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马克思主义,从内容上看是关于"一切关系同时存在而又相互依存的社会机体"的发展规律的理论科学,是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方面内容内在的逻辑统一;从过程性视域看,是以无产阶级解放为价值旨归随着社会实践的变化、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理论学说。马克思恩格斯这些基本观点无论是对于当下的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还是全面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者常常强调人的社会价值而忽略人的自我价值,然而,人的自我价值也是人的价值的一部分,必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本文在阐述人的自我价值的涵义以及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的同时,论述了实现人的自我价值的三个重要意义,即:实现人的自我价值是人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基础、实现人的自我价值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要求、实现人的自我价值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倡导人们在提倡人的社会价值的同时,要尊重和重视人的自我价值及其实现,不要过分强调人的社会价值而忽略人的合理的自我价值,只有这样,才能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才符合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3.
"以人为本"思想是人类精神解放过程中经历了两次深刻的思想革命发展而来的,即"人本主义"取代"神本主义"和"以人为本"思想的确立。"以人为本"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学说一脉相承,体现了人类合理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自身三个方面的关系。"以人为本"思想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既有本体论意义,也有价值观导向,应从人的自然性、社会性、精神性三个方面展开工作视角,由此导出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危机思想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就生态问题所发表的基本理论体系,从人类发展视角展开的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批判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揭示了资本主义条件下生态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生产及生活方式,指明了"剥夺剥夺者"后所建立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所具有的生态特点和生态价值。研究这一课题,对世界生态社会框架的构建、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乃至实现"美丽中国"的伟大梦想,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包含了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坚持社会公平与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内容。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深刻认识主要产生路径有:蕴含在他们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概念当中,形成于对资本主义剖析和批判之中,也产生在他们对未来社会的描述当中。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继承者和创新者,不断推进着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中国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逻辑起点和价值目标."以人为本"这一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和最高命题,反映了当今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有了"以人为本"这株"永不凋谢的玫瑰".和谐校园才会春光永驻.  相似文献   

7.
胡昆 《华章》2011,(30)
胡锦涛总书记的“三贴近”理论深刻阐明了新闻事业“以人为本”的要求,具有独到的创新价值.尤其对于党报而言,有着更具针对性的指导意义.本文拟通过分析党报的发行现状与存在问题,探讨“三贴近”理论在改进党报工作方面所起的作用,并对如何切实履行“三贴近”原则提出建议,以将理论落实到实际,从而探索未来的党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研究,能够发现"以人为本"是贯穿于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一条主线.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以关注"现实的人"为出发点,以尊重人的主体性为核心原则,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价值旨归.文章主要对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中蕴含的人本意蕴进行阐释,以此全面和深刻地把握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并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9.
当前文艺意识形态性问题的讨论应回到马克思恩格斯原典,首先弄清马克思恩格斯在这一问题上是如何论述的,有些什么观点。只有在这个基础上,讨论才有统一的依据和标准。马克思恩格斯在这一问题上的论述有五个要点:文艺属于观念的上层建筑,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的形式;经济基础是文艺存在和发展的最终根源,但不是惟一根源;文艺作为意识形态形式还是一种"自由的精神生产;"文艺是一种远离经济基础的社会意识形态;同属远离经济基础的意识形态的各种形式又各有其不同的特点。这五个要点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关联,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文艺意识形态性理论有待于我们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去把握。  相似文献   

10.
世界著名法典的形成过程 ,说明法不是统治者意志的表现 ,乃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表现。中外思想家对法的理论反思 ,阐明人民是法的主体 ,法则标志着人民对自身地位、权利和利益的自觉和维护的水平。马克思对这种观点的批驳 ,深刻剖析了统治阶级意志说的理论失误。统治阶级意志说所造成的实践后果 ,必然会使法治沦为人治 ,使以法治国成为泡影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中的"自由个性"思想,受到世界各地的普遍关注。本文基于马克思恩格斯文本,探讨"自由个性"的含义。分析"自由个性"历史生成,"人的依赖关系"是第一阶段,"物的依赖"是第二阶段,"自由个性"是第三阶段。第一阶段为第二阶段所取代,第二阶段为第三阶段创造条件,"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交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马克思主义的"自由个性"理论逐渐传入中国,随着中国社会不断变化和发展,中国共产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和和谐发展作为指导思想。这是应时代发展要求变化而作出的战略部署,也为思想政治教育界进一步研究马克思学说中这一珍贵的"自由个性"思想提供了契机和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2.
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众多理论在实践层面的最终落脚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也不例外。共产主义理论为人类社会提出了"无穷无尽"的生产力要求和满足"人们自由全面发展"的物质要求。而生态文明理论则又要求人们最大程度上地实现节约化生产。在西方思想家的错误理解中,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理论存在着一种忽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工业至上的生产主义思想,于是在他们的理解中共产主义社会与生态文明在生产层面便存在着一种不可调和的矛盾。这是一种片面的理解。本文旨在重新梳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理论,并以此阐明笔者的观点:共产主义社会将是实践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最高社会形态。  相似文献   

