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叶澜教授在她的《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一文中提出: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才有真正的生活。也就是说:“快乐课堂”其实就是师生双方共同焕发出生命活力的场所。新课标明确指出,品德与社会课要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育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改革的倡导者、实践者叶澜教授曾在《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一文中明确提出:"应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地认识课堂教学,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要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而借助于多方位的信息技术可以让课堂成为  相似文献   

3.
叶澜教授曾经说过:“课堂蕴含着巨大的生命力,只有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命的活力。”因此我们应从生命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构建课堂教学观,让英语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  相似文献   

4.
邓蓉 《四川教育》2013,(10):33-33
在我国教学论演进中,第一个提出“生成”一词的学者是叶澜教授。在《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一文中,她提出了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来看课堂教学。在《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究之二》中,叶澜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把学生看作‘对象“主体’,还要看作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和生成者”。  相似文献   

5.
一、生成性资源的价值取向 新课程改革呼唤“动态生成”的课堂,重视课堂生成性资源。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就在“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一文中指出:“从更高的层次——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地认识课堂教学,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它所期望的实践效应就是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6.
课堂生成理论最早是叶澜教授提出来的,她在《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一文中指出,要"从更高的层次——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地认识课堂教学,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它所期望的实践效应就是: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本文就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问题谈一点粗浅看法。一、对课堂动态生成的一点认识1.什么是生成式课堂。所谓"动态生成式课堂",就是教师在课堂中,不能机械地按原先确定的  相似文献   

7.
叶澜教授《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记中小学教学改革深化》一文对传统课堂教学进行分析和评价 ,认为必须突破 (但不是完全否定 )特殊认识活动论的传统框架 ,从更高层次———生命的层次 ,用动态生成的观念 ,重新全面地认识课堂教学 ,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 ,它所期待的实践效应就是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 ,包含着多重丰富涵义。首先 ,课堂教学被看作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 ,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其次 ,课堂教学的目标应全面体现培养目标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而不是只局限于…  相似文献   

8.
叶澜教授1997年发表了《让课常焕发出生命活力》一文.在国内最早提出了要以“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认识课堂教学,她针对当时机械、沉闷的“见物不见人”的传统课堂教学状态,  相似文献   

9.
刘志箫 《成才之路》2010,(20):55-55
叶澜教授说:“课堂蕴涵着巨大的生命力,只有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因此。应从生命层次。用动态的观念诚心构建英语课堂教学观——让英语课堂充满交际活力.让课堂成为学生的家园。  相似文献   

10.
根据叶澜教授提出的“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的思想,我校提出了“让课堂充满活力,使学生主动发展”的课堂教学目标。我们在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深切的体会有如下方面。  相似文献   

11.
徐莉纳 《成才之路》2009,(32):25-26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教学的任务主要是依靠课堂的教学来完成。因此。课堂教学的有效、高效是学校教育以及为人师者孜孜以求的永恒的目标。素质教育要走向纵深就必须走入课堂教学。然而怎样的课堂教学才是符合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呢?华师大教授叶澜在《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一书中十分精辟地指出:“课堂教学应被看做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对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活的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前及今后的多方面发展和成长;  相似文献   

12.
叶澜说:“要让课堂焕发生命与活力。”在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学习中的体验,关注课堂教学的生成性,才能彰显学生的生命活力,让课堂教学焕发异彩。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促进课堂的生成呢?  相似文献   

13.
课堂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是教育创新的平台,是师生点燃灵感、激发创新、集聚智慧的舞台.随着叶澜老师"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口号的提出,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指导课程追求生命活力势在必行.高专幼儿科学教育课程的老师需要在转变教学观念、提高专业水平和教学素养、优化课堂氛围、注重语言艺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等方面来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从而提高教育效果,达成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4.
生命教育理念观照下的课程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几年前,教育界从改革传统教育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叶澜:《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教育研究》1997年第9期),在此基础上,在教育中关注生命、强调生命体验、促  相似文献   

15.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数学课堂教学逐渐摆脱应试教育的大框架,注意课堂中完整的人的教育,使教学不再机械化、程式化。叶澜教授认为:“课堂蕴含着巨大的生命力,只有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因此,我们应从生命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构建数学课堂教学观,让课堂成为学生的家园。  相似文献   

16.
叶澜教授的《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载于《教育研究》1997年第9期),可谓是“生命课堂”的开山之篇,它犹如春风化雨,滋润着我们每一位教师的心田。今天,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理念,更应该成为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我们希望语文教学能重新焕发生命的活力,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创新实践的殿堂。下面结合本人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谈几点拙见.。  相似文献   

17.
叶澜先生的课堂教学改革思想萌发于她对教育基本理论相关问题的独特认识,对时代精神与学校教育使命的把握及一系列“入地”工程的冲击。她执着于教育的生命性,由“书斋”走向“田野”,从教育理论研究转向教育实践变革,主动深度介入课堂,开始致力于课堂教学的问题诊断与改革的路径探寻,呼吁“生命焕发”,阐发了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过程观及评价观的思想。她以语、数、外这三门升学考试最看重的学科为重点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将基于生命价值取向的教育学研究与基于生命动态生成的教育实验探索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探索出了当代中国课堂教学变革的一条独特的实践路径,在教育理论界和实践界均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从叶澜教授呼吁“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到《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大纲》颁布,生命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生命教育追求的是一种长期的教育效果,是提高生命质量、提升人生价值观的教育。生命科学是生命教育的显性学科,也是强势学科。学科本身就包含了许多关于生命教育的知识内容,渗透着深厚的生命情感。以下是我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生命教育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9.
<正>叶澜教授认为,必须突破"传统认识活动论"的传统框架,"从更高的层次——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认识课堂教学,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它所期望的时间效应是: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由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习作教学应被看做学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人生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课堂教  相似文献   

20.
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课堂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场所 ,也是提高教育质量必须认真抓好的主要环节。在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浪起潮涌的时候 ,我们青年教师必须勇立潮头 ,求新求变。  一、确立生命教育本位叶澜同志在《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教育研究》1997年第 9期 )一文中指出 :“必须突破 (但不是完全否定 )‘特殊认识活动论’的传统框架 ,从更高的层次———生命的层次 ,用动态生成的观念 ,重新全面地认识课堂教学 ,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她认为 ,“首先 ,课堂教学应被看作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 ,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