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3 毫秒
1.
课堂教学是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主渠道,而畅通主渠道的关键是创新教学模式。在此背景下,构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3+5模式”,厘清其构成维度及内涵,阐述其必要性和现实条件,明确需注意的关键问题,才能稳步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进而完成心理育人、课程思政任务,践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在立德树人过程中的使命。  相似文献   

2.
思想道德与法治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肩负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的重要任务。面对新时代的新情况、新任务、新挑战,封闭式传统教育模式将难以适用当今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辽阳职业技术学院拓展教学思路,摸索以“思政课+雷锋式职业人+职业教育”学习者为中心的思政课教学模式,形成了融雷锋精神、职业教育和思政课教学为一体的特色教学模式+移动的思政课,大大提升了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真正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相似文献   

3.
耿卫华  雷蕾 《成才之路》2024,(11):29-32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大学思政教学课程体系的起点课程,重视从思想道德素养与法治修养的角度来培养学生。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十分有必要将红色精神谱系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全过程,通过注重“课程讲授+实践探究”模式的构建,注重“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深入实施,注重“课堂教育+日常教育”全面渗透大学生活,注重“传统+新时代”红色精神素材的优化选择,注重“红色精神+思政法治”作业设计等措施,有效培育大学生的红色基因,引导大学生明确时代使命和社会责任,充分发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育人价值与作用,确保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与法治修养。  相似文献   

4.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在生态研究法课程中进行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改革,不仅能够丰富课程内容、提升课程趣味性,还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本研究通过分析生态研究法课程教学现状,结合思政教育对课程的影响,提出了“思政引领+翻转课堂”的生态研究法课程教学改革策略,将思政教育与课堂实践相结合,实现学生价值引领、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规范,为培养具有正确价值观的合格人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课程思政已成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然而“以教为中心”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存在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等问题。为提升课程思政的教学效率和效果,以“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为例,遵循“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范式,研究了如何设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设计课程思政元素、准备课程思政教学资源、设计课程思政教学过程、选择与使用课程思政教学方法、评定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的课程思政学习成绩,从而形成“以学为中心”的六步进阶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6.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创新教学体系,以多学科交叉融合理念为导向,探索“大心理”与“大思政”融合互通的教学模式,最大化地发挥出学科融合的价值以及对学生实践教学的提升,将思想政治、心理健康、学科课程所学习的内容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强化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全面发展、心理健康的青年大学生。  相似文献   

7.
课程思政已成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然而“以教为中心”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存在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等问题。为提升课程思政的教学效率和效果,以“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为例,遵循“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范式,研究了如何设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设计课程思政元素、准备课程思政教学资源、设计课程思政教学过程、选择与使用课程思政教学方法、评定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的课程思政学习成绩,从而形成“以学为中心”的六步进阶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8.
连宸琰 《成才之路》2023,(11):13-16
当前,部分高校大学生在生活适应、学习与择业、人际交往等方面存在着心理健康问题,高校可以将思政教育作为媒介对学生展开心理健康教育,从而更好地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高校思政课程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自我认知功能、社会适应功能、精神动力功能和人格塑造功能。高校要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将心理健康教育有机融入思政教育体系,运用丰富多元的教学策略,多渠道开发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路径,有针对性地进行大学生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以进一步推动高校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达成。  相似文献   

9.
"大思政"是我国教育主管部门提出的一种全新育人格局:要求将思政教育贯穿学生在校的全过程之中,在各学科的学习、实践过程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于培养大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心理健康教育与课程思政教育具有目标同向、教育效果相辅相成等特点,心理健康教师通过提高自身思政素养、优化教学内容设计,创新教学方式,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把学生培养成为心理健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基于此,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发展展开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是培育新时代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干课程,是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核心课程。本文从如何实现育人目标出发,以三全育人教学方法论为指导,探索构建“校内 + 校外”的全员育人联动工作模式、构建“线上 + 线下”的全程育人互动教学模式、构建“思政课程 + 课程思政”的全方位育人协同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期课程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亲和力。  相似文献   

