏,它是身体对音乐作出的反应。在人的身体中,包括发展感受和分析音乐的各种能力,但这种能力只有教师通过对各种音乐要素特别是节奏的学习和体验,加以提炼出通俗易懂的教法,为每个学生提供通向音乐领域的金钥匙,去培养和开启学生的节奏意识,才能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我在节奏教学中运用“四结合”法,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一、结合特定符号节奏是音乐教学中的主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婴儿运动操     
运动时间到了,宝宝们,你们准备好了吗?今天爸爸要带你们练习婴儿运动操。来,跟着节奏,开始活动筋骨咯!做操前,爸爸可把婴儿置于—张铺有垫褥的木板床上,尽可能少穿衣服,并用温和的声音和婴儿说话,使之心情愉快。同时可以放一些轻音乐、小提琴曲或钢琴曲。做操时爸爸的动作一定要轻柔。  相似文献   

9.
<正>1.低年级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节奏感节奏是音乐在时间上的组织,没有节奏就没有音乐,节奏好比音乐的"心脏",一切音乐活动都离不开节奏。新《课标》规定:12年级要认识简单的节奏符号,能够用声音、语言、身体动作表现简单的节奏。针对学生对一些节奏的时值无法掌握这一现状,决定在低年级学生进行节奏训练,让学生感知发现生活中的节奏,能够运用人声、乐器或其他声音材料表现节奏,在教师指导下创编1—2小节的节奏音型。  相似文献   

10.
环球资讯     
《父母必读》2013,(4):12-12,14
出生前就能学习语言 在此之前,人们都以为新生儿出生后的前几个月才开始区分语言的声音,但一项新的研究发现,婴儿在妈妈怀孕的最后10周,胎儿就已经拥有了学习与记忆母语中基本声音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舞蹈艺术的表现方式是人体动作,而在人的动作过程中,节奏恰恰是最有意义的。在舞蹈艺术中,节奏不仅能组织出动作组合.而且能成为舞蹈形象、人物性格的表现者.因此节奏是舞蹈创作的基础,是舞蹈艺术的生命。  相似文献   

12.
声音打架     
~~〔提示与建议〕这首歌曲,旋律优美,节奏富于变化,歌词浅显易懂,充满童趣,适合大班幼儿学习。教学时,教师可依次出示鸭子、青蛙、公鸡、乌鸦的头饰,引导幼儿说说这些小动物的叫声是怎么样的,并根据歌曲中的节奏学学小动物的叫声(或出示相应的节奏谱)。幼儿分别扮演这四种小动物,并让每个“动物”一起发出叫声,启发幼儿思考:小动物们一个一个叫和一起叫时声音有什么不一样?如果抢着说话声音混在一起会怎样?使幼儿明白悦耳的声音能给人带来快乐,刺耳的噪音却会令人生厌,进而领悟到在集体活动中遵守规则是一个人的必要修养。在此基础上引导幼…  相似文献   

13.
陈鹤琴在对孩子细心观察的过程中发现,音乐是儿童生来喜欢的。小孩出生不久,就能“欣赏”音乐了,他会听母亲哼着催眠曲而恬静地入睡。再大一些,更喜欢听各种优美的声音。听到节奏欢快的音乐,他会手舞足蹈;在吵闹中,听到抒情的乐曲,他也会渐渐安静下来。两三岁时,能用手脚随着音乐做节奏动作。等到进了幼儿园的时候,他对于  相似文献   

14.
宝宝听力的发展●出生后3天,宝宝就能在女性的声音中分辨出母亲的声音。●出生后1个月,他就能区分“ba”和“pa”。●出生后2个月,他就能区分不同的声音。比如宝宝可以听出哪个声音是爸爸的,而哪个声音是奶奶的。小贴士:在这段时间内,宝宝学习的主要是辨音,他对于汉语音节中的韵母十分敏感。但是到了2个月后期,他就可能对辅音更为感兴趣。爸爸妈妈在这一时期和他说话的时候,一定要把语速放慢。●3个月大时,宝宝能辨别出一个人说话时使用的不同的语调,而且他会对此有不同的反应:对于兴高采烈的声音,会手舞足蹈;对于生气的声音,会表现出厌恶的…  相似文献   

