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你怎么啦?不愿意吗?你怎么啦,桑娜?""你瞧,他们在这里!"桑娜拉开帐子。桑娜收养了西蒙的两个孩子,从此以后,本来七个人生活的大家庭又多两位长得像"桑  相似文献   

2.
有鱼吃还穷?     
吴竹仙 《湖南教育》2007,(2):39-39,21
小学语文十二册《穷人》记叙了渔夫和她的妻子桑娜关心、同情邻居西蒙,在西蒙死后毅然收养了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反映了穷人纯朴善良的同情心和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  相似文献   

3.
《穷人》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描绘沙俄时代穷人悲惨生活和他们美好心灵的作品。过去 ,不少人在讲读此文时 ,谈论最多的是主人公渔夫和妻子桑娜的勤劳、善良 ,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而常常忽略作者塑造的另一个形象———西蒙。作者对西蒙的描绘 ,集中在课文第二部分。当桑娜出门向海上张望 ,祈望丈夫平安归来的同时 ,不由自主地想起了生病的邻居西蒙 :没有一个人照顾她啊 !寡妇的日子真困难啊 !桑娜的感叹从侧面告诉我们 :西蒙也是穷人 ,她的处境更艰难。当桑娜一次又一次地敲门 ,仍旧没有答应时 ,她猛地推开房…  相似文献   

4.
《穷人》一文记叙了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教学本文时.引导学生理解桑娜内心的矛盾.是本文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重难点。我主要做了如下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5.
读了《穷人》,有的学生问:“桑娜抱回了西蒙的两个孩子,她和她的丈夫能养活她们吗?她的好心能办成好事吗?”读了《太阳》知道太阳给人类带来了许多好处,有的同学说:“太阳那么好,为什么妈妈还要擦‘防晒霜’?”……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种种质疑和争论,可谓色彩斑斓。  相似文献   

6.
《穷人》以桑娜的活动为线索,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场景的变换,分为三段。桑娜看望患病的邻居西蒙,发现西蒙已死,便把她留下的两个孤儿抱回自己的家中,决心尽一个“母亲”的责任,是全文的重点段落。教学中可否注意以下几点: 一、讲清桑娜入门之前的所想,突出桑娜与西蒙的息息相关。“桑娜想起了她傍晚就想去探望的那个生病的女邻居。  相似文献   

7.
《穷人》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材第十二册的一篇课文,讲的是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统治下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记得那次公开课上,为了让孩子们感受桑娜一家生活穷苦艰辛,我先放手让同学们自读自悟,然后集体汇报交  相似文献   

8.
一、自由读 ,找出文中概括桑娜抱回西蒙孩子后的心情的词语。(学生在自读中找出了“忐忑不安”一词 ,并通过讨论弄懂了这个词语的意思。)〔从概括入手展开训练〕二、仔细读 ,想想文中哪些句子具体描写了桑娜的这种“忐忑不安”的心情 ,再与同桌交流一下自己对这些句子的理解。(学生仔细阅读了课文 ,找出了“她的心跳得很厉害……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他会说什么呢?……嗯 ,揍我一顿也好!”等句子 ,并通过讨论交流理解桑娜当时矛盾的内心和善良的本性。)〔体会课文的情感线索〕三、精读以上内容 ,想想这些句子中哪些词语最能表现…  相似文献   

9.
师:桑娜收养了西蒙的两个孩子后.心里是——生:忐忑不安的。师:请一位同学读第9~11自然段,其他同学边读边思考,桑娜在忐忑不安地想些什么。  相似文献   

10.
逯玉珍 《广西教育》2012,(25):57-58
《穷人》一课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短篇小说,作品通过叙述桑娜和丈夫渔夫收养邻居西蒙的两个孩子的事情,真实生动地反映了穷人的善良之心。教学这一课,关键是使学生读懂“穷人”的心,走进桑娜和丈夫充满同情的内心世界。为此,教学中可以采用如下策略:  相似文献   

11.
《穷人》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短篇小说。课文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相似文献   

12.
孙楠 《甘肃教育》2014,(23):97-97
正《穷人》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课文记叙了渔夫和他妻子桑娜关心、同情邻居西蒙,在西蒙死后毅然收养了她的两个孤儿的故事,反映了穷人的纯朴善良和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作者通过桑娜一家的生活,反映了那一时期穷苦人民的苦难生活和他们美好的心灵。在这篇课文中,"穷"字是贯穿全文的线索,然而正是因为"穷",才更能显示出穷人的高尚品质。文章中运用多种形式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包括直接描写法、幻觉描写法、景物衬  相似文献   

13.
《穷人》这篇课文讲的是渔夫的妻子桑娜和渔夫,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统治下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课文第三段峰回路转,高潮迭起。作家惜墨如金的四次沉默,对人物的刻  相似文献   

14.
教材分析人教版九年义务教材第十二册《穷人》一文,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课文主要讲了渔夫与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不顾自己的生活困难,主动收养西蒙两个孩子的感人故事,表现了桑娜和渔夫纯朴善良、富有同情心、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全文情节曲折动人,语言极具表现力,尤其是对桑娜抱回孩子后矛盾心理的描写,更是细致人微、真实传神,一个纯朴善良的穷人形象跃然纸上,强烈地震撼着读者的心灵。  相似文献   

15.
《穷人》这篇课文的作者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课文讲的是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课文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同时也反映了沙俄时代渔民的悲惨生活。我上小学学习本课时,学到的知识如此,我走上三尺讲台十余年,向学生传授课文所表达的内涵,也一直如此。前些日子,我教学本课时,学生的认知出现了“节外生枝”,才让我重新认识了这篇课文,也让我对教学方法又有了新的看法。那是一次公开课,事先没有通知学生教学内容。在教学《穷人》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旨…  相似文献   

16.
《穷人》这篇课文,写的是穷苦渔夫和他的妻子桑娜关心邻居西蒙,并把西蒙死后遗留下的两个幼儿抱回家抚养的事,赞扬了穷人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德。课文先写渔夫的妻子桑娜在寒风呼啸的深夜,焦急地守在小屋里,等待出海捕鱼的丈夫归来,接着写桑娜看望生病的女邻居西蒙,发现西蒙已病死,便把她的孩子抱回家以及这样做后  相似文献   

17.
“你瞧,他们在这里。”桑娜拉开了帐子…… 渔夫看着七个熟睡的孩子,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容。桑娜却把头巾裹在头上叹了口气:“为什么要这么对待我?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让我们够受的了。”渔夫说:“这两个孩子挺可爱的。放心,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相似文献   

18.
《穷人》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短篇小说。课文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下渔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相似文献   

19.
在《穷人》这篇课文中,我们发现作者使用省略号的地方很多,而且这些省略号大部分出现在桑娜的心理活动和语言描写中,这些省略号对突出桑娜的性格特点和表现桑娜纯朴善良的高尚品质有着独特的作用。例如:“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2008,(9):52-52
问:在《穷人》(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9课)这篇课文中,仅9和11两个自然段就用了6个问号、4个叹号和7个省略号。请问这样使用标点符号有什么作用?答:问号、叹号和省略号的频繁使用是由这部分课文的内容决定的。这部分课文的内容是:桑娜在没有跟丈夫商量的情况下就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了家,她为此思绪纷乱,疑虑重重,但对自己的行为并不后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