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诸芳  赵娜 《辽宁教育》2023,(8):69-71
让儿童亲近自然,建立与自然的联结,既是重要的教育理念,也是教育的方式和策略。幼儿园可以运用自然导向教学策略提高儿童的科学探究能力,通过创建亲近自然的学习环境,激发儿童探究的热情,为后续科学探究提供物质基础和情感基础;通过提供正式和非正式的探究实践,促进不同探究能力的儿童向更高水平发展;通过儿童和家长深度参与的科学探究项目活动,拓展儿童科学探究的深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2.
儿童的网络探究对其建构世界的意义、探究自我、探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探究生活,形成自我与世界的关系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儿童的网络探究会促进儿童网络活动中意义生成与理解的深度,进而通过参与、反思、完善自身行为而增强对网络世界的建构。因此,以探究为取向,让儿童在网络实践中提升探究能力,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儿童的科学课堂"应是立于儿童立场,研究和优化儿童的科学学习方式,以儿童喜欢和可理解的方式组织开展教学活动的课堂。在"儿童的科学课堂"的构建中,教师可以从儿童探究活动的设计、儿童探究材料的优化、儿童科学思维培养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4.
关注儿童的生存状态和生活境遇是当今最具价值的研究课题之一。我国新课程改革提倡民主、合作、探究的理念,这意味着儿童由被动地接受者转变为积极主动的探究者。文章从儿童探究的提出背景、意蕴辨析与价值启示三个方面做梳理,探索我国新课程改革中对儿童探究权利的保障。  相似文献   

5.
基础教育是针对儿童,为了儿童的教育,但在教育中我们却很少看到儿童的影子,取而代之的是成人的思想和观念;儿童的学习应该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但是我们却悲哀的发现儿童探究的权利被剥夺,被动地接受来自外界的所谓的“知识”。当教育沦为一种训练,当儿童沦为做题机器或知识口袋时,教育已经产生了异化。探究是一种基本的学习方式。儿童拥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和惊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儿童的探究对其建构意义、理解世界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若想成就“智慧人”,就必须向儿童归还探究的权利,让儿童在探究中成长。  相似文献   

6.
从进化论入手,提出儿童的科学基因与生俱来。指出探究是满足儿童求知欲的重要手段,对于保护儿童珍贵的好奇心至关重要;探究是学生获得关于这个世界的知识的重要途径,通过亲身探究获得的知识是儿童自己建构起来的,是儿童真正理解、真正相信的,是真正属于儿童的;探究过程本身可以使儿童的思维受到最好的锻炼,不仅有利于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而且是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培养的主要途径;探究过程中需要学生们合作、解释和各种协调一致的尝试。  相似文献   

7.
探究并非复杂神秘、高不可攀,也不是移植到学校中来的一种外部强加的新事物。实际上,探究是人类的一种天生的本能。在儿童来到学校之前,探究一直自发地展开着。儿童进入学校之后,探究的实践不应该被禁止和割断,而应该在教师的支持、鼓励、帮助和指导下继续展开。  相似文献   

8.
儿童的科学探究具有不同于成人探究的独特特点,如以描述性探究为主、带有片面性和自我中心化倾向以及逻辑性不严密等。科学探究对于提高儿童的认知和思维、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提高科学研究能力以及培养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等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水是各个年龄的儿童在不同的学段都可以探究的主题。在幼儿园中,通过在玩水区的自由探究,通过在教师设计的关于水的主题活动中的系统探究,幼儿可以了解到水作为物质所具有的基本特征、独特性以及水与其他物质相互作用时所发生的一些有趣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以材料为载体培养幼儿的探究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幼儿生来具有探究的本能,教师应善于选择和提供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材料,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并引导幼儿通过自由探索、交流讨论与定向探究实现探究的目的,在鼓励幼儿迁移探究经验中帮助幼儿保持探究的兴趣,形成稳定的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1.
基础教育是针对儿童,为了儿童的教育,但在教育中我们却很少看到儿童的影子,取而代之的是成人的思想和观念:儿童的学习应该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但是我们却悲哀的发现儿童探究的权利被剥夺,被动地接受来自外界的所谓的“知识”。当教育沦为一种训练,当儿童沦为做题机器或知识口袋时.教育已经产生了异化。探究是一种基本的学习方式。儿童拥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和惊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儿童的探究对其建构意义、理解世界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若想成就“智慧人”,就必须向儿童归还探究的权利.让儿童在探究中成长。  相似文献   

12.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品德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主动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如何在课堂中有效地进行探究性教学,经过多年的尝试,认为教师执教时应铺垫好探究基石,及时捕捉探究生成,把握好探究梯度,拓展探究空间,以促进学生品德探究学习的达成。  相似文献   

13.
儿童是天生的探究者,从懂事的那一刻起,他们几乎没有停止过探究。只是有的探究是无意识的,有的探究是有意识的。而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做的,不过是促使儿童这种天生的探究能力能不断提高和完善,促使其从自发的无意识的探究,走向科学的探究。小学科学教学,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严密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最佳途径。笔者通过平时课堂教学的观察和实践,认为可以从下面四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是科学研究过程的本质特征,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教师是儿童学习的支持者和引导者。引导儿童主动探究,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有利于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和激发儿童学习科学的主动性。科学探究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学生的学习方式可以是多样的。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与策略,让学生将探究式的学习与其他方式的学习充分结合起来,以获得最佳的学习结果。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科学探究作为科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和方法得到了普遍的重视。儿童科学探究具有科学探究的一些基本特征,但同时又不同于成人的科学探究,而具有它自身的特点。研究这些特点有利于推动我国儿童科学教育。  相似文献   

16.
在儿童科学探究过程中,变量的确定与控制,是科学性的重要体现.但是一些教师缺乏控制实验变量的意识和能力,给儿童探究带来困惑和障碍,那么教师如何准确地控制实验过程中的变量,做到让儿童有效地探究?本文通过对教师在开展实验设计时存在的困难进行剖析,并针对困难做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7.
在科学课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我们可以通过安排一些有趣的探究活动,启发学生自行探求应用,在探究中获取知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投入到科学探究之中。小学科学探究性教学是引导儿童热爱科学的有效途径。小学生本来就好奇好动,实验对他们最具有吸引力和凝聚力。在  相似文献   

18.
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活动方式。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提倡探究性学习,正是符合了儿童的这种心理特点。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活动,和所有的科学研究活动一样,它需要一种积极的精神作为行为的基础。要推行探究性学习,首先应激活学生的探究精神。一、探索教学风格,树立探究榜样没有探究精神的教师,是培养不出具有探究精神的学生的。教师的探索精神首先应该体现在探索具有独特…  相似文献   

19.
邹萍萍 《科学课》2009,(7):28-29
对于儿童来说,他们常常依靠动手操作来认识和理解世界,而他们所能认识和理解的也往往局限于他们自己可以动手操作的具体事物。在探究活动中,学具不但创设了学生亲历科学探究过程的情境,而且还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我的科学课堂教学中,我运用学具进行了以下尝试。  相似文献   

20.
对于儿童来说,他们常常依靠动手操作来认识和理解世界,而他们所能认识和理解的也往往局限于他们自己可以动手操作的具体事物。在探究活动中,学具不但创设了学生亲历科学探究过程的情境,而且还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我的科学课堂教学中,我运用学具进行了以下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