11.
合理增负要以学生为核心、以专业课程为载体、以师资建设为关键、以实践教育为支撑、以完善考评为指引,帮助大学生挖掘自身潜能、提升学习兴趣、增强主动学习精神。要促进知识教育与思政育人相融合,推行“思政+专业”新模式,推进“大思政课”体系建设,不断拓展增负途径,构建思政育人新“增长极”。  相似文献   

12.
聚焦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思政功能及其实现路径,分析课程思政在维护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全面人格发展、增强社会责任感及强化逆境应对能力方面的重要意义。当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主渠道作用、教学评价机制、育人工作载体及教育主体间合作方面存在不足。为此,提出增强思政元素、构建心理育人课程体系、注重教学互动及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的路径。这些路径旨在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体系,完善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机制,并创新整合实践载体,共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胡恒钊  文丽娟 《教书育人》2023,(36):106-109
研究生思政课“问题+课题+专题”链式教学,是在思政课教育教学中发现新问题、着手课题研究、探索专题讲授,形成层层递进、螺旋式上升的教育教学模式。有助于强化研究生的问题意识,提升研究生思政课感染力与吸引力,有利于研究生的主体性发展。研究生思政课教师要把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与问题探究有机结合起来,贴近研究生学习、生活、科研实际,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辐射力与吸引力,让思政课堂充满生机活力,彰显研究生思政课的温度、深度与高度,使思政课的教育功能发挥其最大化。  相似文献   

14.
面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所存在的重障碍轻发展、重理论轻实践、重讲授轻互动等问题,笔者以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课程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建构主义理论下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对"以学生为中心"和"以学习者发展为本"理念的有效实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这与心理健康教育为促进大学生的心理成长和发展、促进其人格完善的目标相一致。  相似文献   

15.
为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质量,结合当前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利用"PBL"教学在学校三年开展的优势,结合"对分课堂"特点,构建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对分+PBL"全新课堂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创新和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创新力、思维力,实现心理课堂的"助人自助"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存在问题,体验式教学契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特点,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将体验式教学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全过程,构建“理论知识模块“”能力培养模块”和“社区实践模块”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开创社区实践项目,搭建多维度的教学评价体系,以此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深度探索,从而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效果,有效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弥补原有翻转课堂的不足,以数据库原理课程为例,探讨课程内容和结合“思政微视频”的教学模式。“思政微视频”围绕专业知识、思政理念、教学评价三个维度,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知识点,以故事化或漫画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学习内容导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传输正确的“三观”。通过“思政微视频”与线上教学平台的深度融合运用,促进了课堂多元化、智慧化发展,形成了思政浸润的、有温度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教育”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方向和动力,将对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文章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针对智能交通课程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过程、以开放实验为特点的实验环节等方面,探讨课程教学改革的方法和措施,建设符合“互联网+教育”要求的专业课程,适应智能交通人才培养需要。实践证明,文章的方法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改善课程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一流课程“营销管理与策划”为例,探讨课程思政教学对大学生持续学习能力的作用机制。以武汉某“211”高校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借助“问卷网”平台进行问卷设计与发放,并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表明: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正向影响大学生的持续学习能力,兴趣调节课程思政教学与持续学习能力间的关系;学习目标与动机在课程思政教学对大学生持续学习能力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0.
阐释了“一课三融”教学模式的内涵,探析了高校思政课程“一课三融”教学模式构建是专业人才的培养、思政课程的改革、大学生就业择业的现实诉求,辨析了高校思政课程“一课三融”教学模式构建的阻滞因素是全员育人环境不理想、教师和学生自身条件的限制,并探索提出高校思政课程“一课三融”教学模式构建的多维路径:重构“一课三融”教学模式的课程内容;实现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深度融合;形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协同效应;建立“一课三融”教学模式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