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清初艾衲居士的《豆棚闲话》是一部声名不显但特色鲜明的拟话本短篇小说集。小说以人们在豆棚下乘凉时轮流说故事为枢纽,把十二则故事有机地串接在一起,结构别具一格。"豆棚"寓意深刻,意象多元。豆棚奠定了乡村场景与民间视野相融合的小说叙事基调,豆棚搭建起了如藤蔓缠绕般的故事结构,豆棚世界的存在与变化对全书有着多方面的隐喻和象征意义,豆棚世界建构了一个意蕴深厚的文化场。  相似文献   

2.
结构对称与意义的不平衡--《豆棚闲话》艺术结构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豆棚闲话》是中国小说史上一部别具一格的白话短篇小说集,但一直为研究所忽视。为弥补这一缺憾,本作了大胆尝试。它将小说十二则故事分为三个对称单元,指出了每个单元意义上“三对一”的特点,从而在一个全新的角度上完成了对《豆棚闲话》意义的解剖。同时联系清初大的化背景,分析了《豆棚闲话》中表露的清初人的普遍心态——他们身历了明清易代的社会变革,在新朝都不由自主地陷入了理想与现实的双重困境,不得已借助各种方式寻找精神出路。《豆棚闲话》以小说特有的方式清晰地展现了作上下求索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3.
鲍莉 《语文天地》2014,(5):27-28
小说作为一种重要的文体,主要通过塑造人物、叙述故事、描写环境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与一般记叙文、散文、诗歌等其他文本相比有其特殊性。在情节设置上,小说与一般文学作品相比更具故事性和巧合性;在形象塑造上,小说中的形象无疑更加丰满,更加具有现实针对性;在细节描写上,小说中对情节、人物的细节刻画也更加精细,有目的性;在语言艺术上,  相似文献   

4.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文坛,余华早期小说之独特叙事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存在,以大量"真实"的细节构建故事,推动情节发展。这些"真实"的细节形塑了故事情节的荒诞性,拉伸了故事的张力,深化了故事的内涵。这种细节的真实与情节的荒诞的对立,是余华早期小说最为鲜明的叙事特色。  相似文献   

5.
调节小说情节张弛、起伏的叙事节奏在张炜小说的情绪调控中具有重要的美学意义。他的小说节奏美学不仅仅体现为技术层面上多种手法的置换与技巧的繁复,更为重要的是在刚柔两种叙事元素渗透与包容基础上形成的艺术功能。兼有写意化叙述的冲淡、柔和以及主体抒情的昂烈、激扬所形成的刚柔相济的美学风貌,制约着其作品的整体美学格调。  相似文献   

6.
王松近年来创作了一系列情节丰富、想象奇特的小说.这些小说在传奇叙事中悬置了知青历史的意识形态性,体现出对人性的深刻审视.作者凭藉叙述视角转换和叙述标记设置,使故事在日常与奇幻的演进中彰显出"传奇性"的张力.  相似文献   

7.
叙述是小说的重要手段,刘庆邦小说既吸收现代小说的创新元素,努力避开传统小说叙述者无所不知的缺陷,同时又试图在小说的叙述里,避开质实,转向含蓄、轻灵,融合古典诗歌与绘画的悠远神韵,造成一种"文外之旨"。他试图弱化故事在小说里的传统地位,尽量减少故事给小说带来的紧张感,同时以虚化、细节等方法加以弥补,以使小说呈现出独特的诗意的风格与神韵。  相似文献   

8.
着重探讨《豆棚闲话》的小说场景"豆棚"对于小说的意义。它聚集各色人物,以乡野文化解构传统;与故事世界相互映衬,形成间离效果;而各则故事之间及故事内部看似散漫实则有内在逻辑,犹如藤蔓,自由伸展,扭结交错,构成有机的生命体。  相似文献   

9.
"集体"与"个人"之间的关系,是社会主义农村小说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症结。由于前合作化时代并无"集体",两者的关系除了在利益层面的起源变化,更重要的,是它们在知识层面上的缘起。这预示着后来社会主义农村小说对于集体和个人话题的某种叙述范式。新中国教育部1953-1954年的教育整顿,造成了在个人认知的层面"集体"和"个人"的相遇,并引发了两者之间关系的难题。由此,"个人"的故事如何被讲述,将不仅仅与历史有关,同时也关乎文学自身。1954年马烽先生的小说《韩梅梅》,正是讲述了一个"个人主义"的故事,但是在历史化的视野上,它却呈现了多重隐晦与纠结的意味。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中的叙事可以分为背景叙事和故事叙事两个部分,每个部分分别有两个叙述层,与此相应的叙事者分别是"作者"、"在下"、石头以及故事叙事第一叙述层中的部分人物.故事叙事是<红楼梦>叙事的主体,背景叙事则为故事叙事提供了背景与框架,为小说的叙事虚构世界提供了存在的依据与合理性.而从叙事逻辑的角度看,背景叙事的第二叙述层与故事叙事的两个叙述层又构成一个叙事连续体,三个层面互相依存又互相支撑,共同完成<红楼梦>叙事的任务与目标.  相似文献   

11.
We draw on data collected by two researchers in two projects, one with an experienced and one with a novice teacher. We highlight connections between the teachers’ personal narratives and their professional practice. We describe educational settings and instructional practices that enabled the two teachers to recognise fragile stories in their personal and professional lives. As participant observers, through interviews and in an exchange of narrative accounts, we helped the teachers strengthen their fragile stories and witnessed a process of change in which the teachers structured their lives in such ways that safeguarded authenticity and congruency with important personal issues.  相似文献   