13.
"以人为本",即以人民作为价值主体,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价值尺度,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标杆,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属性和根本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实践—认识主体和价值主体地位的集中体现,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和西方的"人本主义"的继承和扬弃。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这一马克思主义最高命题的逻辑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产物。这一理论的形成有着深厚的理论与实践基础,有着深刻的历史与现实根源。  相似文献   

14.
近代以来,特别是十八世纪以来,法国唯物论者从不同侧面批判了唯心神学及封建制度,肯定了人的价值。但综观其总体的机械性与形而上学表述,在一定程度上并不能驳倒当时的唯心主义思潮,更无法与德国古典哲学中唯心主义的辩证法相比拟。历史赋予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即历史唯物论丰富的资料,生产范畴的恰当引进,成为该理论形成的理论前提,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所揭示的人的解放与全面发展学说,是历史唯物论不竭的动力,也是新时代研究的无限领域。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恩格斯对拉萨尔剧作《济金根》的批评,成为悲剧思想发展史上的转折性文献。在这些文献中,马克思恩格斯批判性地继承和发展了既有悲剧理论,提出了"现代悲剧"观念,并阐发这一悲剧类型的历史的和美学的要求。他们指出并不存在所谓理念论的悲剧,只有社会历史的矛盾和冲突导致现实悲剧;社会历史的变动才是悲剧的真正根源和悲剧艺术的真正内容;历史变动是否合乎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或者说是否合乎历史理性,才是判断历史变动是否构成悲剧的内在准则。他们在批判理念论的悲剧观的同时,还提出了现实主义剧作和文学作品的美学要求,即悲剧或文学作品要做到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历史理性和美学要求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6.
早在马克思恩格斯之前,德国古典哲学就阐明了"实践"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存在方式,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它认定:"地上粗糙的物质生产"是人类历史的"诞生地",是"人同其他动物的最终的本质的差别",是"使人从动物界上升到人类并构成人的其他一切活动的物质基础的历史活动",因而物质生产才是决定"人之为人"的存在方式和本质活动。所谓"人在本质上是一种实践的存在",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命题。  相似文献   

17.
实践是人类所特有的本质活动。人类实践活动中的基本实践形式,哲学界通常说是三种,即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这种说法不准确。所谓基本实践,应是指伴随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一直存在,又是各个社会时代中多数人都经常从事的实践活动,并且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据此,生产实践和处理社会关系的交往实践是人类的基本实践,但科学实验不是。科学实验乃是依赖干生产实践和交往实践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且只是社会中一部分人们所从事的专门活动。尽管科学实验自产生以来,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愈来愈重要,也应当肯定它是人类实践的重要形式,但仍然不能与生产实践和交往实践相提并论。人类实践的最基本形式,只有两种,即生产实践和交往实践。这两种实践形式互相依赖、互相作用,从根本上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18.
对人的思考是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话题。人作为社会生活的主体力量对社会乃至世界发展都起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在我国,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思想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不断得到深化和拓展。从新的理论视角从立足个人、放眼世界和面向未来三个层面对以人为本的思想内涵进行了阐释,探讨了以人为本对当今世界发展的现实启迪,说明现实的以人为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以人为本的继承和发展,从而提升"以人为本"思想的价值意义,更好地将其运用于社会各个领域,实现社会乃至全世界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教育学史上教育起源于生物、心理和劳动这三种理论和近十多年来反映在国内教育学术界的不少观点,因在理论上都存在着明显的偏颇而难以自圆其说,故都不在赞同。而认为教育乃起源于人类社会生活的需要。因为,首先我们要认识到,从马克思主义观点看来,需要是人类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一切现象的动因和根由,研究教育这种社会现象的起源问题,只有从其更深层次即需要的角度来考察和分析才是正确的,而不能停留在劳动之类的动力层次上。其次,从人类学、文化学的观点来看,文化是人类群体和个体所共同需要的,并统一于教育这一社会文化传承的活动之中。正是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教育所以产生的原因。所以说,教育起源于社会生活的需要乃是指起源于社会群体传递、传播文化于个体和个体社会化这两个方面的共同需要。其实,与此相类似的见解,我国著名教育理论家杨贤江、钱亦石等人在其三四个年代出版的著作中早已有所表述,我们应当看到这一点。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恩格斯的权力思想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内容:第一,从政治哲学角度阐述了人类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公共权力存在的道义基础和终极价值;第二,从国家和社会的二元分立角度阐发了公共权力的起源和本质,揭示了公共权力的社会本位;第三,辨证考察了集权和分权、总结了巴黎公社的实践经验,提出了权力监督制约的人民主体性。联系当前我国公共行政领域的实践,马克思恩格斯权力思想为我们提供了如下几个有益视角:第一,公共行政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于人的发展;第二,公共行政要加强政府职能转变,沿着行政社会化方向迈进,做到权力下放;第三,加强公共行政廉政建设,关键在于制度设计上要保证人民享有监督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