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元治理是对治理的反思,强调科层、网络、市场治理模式之间的调和。元治理更强调政府的主导作用,强调为实现共同目标政府应履行元治理者职责。为此,政府需要加强内部与外部元治理,构建"强政府—大社会"模式,塑造服务型政府与法治型政府,以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促进政府治理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2.
政治现代化作为社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系指政治文化或政治制度由传统向现代的革命性变迁和整体性发展;20世纪形成的政府主导型现代化模式,其极端化发展所造成的对民主原则和政治现代化的破坏,决定了以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完善政府治理为主要内容的政府发展,成了21世纪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基本主题。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球化、网络化、民主化的深入发展,以公私部门合作、营利和非营利机构广泛参与为主要特征的网络化社会治理模式应运而生。网络化治理符合公民社会和网络社会的发展趋势,弥补了科层制政府治理的局限,推进了政府治理现代化进程。因而,应深入分析网络化治理的基本特征以及我国行政体制建设中的不足之处,将网络化治理融入我国行政体制改革之中,以网络化治理助力我国政府治理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在传统政府治理模式向新型政府治理模式转变的过程中,契约制作为主要的革新工具被广泛应用于政府治理领域。展望我国政府未来改革发展方向,一种以契约为基础的政府治理模式,将为我国实现善治的目标带来新的前景。在对契约的政治学、经济学与管理学渊源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契约型政府的治理模式,最后探讨该模式对于我国政府改革的借鉴与启示,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The Stateless State(《去中心主义政府》)的作者Mark Bevir以及R.Rhodes在批判传统官僚制的基础上,以三种思潮的演变为主线,详细介绍了由政府权威至上到网络化治理,到元治理。再到去中心治理的变化条件及过程,试图对政府的治理模式创新进行研究与探索:当代的政府治理模式没有单一的根据和理论,只有不同传统带来的不同结构。  相似文献   

6.
数字政府建设是创新政府治理理念和方式、形成数字治理新格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文章基于数字治理理论,以中国101个城市2016—2020年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展开实证分析,重点进行了稳健性检验和异质性分析,探究了数字政府对区域创新能力在企业创新与绩效、创新环境与管理及知识创造与获取等方面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数字政府建设可显著促进区域创新能力发展。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构建开放数字平台、深化政企数字协同、积极推动数字普惠等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政府治理模式演进是政府治理理念、治理制度和具体治理方式或路径不断优化和变革的历史进程.伴随当代中国政府治理模式由全能型到发展型再到服务型转变的,是法治政府理念的逐渐形成.法治政府建设也是一种新型的政府治理模式.面对"时空压缩"、人治传统多、动力不足、体制机制缺陷等诸多现实问题建设法治政府,就需要通过创新政府治理理念、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能力和建构依法行政的现代政府治理方式,探寻法治政府建设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8.
地方治理理论强调地方政府、社会与市场组织和公民自组织的良好合作,具有十分明显的西方社会话语特征,但在我国特殊的历史务件和体制环境中,地方治理更倾向于强势一方的地方政府的治理,形成了强政府治理的苏南模式和市场先行、社会参与的浙江模式两种典型的地方政府治理模式,反映了西方话语特征的地方治理理论在中国有其自身的适应和发展空间,具有明显的地方政府主导色彩,社会的参与治理也依赖于地方政府的推进。正是由于地方政府的主导与推进。使我国地方政府治理模式正朝向构建多中心治理结构、深化服务理念和由“善政”走向“善治”的趋势变革。  相似文献   

9.
TheStatelessState(《去中心主义政府》)的作者MarkBevir以及R.Rhodes在批判传统官僚制的基础上.以三种思潮的演变为主线.详细介绍了由政府权威至上到网络化治理.到元治理。再到去中心治理的变化条件及过程.试图对政府的治理模式创新进行研究与探索:当代的政府治理模式没有单一的根据和理论.只有不同传...  相似文献   

10.
随着第三社会部门在我国的蓬勃兴起,政府、市场、公民社会具有了各自相对的独立性。执政环境的变化使得以有限理性为逻辑前提的参与—回应型政府已显露雏形。为推动新的政府治理模式的成熟与完善,在社会治理中,政府应高度重视执政的"合法性"问题,应做到信息公开、自身职权界限明晰,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实现其社会整合功能。  相似文献   

