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凡先王之法,有要于时也。”此句中的“要”,一般的选本均不作注,郭锡良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则认为:“要,要求,这里用作名词,意指‘符合……的要求’”。而中学语文教材的注解又为:“要,适应。”并进一步解释句意为:“是适应当时的需要的。”上述两种观点有明显的分歧,我的意见是,句中的“要”不能释为名词“要求”。因为“要”的后面跟有“于时”二词,考查“于时”的语法作用,要么作宾语,要么作状语或补语,但无  相似文献   

2.
“于”“於”两个虚词,在上古汉语中是通用的,在《诗经》中用法则比较复杂。“于”多用在动词或名词前面,而“於”多用为叹词。“于”在动词前作动词词头,在名词前起到介词的作用。少数“于”在句子中起到凑足音节的作用。“於”“於乎”“于嗟”在《诗经》中的意义完全一样,都是表示感叹,叹息等。固定用语“于以”应理解为“如何”,“于时”应理解为“于是”。还是两种特殊用法:“于”通“为”,“於(于)”表示疑问,同“安”。  相似文献   

3.
引言“把”字句的转换有它特定的规律。某些句子,可用动宾谓语句表达:“主──动──宾”,也可用“把”字句表达,将名词性宾语移前:“主──把+名词──动”。动宾谓语句转换成“把”字句,也有一定的规律,这跟动词有很大的关系,也踉宾语和“把”字后名词有关系。本文着重谈谈“把”字句转换为动宾谓语句的情况。一、谓语动词后边的补语成分“把”字句的谓语动词后面带的补语,种类很多,按补语的不同性质,分为以下几种:1、动词或形容词作补语:这里主要指“上”“下”“清”“紧”“回”“去”等动词或形容词与谓语动词构成的动…  相似文献   

4.
英语介词的妙用学英语,最难用的是介词。英语的介饲用得极广,而且意义特别多。同汉语比起来,汉语中动词用得多,而英语的动词用得就不那么多,汉语中有些动词的意义,在译成英语之后就要由介词体现出来了。比如:“我打发吉姆拿着他的雨衣去追他”这句话,有三个动词:打发、拿着和追,但译成英语,我们只须说:Isent刀m。herhmwi山Hsr。i;;。。。t.就行了,只用了“打发”一个动词,“拿着”和“追”全由介词表示出来。再比如“她给我写了一封长信,谈到她的未来。”有两个动词,“写”和“谈到”。我们把这句话译成英语,也只须说…  相似文献   

5.
在言学习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词类活用的现象,如用作动词、用作名词、用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这些大家较为熟悉,但对“为动用法”,“对动用法”却相对陌生:就其原因有三:一是教材从不加注“这里是为动(对动)用法”字样;二是一般语老师大多不讲;三是许多古汉语专也较少涉及。其实,为动、对动用法在古汉语的词类活用现象中也占有一席之地,不可忽视。何谓为动、对动用法呢?凡动词对于宾语含有“为”或  相似文献   

6.
古典小说中不少词语的注释,看似容易,其实不然。中学《语文》课本中这方面的一些注释就很值得商榷。这里仅举几例说明,不当之处,敬请编者和广大语文工作者批评指正。盘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初中《语文》第五册):“没计奈何,父亲自小教得奴家些小曲儿,来这里酒楼上赶座子,每日但得些钱来,将大半还他,留些少女父们盘缠。”“盘缠”,课本上注:路费,这里作动词用,是使用或开销的意思。这条注释给人的印象是:“盘缠”原本是名词,意思是路费,而这里活用作动词。这是误解。首先,“盘缠”本来就是动词,指消耗钱财以度日或做…  相似文献   

7.
这两个动词作“击”,“打”讲时,主要区别在于:hit表示有目标地打,且份量比beat要重。hit sth也不同于hit at sth,前指的是“击中某物’,后指“瞄准某物射击”,但不一定击中。例如:  相似文献   

8.
动词不定式是动词的一种非限定形式,其基本形式等同于动词原形,即:“to+动词原形”,有时可以不带“to”,这里的to只是不定式的标记,本身没有词义,但仍然有动词的特点,可以有自己的宾语和状语。动词不定式也具有名词性质,在句中可以作主语、表语、宾语和宾语补足语等。它还具有形容词的性质,在句中可以作定语;副词的性质,在句中作状语。  相似文献   

9.
《中学生电脑》2006,(6):49-49
以连词and或or为“对称轴”,可以是名词的对称,也可以是副词或动词的对称。刮风下雨都要照常进行,在汉语中叫“风雨无阻”,在英语中为rain or shine,二者可谓有异曲同工之妙。例如:  相似文献   

