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一、整体感知。 1.师:课文告诉我们,王二小帮助八路军消灭了敌人。他是怎样帮助八路军消灭敌人的? 2.自读2~6自然段。思考:这部分讲的是什么?读了这一部分,你觉得王二小是个什么样的人?(学生先自读,然后同桌讨论,最后全班交流。) 师:同学们讲得很好,王二小的确是个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好孩子。那么这部分中哪个地方最能体现王二小的机智勇敢? 二、学习第3自然段。 1 多媒体显示第3自然段文字:王二小装着顺从的样子走在前面,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 师:请同学们边读边想,你认为这段话中哪些词语最能体现…  相似文献   

2.
谁的主意好     
《学前教育》2009,(3):16-17
王老师组织了一次小班文学活动《谁的主意好》,布置了场景:小兔的家。活动中。通过听、看.表演,幼儿很投入地体验了“小羊使劲捶”、“小猫用力踢”、“小鸭大声喊”、“小鸡轻轻敲”等不同的叫门方式。最后,教师引导幼儿讨论:谁的主意好?幼儿异口同声回答:“小鸭的主意好。”显然,大家没能说出“正确”答案,王老师又换了一个问题让幼儿选择:“小鸭和小鸡的主意,哪个更好?”终于,有几名幼儿想起文中小兔说的“我想听到有礼貌的敲门声”,说出了“小鸡轻轻敲门的主意好”。尽管很多幼儿提出异议,可王老师还是在有了“正确结论”后,结束了活动。活动后。有老师指出,讨论这一环节,王老师应该让幼儿充分讨论,未必小鸭的主意不比小鸡的好!王老师提出:如果这样的话。如何体现“有礼貌地敲门”这一教育目标呢?您认为,王老师该如何处理这个环节呢?  相似文献   

3.
李增有 《班主任》2012,(1):70-70
这是谁写的 一日语文课上,王老师逐一检查学生在黑板上默写的古诗词。当检查到《浣溪沙》时,看到歪七扭八、错字百出的默写,王老师顿时火冒三丈,大喝一声:“这是谁写的?”学生回答:“苏轼!”王老师顿时气晕。  相似文献   

4.
史峰 《湖南教育》2008,(8):27-28
一、教师甲教学《皇帝的新装》遇到“突发事件”老师讲读课文:“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这时有学生举手:“报告!”老师问:“有事吗?”学生起立回答:“老师,课文中一个小孩子说‘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这是事实吗?”老师笑笑说:“是呀。”  相似文献   

5.
前段时间,听了一节外校教师执教的品德与生活课“生活中的困难”。在课上,有一句话反复响起:“克服困难,勇往直前,坚持到底!”教师一直在重复这一句话,这似乎是他心中的“标准”答案。教师问道:“遇到困难了,我们应该怎么做?”“你有什么体会?”学生都会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克服困难,勇往直前……”老师也不忘满意地表扬学生一句:“你说得很好!”我在思索,学生在这样的课上究竟能收获多少?学生在课堂上收获的可能仅仅是教师常挂在嘴边的那几个“高尚”口号似的词语。当我们的学生在遇到困难时,真能做到这些吗?学生从内心深处真正有克服困难的决心?  相似文献   

6.
缺点过滤镜     
第一节下课,王老师就跌跌撞撞地冲出校门,拐进眼镜店。店老板是懒蛋博士的表弟,他问:“王老师,你是不是发现了神童,吃惊得又把眼镜摔碎了?” 王老师揉着腰说:“什么呀,是李大奇那个捣蛋鬼在楼梯上撒了玻璃球,我踩上去摔了个大马趴,眼镜也报销了!快给我配一副新眼镜,下节课我要好好教训李大奇!”  相似文献   

7.
“丁零零”,上课铃响了,王老师提着一个乳白色的袋子走进教室。真奇怪,今天是作文课,老师的袋子里装的是什么呢?我正想着,王老师发话了:“我会变魔术,大家相信吗?”“老师会变魔术?我不信!”“老师就是魔术师,她一定会变!她才不会骗人呢!”“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嘛!”班上顿时炸开了锅。  相似文献   

8.
听课杂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你还没有读完呢!”课例1:一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完课文后,为了解所读课文后的示范效果,便问学生:“刚才老师把课文都读了一遍,你们觉得老师读得怎么样?”许多学生纷纷说读得很好,听课教师也觉得无可挑剔。突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你读得不好!”这个孩子的话令听课教师大吃一惊,授课教师满腹疑惑地问:“那你说说,老师哪儿读得不好呢?”  相似文献   

9.
【案例】男生小伟气冲冲地跑进老师的办公室,边哭边大声质问他的班主任:“王老师,你为什么不许同学们和我交朋友?”“孩子,你消消气儿,有话慢慢说……”小伟不但没消气,反而把嗓音提高了八度:“王老师你是人,我也是人,你有权利,我也有权利,你凭什么要那样做!”……小伟似乎得理不饶人,非要跟班主任理论出个究竟。办公室里所有老师都被这位孩子的异常表现给震住了。  相似文献   

