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国内学者从解决中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角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是这种研究视角难以激发中学教师及其工作环境中的积极因素去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而职业健康心理学积极取向的研究成果可以为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本文探讨了几个主要研究视角的转变,如工作压力转向积极压力、工作倦怠转向工作投入、"工作—家庭"冲突转向"工作—家庭"平衡与促进,并分析了预防体系理论下的"学校—教师—家庭"干预体系。  相似文献   

2.
城市中学教师的工作家庭冲突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问卷法对西安、北京、广州三个城市的中学教师进行工作家庭冲突调查.结果表明(1)教师知觉到的工作-家庭冲突较高,家庭-工作冲突较低;(2)男教师知觉到的工作-家庭冲突高于女教师;(3)担任职务的教师知觉到的工作-家庭冲突高于不担任职务的教师;(4)自我报告幸福程度为一般和不幸福的教师知觉到的工作-家庭冲突高于自我报告为幸福的教师.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城市中学教师工作-家庭平衡策略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西部地区中学教师生活满意度与焦虑现状,探究家庭与社会支持对西部地区中学教师生活满意度与焦虑的影响,探寻缓解西部地区中学教师的焦虑状况、提升其生活满意度的新思路,实现推动西部地区教育良性发展,达到教育均衡的目的,本研究选取329名西部地区中学教师,使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情绪测定量表、生活满意度指数A量表、家庭亲密度量表、工作家庭冲突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西部地区中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发现,降低西部地区教师焦虑水平,提升其生活满意度,可以考虑其家庭与社会支持两方面的因素,具体包括:工作家庭冲突、家庭亲密度、社会支持、朋友支持、邻居支持、同事支持、团体支持。  相似文献   

4.
中学教师这一职业所产生的影响重要而深远,其在处理家庭与工作关系时面临的压力与平衡问题不容小觑.文章致力于厘清并界定中学教师工作—家庭冲突的相关概念,探究二者冲突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对工作与家庭冲突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阐述,并在此基础上给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具有较高的学术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应对方式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探讨影响青少年应对方式的因素及其机制的研究并不多见。本研究基于家庭系统理论,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从北京、重庆、石家庄三所中学中选取1100名初一至初三学生为被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探讨父母冲突对青少年应对方式的作用,以及亲子三角化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对数据分析结果表明:(1)青少年积极应对方式的使用多于消极应对方式;(2)父母冲突强度越大、频率越高、冲突解决越差,青少年就会更多地采用消极应对方式,更少地采用积极应对方式,且卷入亲子三角关系的程度也更高;(3)亲子三角关系各维度中,亲职化程度越高,青少年采用积极应对方式越多,而替罪羊和跨代同盟的程度越高,青少年采用消极应对方式则越多;(4)亲职化在父母冲突与青少年积极应对方式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而替罪羊、跨代同盟在父母冲突与青少年消极应对方式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学教师工作压力、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职业倦怠的关系。方法:运用工作压力问卷、社会支持问卷、应对方式问卷和教师职业倦怠问卷(MBI)对362名中学教师进行调查。结果:1.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现象不严重,成就感较高,女教师情感枯竭水平高于男教师,差异极其显著(p<0.01);2.中学教师的工作压力、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和职业倦怠有显著的相关;3.工作压力、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职业倦怠3个维度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p<0.01)。结论: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并不严重,成就感较高,女教师情感枯竭水平较高;工作压力、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对职业倦怠有很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7.
对苏北5所高校268名女教师的工作家庭冲突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高校女教师工作家庭冲突包括家庭干扰工作和工作干扰家庭两个维度;女教师的年龄、学位和职称以及孩子的年龄对工作干扰家庭和家庭干扰工作的影响不同;工作家庭冲突不仅直接对工作生活质量产生负向影响,还抑制了工作效能感对工作生活质量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中学教师在焦虑情绪、心理压力、应对方式三方面的差异,以指导教师进行有效的情绪管理和压力应对。方法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心理压力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716名中学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1)不同教龄的中学教师,市、县、乡中学教师在焦虑情绪、心理压力、积极应对或消极应对几个方面差异显著(P〈0.05)。(2)普通班与重点班的教师之间在焦虑情绪、心理压力上差异显著(P〈0.01)。结论教龄较长的中学教师,市、乡中学教师以及各中学重点班的教师焦虑情绪和心理压力较重;普通中学、城市中学的教师更多地采用消极应对模式。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工作家庭冲突对家长养育倦怠的影响以及婚姻质量的中介效应和家庭经济地位的调节作用,采用工作家庭冲突量表、婚姻质量问卷、养育倦怠评估量表、社会经济地位问卷对广西中小学的321名家长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婚姻质量在工作家庭冲突对养育倦怠的影响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2)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在中介模型的婚姻质量—养育倦怠路径中起调节作用;(3)客观社会经济地位在中介模型的工作家庭冲突—婚姻质量路径、工作家庭冲突—养育倦怠路径中都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高校教师工作家庭冲突与职业倦怠: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校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法进行施测,在描述高校教师工作家庭冲突与职业倦怠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社会支持对于工作家庭冲突与职业倦怠的积极作用。结果发现,重点高校教师存在较严重的工作家庭冲突与职业倦怠;工作家庭冲突是职业倦怠的重要预测源;社会支持在高校教师工作家庭冲突与职业倦怠中发挥着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学教师心理是否健康,不仅影响中学教师本人的教育教学和心理水平,而且影响学生、甚至影响全校的教育环境,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中学教师的心理健康.因此,要形成中学教师个体自助能力,通过培养正确的压力观,改善自我观念,正确应对挫折和压力,建立积极的思维方式和内在对话机制,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充实内心环境.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者中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对处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时的策略倾向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和中学教师处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策略问卷对沧州市300名中学教师进行施测,测量其心理健康状况和对学生心理问题处理策略的倾向。[结果]教师心理健康分数与积极应对方式存在正向的关系,与消极应对方式存在负向的关系。[结论]教师心理健康程度影响处理学生心理问题时的策略,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是职业卫生领域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3.
根据双重态度模型,教师对师生冲突的态度可以分为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研究以北京、河北、山东等地405名中学教师为被试,采用自编问卷和投射测验分别测量了中学教师的师生冲突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分析了中学教师师生冲突外显态度的特点以及不同冲突情境下内隐态度的特点,并比较了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的差异.结果发现,中学教师的师生冲突外显态度与内隐态度存在显著差异,外显态度较积极,内隐态度总体表现较消极.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本研究对教师培训和学校管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调查发现,农村中学教师在德育过程中存在着观念滞后与偏失、德育责任意识淡薄、德育能力欠缺以及自身品德素养有待提高等问题.原因在于其生活状况不尽如人意、“应试”取向教育价值观的影响、多元角色的冲突以及农村中学教师整体素质的差距.必须采取措施改善农村中学教师生存状况,完善农村中学教师培训制度,缓解教师角色冲突,并加强对农村中学教师德育实施的监督管理与效果评价,以提高德育实效.  相似文献   

