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002年11月24日,是我难忘的一天。那天我们上英语补习班。课间活动时,我们玩得特别疯,直到补习班汪老师叫我们回去上课。我们往回走时,却发现汪老师正和一个同学争吵。那个同学是另一个班的,是个“刺头儿”。汪老师让“刺头儿”罚站,“刺头儿”却说:“我咋了?你为什么罚我?”汪老师说:“咋了?你和别人打架还有理呢?”他脖子一歪:“那是他该打。”老师说:“你打架就得罚站,我一个老师连你都管不了?你说,我罚你对不对?”“不对,我又没有错,你凭什么罚我?”“刺头儿”很蛮横地说,“谁让他骂我,该打。”老师没办法了,就把他往另一边拉。“刺头儿…  相似文献   

2.
正一根灯管引发的讨论"亲们,办公室有需要换灯管的吗?如果有,麻烦告诉我数量,我明天打报告让后勤来修哦。"花花同学在QQ群里呼唤。汪老师:班主任之友小学版,一根。采薇:中学版,零根。憨憨:俺们办公室八根灯管均已陆续罢工。汪老师:你们还有灯是亮的吗?憨憨:基本都快熄火了,花花同学真是雪中送炭,黑暗中送光明啊。花花:哎呀,真服了你们,光线那么暗,看得清楚么?还是你们喜欢朦胧美啊?  相似文献   

3.
奇才晶莹     
<正>论同学之奇,九班是也;论同学奇之首,非晶莹莫属也。晶莹谓谁?乃汪晶莹之名也,女性,姓汪,名晶莹。长相晶莹剔透,内心"浑浊一片"。岂不怪哉?论禀赋,晶莹让人妒忌。大脑灵活,发言积极,上天还赐给了她朗诵奇能。这天赋,这能力,在课堂上能"超过"我们的老师。"小草偷偷地……"这不,她又开始显摆起来了,指点着朗读的同学,这个感情不到  相似文献   

4.
同学少年您提倡"让写作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有什么具体的建议吗?学写作,首先当从培养兴趣入手。有的同学看小说会废寝忘食,有的同学看电影、看漫画会神魂颠倒,有的同学玩网络游戏会痴迷上瘾,有的同学看球赛会通宵达旦……做这些事情常常耽误学习,影响正常的生活,因此会遭到老师和家长的批评与反对。可即使如此,这些同学仍乐此不疲,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5.
爱你三毫米     
正爱是什么?爱是教育的真谛,爱是教师、学生沟通的桥梁,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我亲身经历的一个故事——一天课间,我正看同学们下跳棋,刘涛挤进来,用他惯用的拖长音说:"我——要——玩。"望着他一脸的企盼,我便想逗逗他:"喜欢我吗?喜欢我,我就和你玩!"我满以为他会点头,谁知他很认真地看着我,撇了撇嘴巴,不回答。此时,上课铃响了,教室安静下来了。刘涛突然大声说:"我不喜欢老师……"自诩为孩子偶像的我呆住了,有的同学笑了,有的同学张大嘴巴望着我。难道就是因为课上我批评他的字"龙飞凤舞",他就把我全盘否定?不会吧?所以我接着启发道:"一点点喜欢都没有?"  相似文献   

6.
<正>有一次我如期去乡小送教,课前我精心设计并准备好课件,可课堂上发生了一件引发我思考的事件。上课伊始我便问同学,"在动物王国里,有没有你认识的朋友?你认识谁?"同学们纷纷参与汇报。课堂气氛活跃,每个学生都想说说他的朋友。这时,有的同学就说他很喜欢青蛙。我便顺势地问:"同学们,青蛙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我们应如何做?"同学们都踊跃地伸出手,抢着要说。这时我叫起了坐在后排的调皮小男孩,他站起便说:"青蛙不好,因为青蛙  相似文献   