11.
公司治理结构包括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构成会计政策选择的制度环境,会计政策选择在两个治理层上因公司治理说明责任履行表现不同特点,这需要从公司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来约束会计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2.
中国高等教育治理变迁70年,大致经历了中国高等教育制度的探索与建立(1949~1977年)、中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1978~2011年)以及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改革为旨归(2012至今)三个阶段。从70年的治理变迁中不难发现,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呈现出鲜明的中国特征,主要体现为:始终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政府政策始终发挥主导作用、高等学校内部治理的基本制度框架始终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等。这些相关治理制度在高等教育实践中不断形成、确立、完善和定型,并逐渐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治理的根本制度。同时,在这70年中,中国高等教育治理在高等学校的法律地位、学术权力在高等教育治理中的作用以及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高等教育治理方式等三个方面都发生了转变。未来,在国家治理视域下,中国高等教育治理应着重考虑如何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对现代化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强调整体统一、偏重知觉体验、崇尚中庸调和、侧重内倾意向的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以其封闭、保守、漠视个性、忽视理性特征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华民族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阻碍。而注重知性思维,能够采用分析方法、实验方法、逻辑方法和综合方法相结合的现代思维方式具有创新性,对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实现传统思维方式的自我扬弃,并向现代思维方式转化。  相似文献   

14.
宓钟琪 《襄樊学院学报》2011,32(8):58-59,64
中国体育观念的争议及术语滥用现象引发对于中国体育现代化的思考.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表明,中国体育的现代化与中国体育工作者思维方式的科学化密不可分,改善中国体育工作者简单僵化的思维方式是亟需解决的问题.开放式、多维度的思维方式是完全可以借鉴的.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一直是学术界比较关注的热点问题,但关于中国文化现代化现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问题阐述得相对较少,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新的世纪,认真探讨这一问题,对于建构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文化具有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关系问题实质上是中国文化现代化建设以什么作为指导思想的问题.中国社会的独特性质,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和中国社会的历史实践,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文化现代化建设中必将居于核心地位.马克思主义对中国文化现代化建设将发挥三个方面的作用,即社会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文化思维模式的奠基作用和文化格局的优化作用.发挥作用的主要途径是马克思主义与现实、马克思主义与西文化的互动.马克思主义既是中国文化现代化的指导思想,也是中国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文化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化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6.
无论是东方的专制制度,还是经济的停滞不前,都是在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形成的。科学地分析马克思的“亚细亚生产方式”对中国社会的作用,特别是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这是打开认识中国古代与近代社会政治、经济问题大门的一把钥匙,也是开启探索中国现代化建设模式之门的钥匙。  相似文献   

17.
2021年10月29日,第五届全国研究生教育学学科建设高端论坛在盐城召开。会议以“面向新时代的教育”为主题,围绕新发展格局下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生培养规律探索与模式改革、“破五唯”背景下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改革与保障体系建设、研究生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生教育与就业等主题展开了讨论。与会专家认为,在新时代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应推动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建设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和保障机制,完善研究生教育治理体系,以达到促进研究生教育适应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加快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人才的要求,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增强,加上中央政府采取了限制对地方政府拨款等收缩性的应对措施,许多欧洲国家的地方政府在有效实现地方治理和提高发展质量的基本功能上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这些压力对政府的运作方式构成了改革压力,迫使地方政府在治理模式上必须做出相应变动,以平衡处于不同社会领域与社会层次的利益冲突,并进一步谋求通过集体行动解决各种公共问题。针对复杂的地方治理图景,英国纽卡斯尔大学著名的城市规划学者希莉和柯非基于自己的研究创立了一个新的地方治理实践分析框架。本文旨在介绍这一分析框架,并希望以此为基础,归纳和整合出一个可以用于我国地方治理实践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治理的内涵与外延随高等教育实践发展而不断丰富,并服务于高等教育实践活动。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走过了波澜壮阔的70多年发展历程。高等教育发展的"中国之治"体现了高等教育发展的"中国追求",是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中国探索"的发展果实,彰显了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的"中国优势"。高等教育治理的"中国之治"是对现代世界高等教育治理理论与实践的丰富与发展,体现了中国特色,凸显了中国优势。高等教育的"中国之治"是中国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0.
教育治理现代化作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归属到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管理学的综合范畴。教育治理现代化涵括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与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主旨为解决教育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制度障碍、利益冲突、权力矛盾等从而实现教育强国。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核心理论特质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的教育政治学,依据教育规律和国情的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应有的教育治理模式。正确认识与推动中国教育治理现代化,必须深入理解和把握它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确立教育治理现代化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体系中所具有的优先地位;厘定和阐明它的基本问题域,即为治理主体、治理对象、治理方法与过程和治理评价等要素及其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