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期待孩子完美,这好像是许多父母不教自会的习惯,但这似乎与心理学中的"期待理论"相同。其实,过高的期待,如果脱离孩子的实际,无疑会给孩子设下一个无法逾越的鸿沟,将会收获一个适得其反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吕麦 《家长》2008,(1):18-18
约定是一种承诺,约定也是一种力量,孩子与父母相约今生,父母履行着守护孩子的承诺。与孩子有一个约定,那么,父母就会有个期待,孩子就会有个目标!  相似文献   

3.
家长与孩子交流,或表扬,或批评,或指导,或期待,用语要亲切、清楚、干净利索,这样家长的话语更容易被孩子理解并接受.但有些家长在与孩子的交流过程中,语言不太"利索",往往在对话结束时带有一个伤害孩子的"话尾巴",这会让孩子难过、难堪.不信你听--  相似文献   

4.
带着一天的希望和期待去接孩子,如果迎面而来的是一张干净而快乐的面孔,你会顿时脸上生辉;相反,如果迎面而来的是一个衣服不整、泪鼻满脸的孩子,你会顿时心生阴云。正因为自己也常以一个母亲的身份出现在幼儿园,这才特别理解家长那一份爱子之心。每天,我都非常注意挤出时间帮孩子整理  相似文献   

5.
家长与孩子交流,或表扬、或批评、或指导、或期待,用语要亲切、清楚、干净利索,这样家长的话语更容易被孩子理解并接受。但有的家长在与孩子的交流过程中,语言不太"利索",往往在对话结束时带有一个伤害孩子的"话尾巴",这会让孩子难过难堪。不信你听——  相似文献   

6.
方卿 《父母必读》2010,(12):154-154
长大以后做什么?这是让每个孩子都充满期待的问题。会是医生吗?会是老师吗?想成为作家?想做一个画家……呵呵,可能还远远不止这些呢!读读下面这些故事.也许会给你的宝宝带来不一样的梦想。  相似文献   

7.
家庭是孩子的终身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终身教师。孩子的成长过程对于父母来说是智慧与耐心的马拉松。因为效果不能立竿见影所以要耐得住寂寞;因为孩子中间会有无数次的反复,所以要耐心;因为孩子在成长的每个不同时期问题也不同,所以要智慧;在耐心与寂寞和不断提升智慧之余还要满怀期待,期待孩子的成长与进步,因为没有了对孩子肯定能成功的期待,就没有了孩子对自身潜力挖掘的提升,这一切只有一  相似文献   

8.
很少公开点一个学生的名字,也很少就一个学校事件没完没了地说,之所以对在江苏某学校升旗仪式上脱离事先审定稿并自由发挥讲一番心里话的江成博再次点名提起,实在是因为这个孩子太应该成为一个标志了,太应该成为一个希望了,太应该成为一个我所期待的那一批孩子的开始了。这标志、这希望、这开始就是要鼓励而不是宽容,要支持而不是理解,要提倡而不是打压孩子们讲自己想说的话,一定要鼓励今天的孩子敢讲心里话,敢讲真情话,会讲短、新、实的话。  相似文献   

9.
爱孩子是没有条件的,倾听孩子的心灵之音,给孩子足够的"重要感".尊重孩子的选择.对孩子抱有良好的期待,那么被期待的孩子就会发奋图强,朝气蓬勃地对待学习和生活,焕发积极向上的信心.  相似文献   

10.
爱尔维修说,即使是普通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让我们每个孩子都发挥出他们最大的才能,让他们自由地、充满个性地尽情发挥,这正是我们期待的教育。  相似文献   

11.
看牙     
孩子们并不惧怕看牙医,因为气氛轻松友好,通常也不会疼痛。牙医会和孩子们开着玩笑,给孩子一个专门的小太阳镜,挡住正面的射灯。孩子们会感觉很酷。检查完了,会给小孩一个动漫小粘贴或小印章以示鼓励,或送给孩子某些一次性的医用小工具,比如查看口腔的小探视镜、塑料氧气面罩等,搞得孩子甚至很期待去看牙医。  相似文献   