15.
<正>舞蹈,美中之美的人体动作艺术,从古至今始终是一片令人心旷神怡而又扑朔迷离的领域,音乐以人的声音或各种乐器声音为工具,打动人的心灵,引起共鸣,它是时间和听觉的艺术。音乐的物质载体是声音(人的声音或人演奏各种乐器发出的乐声),它的主要表现手段是旋律、节奏、和声。由于声音是无形的,不可见的,是在一定的时间中延续和流动的,因此它是用一种概括性和抽象性的音乐语言所塑造出的音乐形象来反映和表现现实生活的,虽然它不是将客观事物以具体的形象再现,但它却用自己独特的声音为艺术表现手段,像千丝万缕  相似文献   

16.
文摘     
“零岁教育”影响一生美国《国际月刊》刊登的一篇研究报告指出,“零岁教育”十分重要,影响孩子的一生。研究报告认为,婴儿在出生两周内,就已经有智慧,而且越接近零岁,头脑的活动越是灵敏。出生后一年间的新生儿,若没有得到足够的母爱,容易导致孩子将来没有爱心,不关心别人的不正常心理。父母应常对婴儿讲话,对婴儿发出的声音也要有反应,这样才能促进孩子语言的发展。抱婴儿到室外看东西,把所看到的都讲给婴儿听,如此不仅能促进母子间的感情,  相似文献   

17.
“嘿嘿嘿,嘿嘿嘿……”这是什么声音?这是武打片里的声音,这是侠客们路见不平或者报仇雪恨时以武力征服对方时发出的呼叫声,一方面它的节奏能协调自己的动作,另一方面还可以增加威慑力。现在,张皮皮嘴里发出的就是这种声音,他正围着一个人转圈,朝着空气开打,就是不敢近前。原来,王小巴每天清晨六点钟就到学校练他的杂牌拳,无论刮风下雨,从不间断。你只要稍微早一点到校,就会听到“嗷呼———嗷呼———”像狼嗥一般的吼声。这是谁?当然就是王小巴了。这是他练杂牌拳之前必做的一门功课,吼完了,再“嘿嘿嘿”开打。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相似文献   

18.
对外界事物进行感受是婴儿智力上的需要。要开发婴儿的智力,需要不断地用各种事物刺激其听觉、触觉、视觉。耳朵是婴儿很敏感的一种器官。有时一个突然的响声,婴儿会吓一跳;父母“噢、噢、噢”地拍着婴儿,他会慢慢地进入梦乡。但应该注意,刺激婴儿听觉的声音要有一定的规律和节奏,杂乱无章的噪声会使婴儿恐惧不安。在刺激的具体方法上,我们可采用让婴儿听听轻音乐,给他唱唱歌,给他听时钟的“嘀嗒、嘀嗒”声等。  相似文献   

19.
嗅觉交流。婴儿的嗅觉相当敏感,刚出生几天的婴儿,便能闻出气味的好坏。如把浸有母乳的布片靠近正哭的婴儿鼻端,婴儿会停止啼哭,并做出寻乳的反应。婴儿由母亲陪睡,可使婴儿处于安静状态,有利于大脑的发育,对于婴儿的身心发育和智力开发都有好处。听觉交流。婴儿出生一周后,即能分辨出人的声音。细心的母亲会发现,在对婴儿说话时,他会“手舞足蹈”,表现出惬意的样子。如母亲经常对婴儿进行语言交流,可使大脑正处于快速发育中的婴儿早说话。缺乏语言交流的婴儿不仅发音迟缓,而且表情不丰富。视觉交流。婴儿出生1个月左右,其视网膜已经形成,但…  相似文献   

20.
彭海鸥 《教育导刊》2003,(11):18-20
闻一多先生指出:“舞是生命情调中最直接、最强烈、最尖锐、最单纯而又最充足的表现。”舞蹈是以人体动作、姿态作为物质媒介,在有节奏的连续运动中塑造形象的艺术。幼儿舞蹈是一种以模仿动作为主,经过艺术加工、整理、组织而成的特殊动作。起伏的旋律、鲜明的节奏、生动的舞蹈内容,不仅能使儿童获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