7.
从后门走     
这是一堂语文课。上课的电铃已经响了好一会儿了,用不着有人喊口令,全班同学的脑袋齐刷刷地朝教室门口扭过去。这是怎么一回事?通常每堂课早早来到的汪老师,今天怎么连个人影都不见?“这是怎么啦?”“莫非汪老师病了?”“还是自己定下的规矩呢!”前两句只是同学们心里想想,而最  相似文献   

8.
一、案例描述 我班学生李某,男,15岁,是一个极普通的学 生,成绩中等,好结交朋友,有一定组织能力,不时犯 点小错。有一天,他对班上的杨某大打出手,轰动校 园,被学校处分,才让我重新认识了他。原来他在班 里常逞强耍霸气,早有打人的习惯,还向同学收取保 护费。班里的同学有的讨厌他、害怕他,也有的喜欢 他、佩服他,说他义气、勇敢,称他为"老大"、"英雄"。 好一个"城市老大"!好一个"校园英雄"!一个十五岁 的少年,为何充满了暴力心理?通过个别谈话、收集 同学反映、进行家庭调查,我终于找到了答案。  相似文献   

9.
王霜霜 《辅导员》2012,(2):9-11
上学、放学,你玩不玩、玩多久、玩什么?有调查显示,在学校里,同学们课间休息时玩的最多的地方是教室、走廊和楼梯、操场或运动场,但是,还有一大部分同学在操场或运动场没怎么玩或一点都没玩。那么放学后呢?玩的同学也不多,不过,大家的理由很多:有的"要上补习班或兴趣学习班",有的"感觉疲劳",有的"要学习或写作业",有的"没有人一起玩"……总之一句话,不玩!本期,让我们来一同走近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先生,看看他在学生时代玩不玩、玩多久、玩什么吧。  相似文献   

10.
前几天在读报堂上,一位同学的发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到一件事:"今年学校考入北京大学的王龙同学做一套中等难度的数学题四十多分钟即可完成."这样的速度令我震惊:有的同学可能会说四十分钟填空题还没做完呢?成绩好的同学完成这样一套题大约需要100分钟.由王龙同学我想到前一段时间中央电视台的一个节目,里面的主人公是一位叫宋佳嘉的女孩:宋佳嘉出生在内蒙古,长在成都,现在的家在深圳.  相似文献   

11.
你是否注意到在同一所学校同一个教室里学习的同学,有的同学有一大群朋友,课间他们可以聚在一起,谈天说地,而有的同学却受到冷落?那些"小太阳们"身上到底有着怎样的闪光点如此吸引别人?听了大家的发言后,也许你就豁然开朗了.  相似文献   

12.
郑皓亮 《现代教学》2014,(6X):71-71
<正>高一学生小林在家里是个被宠坏的"小皇帝",但是在学校,他的表现却又可圈可点:作业认真,做操到位;关心集体,关心同学。在各种节日来临,小林都会群发祝福短信,但他也很在意同学是否回复。有的同学回了,他就很高兴,觉得沟通是需要双方共同努力的;有的同学没有回复,他就会很伤心,觉得自己付出了真心怎么就无法得到同样的回报呢?为此,他感到郁闷,于是找到班主任王老师。王老师安慰了他,也作出了一些解释,事情慢慢也  相似文献   

13.
希望的台阶     
汪老师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一篇题为《老师,我想对你说……》的文章深深地吸引了她,在征求了这位同学的意见后,她便当做范文在班上读起来。“老师,这篇作文是抄来的!”汪老师刚读了一个开头,一个学生就举起手大声说。他的话音刚落,全班哗然,议论纷纷,目光齐刷刷地扫向那个抄袭的同学,他满脸通红地低下了头。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汪老师并没有批评这个学生,而是转过头来对大家说:“同学们,请听老师把这篇文章念完。”文章念完了,汪老师问:“这篇文章好不好?”“好!”大家异口同声。“那就请同学们谈谈这篇文章好在哪里?”大家七嘴八舌,高度…  相似文献   