12.
《搜神记》鬼话继承了上古鬼神祭祀说,因而在确信其真实性的前提下构建了一个与阳间社会相似的冥界,鬼具有人格化、人情化的特点。《搜神记》褪去鬼的神秘与恐怖,一方面传达着当时"鬼不过是人生命存在的另一种形态"这样一种对生命的关注和思考,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干宝认可鬼世界是为了更好地关注现实人生的思想认识。  相似文献   

13.
庄子用寓言来讲故事 ,在寓言中又用比喻的方法来说明道理、阐述自己的观点。寓言与比喻的交错使用 ,大寓言套小寓言 ,寓言中有比喻 ,使得文章充满了无法直接理解而只能体悟的意象性特征。庄子用重言的方式增加对寓言故事真实性的强调 ,在神话时代不言自明的东西在理性时代却需要强调了。这种自觉性表现出来的强烈的理性思维特征 ,即是神话色彩的逐渐消退 ,理性精神的不断增长的时代风格  相似文献   

14.
孟母教子的故事在我国历史上流传很广,我们不必把它们全部据为信史。从故事产生时代看,当时正值西汉前期儒家学派地位上升、国家为加强封建统治大力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际,因此它所反映的时代内涵远比故事内容本身的真实性重要。同时,这些故事本身也表明:至迟在西汉初期,人们已经认识到家庭教育在子女成长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故事中提到的某些教育思想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Qualitative education research is an inherently complex landscape, presenting the qualitative researcher with constant ethical and reasoned decision-making. Presented as a narrative dialogic, this paper traces and juxtaposes the method stories of two qualitative researchers who focused their work around education phenomena, but in different contexts and in different ways. One researcher’s narrative study of phenomena via interviews is juxtaposed with the other’s phenomenographical investigation utilizing Facebook status updates. Seeing researcher thinking side-by-side provides a comparison that teases out the ways in which researchers might consciously grapple with thinking around method. These twin method stories offer ways for other qualitative researchers to think about their own decision-making as they address the challenges of balancing subjectivity and rigour, authenticity of reported data, and protection of participants. This dialogic partnership points to the malleability of method. It also encourages further exploration of the complexities of qualitative education research in which the researcher is often insider–outsider or outsider–insider.  相似文献   

16.
叙事探究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方式之一。叙事探究有助于教师深化认识教学经验的意义,有助于其反思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其个人实践知识的形成,从而促进其专业发展。然而,叙事探究在事件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有某些局限性,所叙故事缺乏一定的真实性和理论基础,缺乏叙述者的深刻思考与反思,对"教师成为研究者"存在争议,这些都是教师专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憨豆先生的泰迪熊“泰迪”是憨豆先生最好的朋友。憨豆似乎把泰迪当作有生命的人。憨豆在早上尽量不吵醒他,为他买圣诞礼物,并把他当孩子般照顾。但是有时候,通常在紧急情况下,憨豆却不得不把他当洗碗布或油漆刷使用。  相似文献   

18.
三毛离世后,久久不能散去的便是众多文人对其作品内容真实性的质疑。研究三毛文学的不乏其人,在对她文本研究的同时,我们不得不深入到她的生活中去。在她坎坷的人生经历上,磨砺练就了她那独特的行文风格。她用“私小说”的文体,娓娓道出她的人生坎坷;用“游与艺”的写作态度,细细地展现她的人生履历。然而就在这样一个众说纷纭的文坛,三毛其人其文的真实性确实有待大家的验证。在本文中,将用客观的态度来阐述三毛的行文。将作家、文本与其真实生活相联系,更全面地理解三毛其人其文。  相似文献   

19.
一部作品、一位作家、一种文学现象,只有纳入文学史的视野,在艺术流变和文化语境的纵横坐标中,才能准确判断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将“新历史小说”放置于中国当代小说艺术流变进程中来看,一方面,文本所表现的历史故事形态,展现了一个时代的作家们历史观念的变革。另一方面,故事形态变革的深层推进力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当代小说叙事观念的演进,是先锋作家们进行颠覆性的叙事革命中的又一次叙事展望。在历史的虚构性这一问题上,与其说是历史观念导致了作家的虚构,不如说是作家们对小说的虚构特质的认同和实践成全了虚构的历史。在意象上将虚构的历史故事纳入笔端,既突破了长期存在的史传传统的叙事方式,也使得其与之前的叙事革命相比,故事性、可阅读性明显增强。优秀的“新历史小说”文本中传达的历史况味以及人的生存感的真实性,构成了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小说不断寻求让小说回归小说的书写方式的一种经验沉淀。在当今的创作文坛上,我们拥有太多的理由,将新历史小说的叙事经验进行不断的审度甚至于酝酿。  相似文献   

20.
高校学生信息管理系统采用J2EE技术和多层体系结构,其包括运行在客户端机器上的客户层组件、运行在J2EE服务器上的Web层组件、运行在J2EE服务器上的业务逻辑层组件和运行在EJS服务器上的数据服务器。该系统EJB的设计也采用了多层结构,设计了25个实体Bean与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25个数据表一一对应,然后采用了二个无状态会话Bean来管理上述25个实体Bea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