15.
运用问卷法对446名农村中学教师进行工作家庭冲突(WFC)调查。结果发现:被试总体的WIF情绪情感分显著低于FIW情绪情感分(P〈0.001);工作一家庭冲突存在显著的性别、年龄、教龄、专业差异(P〈0.05)。从教原因、学校所在地、周工作时间、月工资收入满意度、学校管理满意度与WFC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6.
教师心理和谐是校园和谐的重要内容和体现。本研究随机抽取650名河北省中学教师为研究对象,以《心理和谐量表》、《压力知觉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为研究工具,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调查分析了河北省中学教师心理和谐现状及其与压力知觉和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性别、学校所在地对河北省中学教师心理和谐程度有显著影响;压力知觉、应对方式和心理和谐三者相关显著;应对方式在压力知觉和心理和谐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7.
教师的职家冲突不仅给教师的工作、家庭及个人的身心健康带来消极影响,也会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发展。为降低教师职家冲突产生的负面效应,从职家冲突的含义、后果变量及形成原因三个方面对相关研究进行综述。针对教师这一特殊职业群体,提出优化教师管理,创设教师支持环境;在工作、家庭角色执行上构建弹性心理疆界;努力获取家庭支持资源,应对工作——家庭压力三项干预措施来降低教师的职家冲突水平。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探讨复原力和应对方式的关系,扩充复原力的实证研究,为学校干预提供理论依据。采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和多维度应对方式问卷对武汉268名大学生进行施测。结果发现女生在复原力及积极认知、家庭支持和人际协助三个因子上得分均显著高于男生相应量表得分,男女生除了在应对方式求助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外,在应对方式总量表和其他因子得分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复原力和应对方式及积极、消极应对方式显著相关,复原力中的人际协助因子能够正向预测积极应对方式,人际协助和家庭支持能够负向预测消极应对方式。结果表明复原力能够预测应对方式,高校可以开展相关培训提高学生复原力水平以改善个体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9.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打破了原有教学系统的平衡,给中学教师提出了挑战。中学教师实施新课程面临许多困惑,因此应采取措施,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压力与压力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探索压力管理方法,采用压力问卷调查表及简易应对方式量表调研云南少数民族地区306名中小学教师。结果表明:工作压力、经济压力、人际关系压力与积极应对方式之间相关显著(r在-0.211~-0.144,p<0.05),家庭压力与消极应对方式显著正相关(r=0.185,p<0.01)。少数民族教师积极应对得分显著高于汉族教师(t=3.110,p<0.05),压力适中组、21~30岁年龄组和工作5年以下的教师积极得分显著高于其他组(F在3.019与14.405之间,p<0.05),硕士及以上学历教师积极得分显著低于其他组(F=4.163,p<0.05)。进一步的回归分析表明,人际关系压力和民族变量可联合预测积极应对方式为7.5%,民族、工作压力和学历对消极应对方式的预测效应为8%。由此看出个体的压力感知大小、压力源、人口学变量对应对方式有重要影响,压力管理工作开展需要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