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荀子既是君主论者,也是民本论者。他把君主论与民本论结合起来,建构了一整套关于国体问题、国家功能问题、国家起源问题以及政府体制问题的系统理论。这一理论既肯定君的人主地位(统治地位),也肯定民的根本地位(对君的制约作用)。由此证明,荀子不是君主专制论者,而是受民本论制约的君主论者,是君主民本一体论者。那种把荀子的政治思想说成是君主专制主义的观点是没有理由的。  相似文献   

2.
儒家民本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政治思想文化的主流,以君主民从的既定关系为前提,讨论设君之道与治民之道,其最终取向是通过规范君主对民的政治行为实现国泰、君尊、民安.它主要包含两方面的意义其一,人民的利益是国家和社会的价值主体,其二,君主权力只有得到人民的拥护才能巩固.表现在政治方面是重民意,在经济方面是重民生,在思想方面是重教化.儒家民本思想对中国古代政治学说和君主政治的实际运作具有深刻的影响,构成中国传统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在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儒家民本思想仍然具有可资借鉴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孟子的民本思想根植于儒家传统之中,他的民本思想比《榖梁传》的“民者,君之本也”更深刻,更远胜于荀子、韩非的君本思想。孟子认为,性善是民本思想的前提。依据民本原则,人民有获得贤人统治的权利。贤人获得统治权的方式有四种:禅让、革命、贵戚易位、流放君主。与孟子不同,荀子思想中存在君本思想的倾向,韩非又将其发展为彻底的君本主义,这不利于维护人民的利益。文章的结论是,性善论、权力公有、选贤与能是孟子民本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孟子民本思想的内涵是丰富的,不能以“积德与天命”概括之;民本思想远胜于君本思想;人们应在平等基础上构建社群关系;在理解孟子思想时,要注意其思想的创新型转化、创造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民本"是传统统治思想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专制统治维护其政治合法性的政治符号.民本思想,将替民行道作为其价值合理性,将爱民尊君作为行政伦理的指导内核,借富民教民使国家繁荣昌盛,在客观上充当了君权稳固的护身符.时代要求我们坚决摒弃君民对立的"君主"式的"民本"思想,把人人平等的"民主"式的"人本"思想弘扬开来.  相似文献   

5.
重民是传统政治思维的重要特征之一。以唐太宗为首的贞观君臣,把治理民众、安定民生列为君主政治的首要任务,确定了君主"无为"、"因民心"、"不竭民力"、"及时修政"、"以农为本"和"君主调节官民关系"等"安人宁国"的策略原则。民本思想是封建统治者的一种御民之术。封建君主的重民思想不会发展为民主思想,和民主思想有着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6.
民本思想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代君主和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制定治国施政政策的指导思想.康熙是民本思想的倡导者和躬行者,他强调治国安邦以民为本,与民休养生息;发展经济以农为本,保护工商业;关注民生,禁官扰民.这种行之有效的统治策略使清王朝迅速走上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全面和谐发展的道路,为康乾“百年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民本思想在中国早已萌芽,《尚书》有言:"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一语道出国家安宁、政局稳定的根本,即在于"民"。到了战国时期,被誉为儒家"亚圣"的孟子,则将这种民本思想推向了更为成熟系统的高度。以民为本,首先就要尊重人民。孟子对于人民的定位之高,恐怕是史无前例。他明确指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这是将历来拥有无上权威的君主放到了  相似文献   

8.
从“民”的定位看民本思想的实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本思想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仍然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政治生活。本认为民本论中民不是指有主体意识的、法律地位平等的、权利和义务统一于一身的公民,而是指向君主制下的、被统治的臣民。民本论的主张是“为民”,不是“民为”。它是君主理论中关于如何认识民,如何“牧民”的政治理论。从总体上看,这种思想体系对现代民主建设不具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民本论是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在历代的政治实践中都产生了深广的影响。传统民本论的主要内容是关于民生问题的,但其中也有丰富的民权思想。传统民权思想认为,民众是君主权力的来源,为民服务是统治者的职责,对于无道昏君、贪官污吏,民众有革命的权力,而在日常的行政过程中,统治者应该接受民众的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10.
郑观应民本思想对保持社会和谐的价值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五十多年来,有关郑观应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然而学界对郑观应民本思想的研究尚不多。郑观应的民本思想是中华民族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他提出了君主欲“永为天下之人主”,必“然视己为天下之人役”的民本思想,其思想中已闪现了“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的火花;他一生探求富民强国之路,关注民生,其思想主张对保持当时社会的和谐,推动社会改良具有历史进步作用。因此,研究他的思想,不仅有学术意义,而且对中国共产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领导全国人民建设和谐社会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当事人陈述具有两种涵义,其一为当事人基于诉讼主体地位向法院所作的陈述,其二为当事人基于证据方法之地位向法院所作的陈述。前者为意的表示,性质上属于观念通知,后者为知的表示,性质上属于事实行为。由于两种当事人陈述涵义、功能及性质有别,故应适用不同的制度予以调整。  相似文献   