10.
清代学者王国维曾说过:“一切景语皆隋语也。”客观的景物要注入感情,充满情韵,往往要靠动词来点染。用好一个动词,文章的境界全出。  相似文献   

11.
你问我答     
问:这里有一组易混动词,borrow/lend/keep/use,它们都有“借”的意思,可不知道区别在哪里?(霍邱徐聆笛)  相似文献   

12.
许多语法书认为,“把”字句就是用介词“把”或“将”把动词支配的对象提到动词的前边,以强调动作的结果(也有的说是强调动词的受事)的一种句式。①其基本格局是:S+[把N]+V/VP②在谈到运用“把”字句时,许多语法书都说要受一定条件的限制。这“一定条件”的第一条就是:“把”字句里的动词必须是表示强烈(具体)动作行为、能带受事宾语的及物动词。这个动词在意念上要能管得着“把”字后边的词语,并含有对它加以处置或施加影响的意味。③例如:“武松把老虎打死了”、“你把房间收拾一下”、“你把这些材料整理整理”,其中…  相似文献   

13.
你问我答     
《初中生必读》2013,(4):20-21
答:这里之所以用Ididn’tknow,而不用Idon’tknow,是因为要表达“此前我不知道”。实际情况是,我现在已“知道”你在这儿,“不知道”属于过去的情况了。后面的动词用were是根据时态呼应原则确定的:在宾语从句中,主句若为过去时,从句一般也要用相应的过去时态。  相似文献   

14.
顾向阳 《现代语文》2001,(10):24-24
高中语新教材(试验修订本)第一册90页《鸿门宴》中有这样的句子:‘‘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王之’。”课本对“王之”的注释是:“做关中王。之,指以咸阳为中心的关中地带。”这里显然是把“王”看作是名词活用作动词,即“做王”。  相似文献   

15.
人教社新编高中语文第一册《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中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句。课本将“东封郑”注为:“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封,疆界。这里做动词”;将“肆其西封”注为:“往西扩大边界。……肆,延伸、扩张。封,疆界。”同学们按此两注翻译句子实难准确表达原意。“东封郑”的“封”从课本注释看,显然是把它看作名词活用作使动词了,其实“封”在此句中是名词活用为意动词,是意动用法。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在结构上基本相同,所相差的是成分之间的关系。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怎么样”,意动用法是“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  相似文献   

16.
英语中的动词分谓语动词和非谓语动词两大类,谓语动词在句子中作谓语,非谓语动词在句子中不能作谓语。非谓语动词是中学生学习英语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规则很多,容易混淆和出错。以下介绍利用口诀和图表学习非谓语动词的方法,供同学们参考。“非谓”形式123,过去分词最简单;现在分词、动名词,两种形式记心间;不定式形式有三种,“完成”“进行”和“一般”。非谓语动词的形式共分三种,即过去分词只有一种形式,现在分词有两种形式,动词不定式有三种形式,简称“非谓形式123”。见下表(以动词do为例):从上表中可以看出过去分…  相似文献   

17.
[辨析]二均可指“衣服”。clothes指穿的衣服(如衬衫或裤子等),只用复数形式,动词也用复数。“一套衣服”是a suit of clothes,动词用单数。如:My clothes are’on the bed.类似的trousers,shoes等词一般也用复数动词,如:Where are my trousers?我的裤子在哪儿?这是因为裤子总是有二只裤腿,鞋子总是成双的缘故。若指一条裤子,动词用单数,如:TherCsapairoftrousersonthe  相似文献   

18.
初一语文课本(第一册)《狼》一课中,把“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的“隧”字注解为“这里作动词,钻洞的意思”。(见该书 P173页注⑨ )我认为这样注释不尽妥当,值得商榷,这里的“隧”应解释为“名词作状语”妥当。“隧”到底是作“名词作动词”讲好,还是作“名词作状语”讲妥当?要搞清这个问  相似文献   

19.
同学们,请做好准备,让我们一起游览“英语被动语态”这道风景线吧!走完这一路,相信你在英语动词方面的学习会有更大收获的!这里向同学们做如下讲述:一、语态是动词的一种形式,用来表明主语与谓语动词之间的关系。英语动词有两种语态: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主动语态表示主  相似文献   

20.
《文科爱好者》2004,(22):41-44
学习要点预热 张老师:Hello,boys and girls.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大家不太熟悉的。请大家特别注意了。在我们汉语中.要表示过去做了什么.只是在动词后面加上“过”字,比如“看过”,“听过”。“读过”等。而在英语中.动词本身在形式上都要发生变化。称为动词的“过去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