12.
皮格马利翁说过,教师其实就是期待者。作为教师,我们期待的很多,但其实期待的也不多。很多,是希望所教的孩子,每个都能达到我们的要求,成为一个成绩优秀的孩子。期待得不多,我们所期待的,也就是那群孩子,能够好好学习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13.
罗定 《辽宁教育》2013,(9):68-68
德国教育以“严谨”著称,同时其小学教育又非常具有仪式感。德国小学生入学第一天,学校会为他们举行盛大的入学仪式。这一天,新生和他们的家长都会盛装参加入学仪式,最有特色的是每个新生都会捧着一个硕大的圆锥形糖果包。这种糖果包外表是色彩鲜艳的各式图案,里面塞满了文具、小玩具、糖果等各种小礼物。对于德国家庭来说,孩子的入学仪式非常重要,象征着孩子正式步入社会。家长们在这一天将糖果包送给孩子,庆祝孩子真正迈入人生课堂,孩子们也会像盼望过圣诞节一样期待这一天的到来。“德国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主要是学习读和写,老师们还会花很多精力来帮助孩子们发展社会交往和协作能力。”  相似文献   

14.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向上、向善的愿望,都期待他人的肯定和关注。孩子尤其如此,包括后进生。同时我也认为,每个孩子都不是完美无缺的,他们总会犯错。就像花木,总需要园丁修修剪剪,才能长得更加茁壮。所以作为教师,要允许孩子犯错。不要孩子一犯错就雷霆万钧;同时,不要期望教育“一步到位”,有时孩子同一个错误会反复出现,这就需要教师有正确的认识和足够的耐心。  相似文献   

15.
《教育》2006,(7)
这是登载在墨西哥《数字家庭》杂志的一篇文章,是一个孩子写给教师的真实心声。全文十一个“请”字,说出了孩子们对教师形象在“为”与“不为”间的期待。那么,请所有的教育工作者与我们一同看孩子对老师们有着怎样的期待——  相似文献   

16.
爸爸妈妈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只是不知道这些充满期待的父母有没有想过,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您是否有意无意地给孩子施加了各种压力,您会不会成为孩子压力的来源,这种种有形的、无形的压力,您的孩子能承受吗,怎样做对孩子来说才比较合适呢?  相似文献   

17.
和许多女性一样,自从12年前我成为了一个母亲之后,便无时无刻不在为自己的孩子盘算着未来。种种的设想,每每的期待,如今回忆起来,每一次都是那么美好,每一次都令我兴奋不止回味无穷:孩子会走路了,孩子会说话了,孩子能认字了,孩子会下国际象棋了,孩子上学了……尽管这些变化会发生在每一个正在成长中的儿童的身上,但我仍会固执地认为这些与我的种种付出、次次的努力不无关联。儿子成长得天真无邪,每一个发生在他身上的细节,在我这位母亲看来,都能成为永远抹不去的深刻回忆。尽管为了儿子种种微不足道的变化,我与他都曾不辞…  相似文献   

18.
最近学校编写校园英语方面的小集子,老师、学生、家长都表现出较高的参与热情,我们一下子收到了很多谚语、名言,其中有这样一句:"期待比现实更美好。"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并引起很多思考。后来,我们把它精心地制作成标牌,张贴在老师的办公室,意在向老师们传递这样一个想法:给孩子一些期待,期待他的明天、他的未来、他的进步,他就会有收获。  相似文献   

19.
再艳光四射的女明星,一旦当上了妈妈,也会马上化成绕指柔,浑身散发着母性,满口妈妈经,满口的孩子长孩子短。这群特殊的明星妈妈们和全天下的妈妈一样,对自己妈妈的身份好奇又不安,对于自己的孩子则充满期待。  相似文献   

20.
郑贤 《师道》2011,(9):40-41
教育,常常蕴涵巧妙忍耐的智慧——忍一时,峰回路转;耐一刻,天高海阔。教育,也往往伴生殷切的期待——给孩子一个希翼,他将还你一个喜悦;给孩子一份期待,他将还你一个奇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