12.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就人格权条款的制订提出了专家建议稿,确认了一般人格权,规定了人格权的效力和保护,完善了具体人格权类型,规定了人格利益的延伸保护,其中的智慧之光有目共证。另一方面,由于未采取独立成编的立法例,受篇幅局限,相关规定较为简单粗略,未承认法人人格权,未规定人格权行使和保护的基本原则,一些重要的具体人格权未予规定,已有的具体人格权条款内容欠完善。反思和借鉴建议稿中有益成果,铸就人格权立法史上的新篇章,这是我们每一个法律人翘首期盼的。  相似文献   

13.
当前,人们对于行政诉讼制度基本价值了存在一些正确认识。我们只有在正确理解我国行政诉讼中相对人合法权益保护与对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监督和支持两方面价值取向的关系,认识行政诉讼制度基本价值取向对原告资格制度的要求的基础上,才能发现现有原告资格制度的不足并使之更趋完善。  相似文献   

14.
建国初期,知识分子的心态是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心理基础。为了避免社会振荡,新政权在解放初期采取了“包下来”的政策,凡是没有明显反动行为的知识分子基本上都被新政权的文教、科技、新闻和政府部门所雇用,对于有影响的、年纪较大的知识分子则给以闲职“养起来”。同时安排知识分子参加土地改革等社会改造运动,在社会运动中接受教育。经历了抗战和内战双重打击的知识分子群体.不仅在经济上陷入贫困,而且对国民党政权的政治腐败极端厌恶,面对建国初期新政权的“清明政治”和自身经济状况的改善,大部分知识分子认同新政权的社会、经济和政治政策。对自己没有参加革命,却享受了革命果实,知识分子有一种“自责、愧疚、摘了桃子”的心态.他们希望积极配合新政权的知识分子改造政策,成为新政权信赖的建设性力量。少数知识分子对新政权虽然存有“同情了解”的期待,但是他们采取了“观望与沉默”的态度,并不无条件地拥护新政权的政策和主张。总体而言,参与、配合知识分子改造,力图融入新政权是知识分子群体在建国初期的基本心态。  相似文献   

15.
核心能力理论的哲学方法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理学中的核心能力理论主要是指:与外部条件相比,内部条件对于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具有决定性作用。核心能力理论内在地包含着对立统一问题,要求我们在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时要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内因与外因相结合;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  相似文献   

16.
共青团组织作为有效凝聚和充分团结广大青年学子在党领导下的非权力性的机构对于在青少年维权机制中应承担起责无旁贷的责任和使命。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共青团组织在维权方面发挥的作用还不够明显,如何搭建好桥梁和纽带的平台和机制,如何借助自身工作特点和工作优势发挥其他组织机构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功能是在维护青少年权益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政治冲突的扩散性是政治冲突中的一种自发的不可抑制的自然趋势,就象哈耶克的自发扩展秩序一样,它是个不可控的政治过程。不过,谢茨施奈德认为政治冲突的扩散虽然具有自发性,但可以通过政治设计予以控制冲突的范围,而不是排斥理性的政治设计。谢茨施奈德认为政治冲突范围与政治冲突结果之间的关系十分重要,政治冲突范围增大或缩小对于政治冲突的结局都会产生实质性的冲击,甚至使人无法根据原有的政治冲突对比对政治竞赛格局进行预测。针对政治主体对政治冲突范围及其路径整合的需要,谢茨施奈德对现有政治系统进行了分析和新的政治系统设计,企图使两者能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8.
导体带电意味着电子的得失,带电量的多少将受到介质击穿强度的限制,由于这种绝缘性能的限制,导体带电时导体的质量不会因为有限数目的电子得失而明显变化;导体表面只有很小比例的中性原子涉及电子的得失,不必担心电荷分布“由表及里”。  相似文献   

19.
文学史理论和方法论的研究是文艺理论研究的重要分支,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重写文学史"口号的激励下,学者们为文学史写作从理论上设计了多种多样的模式,带动了文学史写作实践的发展,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现从多样的文学史模式、文学史写作实践的困境两个方面来总结现阶段文学史理论建构及写作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浅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发展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理论角度出发,分析和探讨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发展的现状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