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随机抽样,对某市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身体自尊水平与积极情绪状态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初中生的PSW维度的均值显著大于高中生;男生的身体自尊水平及各因子和积极情绪的均值显著大于女生;运动群体中学生的PSPP及PSW、SC、PC与PF因子和积极情绪的均值显著大于非运动群体。结论:初中生的身体自我价值感明显高于高中生;男生的整体身体自我满意感及身体不同方面的满意度和积极情绪体验要明显高于女生;体育锻炼不仅对中学生积极情绪有直接促进作用,且也能通过提高中学生身体自尊水平对其积极情绪起间接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态度状况及其与锻炼行为的关系,采用《锻炼态度量表》和《体育活动等级量表》对黑龙江省7所大学的一至四年级在校大学生891人进行测查。结果发现,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比较积极,总体得分较高,除行为意向和行为控制感以外的其余各分量表得分均高于量表平均分;在行为态度、行为意向、情感体验以及主观标准上,男生显著高于女生;在行为认知维度得分上,女生显著高于男生;不同年级大学生在行为习惯、情感体验和行为控制感3个分量表上存在显著差异;在锻炼行为方面,男生较女生有更大的运动强度,更长的运动时间,锻炼次数更多;大三学生在锻炼时间上最长,显著高于大一和大四学生;在锻炼频率上,大二和大三学生显著高于大一学生;在锻炼强度上,大二学生显著高于大三和大四学生;大学生的锻炼态度可以有效预测其锻炼行为,包括锻炼强度、锻炼时间、锻炼频率。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身体自尊与体育锻炼参与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研究大学生身体自尊与体育锻炼参与的关系。对男生和女生的身体自我知觉剖面、知觉重要性剖面分别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证实了身体自尊分量表的变化都会引起身体自我价值感的同方向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以380名7~13岁的小学生(男生=213,女生=167)为研究对象,利用身体自我描述问卷(PSDQ)来检验小学生整体自尊、身体自我概念及身体等级评定的关系.结果表明,较高的整体身体自我概念与较高的整体自尊相联系;小学生身体等级评定的现实--理想差异在解释其整体身体自我概念与整体自尊上并没有明显有效的预测能力;在整体身体自我概念特别是运动能力、力量及耐力分量表上的得分男生明显高于女生.  相似文献   

5.
运用问卷调查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对参加16周啦啦操练习的中专学校学生进行身体自尊与生活满意感方面的实验研究,探讨不同运动强度对学生身体自尊与生活满意感的影响.研究结论:中等强度组女生比小强度组女生有更高的身体自尊水平;男生与女生在身体自尊的部分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中等强度的练习更能使学生获得较高的身体自尊水平;16周啦啦操练习能对学生的生活满意感产生积极作用;身体吸引力能有效预测生活满意感.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照镜子”行为与身体自尊的关系,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对303名体育专业大学生的“照镜子”行为和身体自尊状况进行测查,结果发现:体育专业大学生照镜子的态度良好;每天照镜子的次数多集中在3~5次,男生显著高于女生;体育专业大学生的身体自尊水平中等偏上,且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不同照镜子态度、频数以及满意度在身体自尊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北京大学生心境状况与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对北京2 051名大学生进行心境测量分析.结果表明:北京男女大学生在心境的5个消极情绪维度的平均得分上,较全国大学生心境常模的水平偏高,而在心境的2个积极情绪维度的平均得分上,较全国大学生心境常模的水平偏低;男生较女生紧张、愤怒水平高,精力旺盛,自尊感强;男、女生的心境状况随着年级的升高在发生变化;运动群体的大学生在精力和自尊感水平上高于非运动群体大学生,而在紧张、愤怒、疲劳、抑郁、慌乱水平上低于非运动群体大学生.  相似文献   

8.
采用问卷调查法,以187名大学生为被试,考察了大学生的体育活动情况,以及体育活动意向、目标定向和身体自尊之闻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参加体育活动次数的增加,任务定向和自我定向的得分都逐渐增加,但是只有任务定向随着锻炼次数的增加并且表现出显著性差异.男生在身体自我描述方面比女生积极;随着锻炼次数的增加,身体自我描述显示出积极的趋势;喜欢体育活动和体育课都会给大学生身体自我描述带来积极影响.除身体肥胖指标外,任务定向和自我定向与身体自尊各指标均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参加体育活动与大学生的目标定向和身体自尊存在积极关系.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中学生社会支持对独处行为的影响。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采用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和独处行为量表对379名中学生进行测量,结果表明,1女生的社会支持得分和孤独显著高于男生,而男生的孤僻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在社交焦虑上两者则没有显著差异;2独生子女的积极独处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3中学生社会支持总分同积极独处和孤僻呈显著负相关,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与孤独呈显著正相关。积极独处同孤僻呈显著正相关,孤僻和社交焦虑存在显著正相关,社交焦虑和孤独呈显著正相关。由此得出结论,性别对社会支持和独处行为有着较大影响,社会支持对独处行为影响较大,同时独处行为各维度之间也存在较大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以重庆和成都597名流动儿童和137名城市儿童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两地流动儿童自尊发展特点及其与学校态度的关系。结果表明:非流动儿童自尊平均得分显著高于流动儿童;流动儿童的自尊发展水平性别差异显著,男生的自尊水平显著低于女生;流动儿童的自尊得分受到其身份认同、班级氛围及班级凝聚力的显著影响;流动儿童的自尊与学校回避显著负相关,与学校喜欢显著正相关;并对学校态度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