14.
正在众多初中老师中,要评一个我最喜欢的,那应该是我的语文老师——曾老师了。幽默,是曾老师让我们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的杀手锏。记得有一次,他批评我们:"你们这些人呀,有时候真应该去医院检查下脑子!"话音刚落,一位爱插嘴的同学马上接着说:"去湘雅。"语文老师不好直接批评他,于是说:"想必这位同学也是经常去的吧。"霎时有的同学仰天大笑,有的捂嘴偷笑,有的笑红了脸,有的笑弯了腰……整个课堂,成了一幅"群魔百笑图"。  相似文献   

15.
段子     
《大学生》2013,(21):64-65
正325院校有一次参加一个跨校学生活动,一个同学问我是哪个学校的?我说是XX学院的。他又问,是不是211?我说不是。但是我们是325,这个比211更厉害,全国只有一个。那人沉吟着走了。旁边和我一起的同学问我:"哥们,啥是325啊?我都没听说过呢?"我说:"你肯定知道,就是西三环25号……"马赛克大学期末复习其实就是给知识照像,同样的东西,大家都能说个差不多,但是有的人容量大,像素高。有的人容量小,分辨率低。嘿,你那还是一片马  相似文献   

16.
谁之错?     
有一次,我去听一节语文课,老师让学生读课文,孩子们举手非常地踊跃,老师叫起来一个学生,只见他非常自豪地站起来。读完后,老师问:"大家有没有听出他读错的地方?"有很多学生举手,有的说:"他没有用普通话。"有的说:"他的感情不够。"有的说:"他有一个字读错了。"还有一个学生说"他的声音小。"……学生的手依然举着,他们还想指出那个朗读的同学更多的问题,我看着那个朗读的同学,只见他低  相似文献   

17.
笑迎 《少年月刊》2012,(Z1):26-27
我有一个同学,他总叫我和他一起吸烟,说这样很酷,很帅。我明知道吸烟不对,又不想为此失去朋友。我该怎么办呢?城固新一星星姐姐:新一同学,吸烟有害健康,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有的孩子误以为吸烟有派头,很帅,很酷,就学着吸烟,殊不知"香烟"  相似文献   

18.
正随机应变数学考试,有一道题是这样的:1的100次方等于多少?只见小明拿出草稿纸,一遍一遍地相乘,监考老师在他身后默默看着。当小明算到第88遍的时候,监考老师淡定地走上讲台:"同学们,有一道题印刷错了,‘1的100次方’改为‘1的1000次方’。"月考过后班主任在月考过后又训话了:"都是同一个老师教的,为什么有的同学考得好,有的同学很差,啊?"全班无语,这时我们班的憨哥理直气壮地说了句:"因为监考老师不同!"  相似文献   

19.
有个别年轻家长见到自己的孩子被同学打了,就训斥道:“你不也长着手吗?你不会也打他!”有的则教孩子:“你打不过就咬他,咱是正当防卫,不用怕。”有的学生与同学打架,当老师批评他时竟理直气壮地说:“是他先动手的,我这是正当防卫。”由此不难看出,不仅学生,连部分家长也错误地理解了正当防卫。那么,什么是正当防卫和怎样正确使用正当防卫呢?请先看两个真实的案例。  相似文献   

20.
徐锡斌 《小学生》2008,(3):11-11
开心果姐姐:你好!我有一件烦心的事想和你说说。为了支持一位重病的同学,我们参加了全校的"爱心行动"。在我班公布榜贴出之后,丙同学伏在桌上哭啦,他是全班捐得最少的—位(他的家庭比较困难)。这时啊,有同学责怪和嘲笑他,也有同学过去轻轻安慰他:捐少了,别难过!我呢?我是班长,心里挺矛盾,该怎样评价丙同学呢?信任你的:岳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