10.
[教学设计] 《歌唱二小放牛郎》的第一节:“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道哪儿去了。不是他贪玩耍丢了牛,那放牛的孩子王二小。“王二小在哪里?”  相似文献   

11.
董彬 《考试周刊》2011,(83):183-184
一、学生作业之现状分析 我们经常会看到:办公室中教师在埋头苦干地改作业,教室里学生在奋笔疾书地做作业。我们经常会听到:“教师:天天没完没了地改作业,何年才是个头啊!学生:今天又要做死了,这么多作业,老师们都疯了!”为何出现以上这种情况呢?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2.
《歌唱二小放牛郎》是一首生动感人的歌曲,也是一个为了掩护八路军后方机关和数千老乡而舍弃生命的悲壮故事,歌颂了小英雄王二小机智勇敢跟敌人作斗争的精神。学习本文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引导学生把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与有感情的诵读结合起来,领悟小英雄机智勇敢的好品质,表达对英雄二小的怀念和崇敬之情。  相似文献   

13.
一次公开课上,数学王老师给六年级学生出了这样一道分数应用题:张华有12个奥特曼,李明的奥特曼个数是张华的2/3,李明有多少个奥特曼?在题目分析时,为了创设情境,王老师作了如此一段开场白:“你们都很喜欢奥特曼,对吗?”“是的”,教室里只有稀稀落落十几个声音在回答。她看到这个场面很不满意,于是又问:“请喜欢奥特曼的同学举手!”  相似文献   

14.
星期三,王老师给我们上科学课,他让我们吹泡泡,同学们别提多高兴了。在我们吹过泡泡后,王老师又拿出一个圆形的铁丝圈问我们:“它能拉出泡泡吗?”同学们异口同声:“能!”我有些怀疑,真的能吗?果然,王老师试了两次后,拉出了一个很大很大的球形泡泡。哇,真好玩!回去后我也一定要玩。  相似文献   

15.
孩子上小学一年级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作为教师的我习惯性地问她:“你最不喜欢哪一位老师给你们上课?”孩子皱起眉头说:“最讨厌上音乐课,有些小朋友稍微有点吵.王老师专门发火,无缘无故地骂我们,还让我们全班罚站.站到下课为止。”我不禁一惊,孩子从小爱唱歌.钢琴也弹得不错,现在竟然因为音乐老师要发火而讨厌上音乐课了。是啊.孩子哪里会很全面地去分析问题的原因?她总是直接地认为老师怎么莫名地大发雷霆?我不禁反思自己,我发火了吗?我千万别做孩子讨厌的会发火的老师。  相似文献   

16.
马彦 《宁夏教育》2005,(11):61-62
教师在办公室里闲聊的对象常常是学生。那一年,坐在我对面的王老师接了一个班,才没几天就听见他喜滋滋地说:“我今年运气真好,班里的学生素质很整齐,学生家长也挺愿意配合,尤其有一个学生,将来有可能成为领袖人物!”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让王老师这么看好这个学生的未来?原来,当大多数学生对学校和同学都不太熟悉时,这个学生已成为班里的孩子王,他没有一点霸气,  相似文献   

17.
<正>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认识小英雄师:同学们,今天上课前王老师先请大家来欣赏一首歌曲。(播放歌曲《王二小放牛郎》)师:这首歌唱的是一个小英雄,谁听出来了?生:这首歌唱的是小英雄王二小。师:了解这个故事吗?能不能给大家简单讲一讲?生:敌人让王二小带路,他为了保护乡亲们,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敌人中了埋伏,气急败坏,就用刺刀刺死了王二小。  相似文献   

18.
爆笑超市     
行之有效 王老师问李老师:“昨天,你班一个学生进课堂时手脏得很,被你轰回家去了,这个办法行之有效吗?“不行!今天有一半孩子都没有洗手。”  相似文献   

19.
片断一:导入师:孩子们,老师知道你们特别喜欢听音乐,下面请你们欣赏一首歌曲,一边听,一边看投影,看谁最能干,说出这首歌曲歌颂的是谁?(录音机播放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投影显示书上的四幅插图。)生1:这首歌曲歌颂的是王二小。生2:这首歌曲歌颂的是小英雄王二小。师:孩子们,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惨无人道的侵华战争,日本鬼子在我们中国的土地上横行霸道,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中国人:民为保卫自己的国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了艰苦的八年抗战,涌现出许许多多的小英雄,王二小就是其中的一名。今天,让我们穿过长长的时空隧道,回到五十年前,去看看王二小帮助八路军消灭敌人的感人事迹吧!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名小学高段的语文教师.我常常遭遇这样的提问:“老师。您的QQ号是多少?”“老师,您的邮箱地址是什么?”“老师,您有空间吗?”……“多花点儿心思在学习上,少去上网!影响学习,影响视力!”我时常这样一本正经地告诫孩子们。但我知道这样的苦口婆心未必奏效。不在你眼皮底下该玩他们照样玩。相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