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伊凡·安德烈耶维奇·克雷洛夫(1769—1844)是被普希金热情赞誉的“我们人民的诗人”。在俄国文学史上,他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他一生除写过一些讽刺性的喜剧和文章外,还创作了二百多篇诗体寓言。他的寓言创作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但最突出的是他的寓言具有深刻的人民性。  相似文献   

2.
孙犁是一位在小说创作上极具艺术风格和特色的作家。《荷花淀》是他于1945年在延安窑洞的油灯下写的一短篇小说,也是他的代表作品。当时在延安《解放日报》副刊上发表后,就吸引了不少读者,产生了很大影响。老作家方纪回忆:“《荷花淀》的出现,就像冀中平原上刮来的一阵清凉的风,带着乡音,带着水土气息,使人头脑清醒。”这篇课文入选中学语文课本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一直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  相似文献   

3.
赫耳墨斯一气之下 ,来到一所中学当了教师。他为了提高教学质量 ,给学生订了很多书 ,并且布置了很多作业。他的教学赢得了普遍的称颂 ,他很快被评为特级教师。可是有一天 ,他偶然发现有位学生觉得书包太沉 ,把书朝垃圾堆里放 ,便大喊道 :“孩子 ,别糊涂 ,那些书都是对你考上神仙最有用的资料呀 !”不料学生却冲他吼道 :“我不要神 ,我要活人 !”。这是一个初中生在课堂上写的一篇寓言。笔者在某中学上《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课文时 ,要求学生以赫耳墨斯另一故事为内容 ,写篇讽谕性寓言 ,便得到了这篇让人心灵震撼的佳作。我从中听到了学生在不…  相似文献   

4.
由于对寓言理论的研究还比较肤浅,因而,对什么是寓言的认识,就很不一致,王焕镳先生在五十年代中期所著《先秦寓言研究》一书中写道,“寓言是比喻的最高形式”。曾编译过中国古代寓言的魏金枝先生,在1957年4月的《人民文学》《谈谈我国寓言》一文中说,寓言是“一种短小精悍的匕首”。《文艺报》1957年6月号上登载莫干河《谈寓言》一文,他认为“寓言是基于人生现象和自然现象的真实精密的观察而采取的一种特殊文学样式”。杨公骥  相似文献   

5.
在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语文S版第三册中,有一篇题目为《诚实的孩子》的课文,写的是屠格涅夫小时候诚实的故事。一天一位大作家到屠格涅夫家去作客,问屠格涅夫是否喜欢他写的寓言,屠格涅夫很认真地说:“喜欢,但我更喜欢另一位作家的,因为他写的比你写的更好。”听到这句话,屠格涅夫的妈妈很生气,等客人走了之后,她质问小屠格涅夫为什么当着客人的面说这样的话,屠格涅夫反驳道:“我怎么想的就怎么说,难道让我说谎吗?”妈妈听了儿子的话,笑了。对于这篇  相似文献   

6.
寓言是最古老的文体之一。文学史家习惯上把中国、古希腊和印度并称为世界寓言的三大发源地。同学们在写作中也经常写寓言故事,下面我就和同学们谈谈寓言写作。一、寓言的特点如果要写出好的寓言故事,我们首先要了解寓言的特点。在俄国,有一个关于“寓言”的故事。一个裸体女郎求见国王,可是国王无论如何也不肯见她,还差点把她关进监狱,后来她穿上了寓言的外衣,国王高兴地接见了她。这女郎是谁?其实她就是“真理”,因为“真理”是赤裸裸的。赤裸的真理人们看了会觉得刺眼,需要将它包装起来,而这包装就是“寓言”。寓言就是包含着某种真理的…  相似文献   

7.
在很多童话寓言里,将有的“物”(动物、植物)称之为“它”,有的称之为“他”,有的称之为“她”。那么,童话寓言中的人称是否可随意乱用呢?实际上,童话寓言中的“它”、“她”、“他”的运用,还是有章可循的。一般与特殊之分。童话寓言故事中所写的物,虽有的人格化了,但它毕竟是物,因此,一般将人格化了的物,还是用“它”代替。例:“它的颜色非常鲜艳。”(《翠鸟》)“它头撞在田边树桩上,死了。”(《寓言二则》等)。但有时为了表达的特殊需要,突出“物”的精神风貌,展示“物”的美好心灵,可用“他”取而代之。如“许多鸟听说凤凰会搭窝,都到他…  相似文献   

8.
郁风女士的随笔精品《我的“法国牛肉”》看题目是叙事的,其实是写人的。写的是一位中法混血儿的出家女士。文章的立意是明确的,就是对“文革”反常历史的叹惋。这,不拟去谈了,下面谈谈本文的艺术特色。本文的标题就是线索,亦即构思的焦点。这一条线索牵动本文的两个互为映衬的侧面:一侧是“我”五十多年中的“流浪、旅游、家庭分散、坐牢七年……”;  相似文献   

9.
【材料一】阿拉伯寓言 :湍急的小河上有条小船 ,小船上坐着一位哲学家和一位船夫。哲学家说 :“船夫 ,你学过历史吗 ?”“没有。”哲学家 (摇摇头 ) :“那你失去了一半生命。你学过数学吗 ?”“没有。”哲学家说 :“那你简直失去了一半以上的生命。”这时 ,一阵狂风把船吹翻了 ,二人都落入水中。船夫问哲学家 :“你会游泳吗 ?”“不会。”船夫说 :“那你就要失去整个的生命了。”【写作要求】阅读这则寓言 ,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 60 0字左右的议论文 ,题目自拟。【命题意图】寓言是用夸张或象征的方法构造虚幻的故事来说明深刻的道理。通过阅…  相似文献   

10.
战国时期的韩非写过一则“自相矛盾”的寓言,辛辣地讽刺了那个一手执盾,一手执矛,信口胡吹,自打耳光的商贩。读了这则寓言,不禁开颜一笑,同时联想起了“四人帮”的御用文人唐晓文和他背后的那位挂着教授头衔的赵纪彬在对子贡的评论上表演过的那场滑稽戏。评论子贡,本来算不上什么难题。稍有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子贡是孔门高徒,“七十二贤人”之一,“言语”科的优等生。孔丘把子贡比喻为宗庙里盛黍稷的瑚琏(《论语·公  相似文献   

11.
叶圣陶老先生说:“语文教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动笔,或者作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这些年来,我在教学之余,经常练习写些童话、寓言等多种体裁的文章,先后在全中一些报刊上发表了习作五十多篇。我把业余练笔与作文教学结合起来,象体育老师放游泳那  相似文献   

12.
宋艳平 《师道》2003,(12):1
马克·吐温曾写过这样一则寓言:一位游客来到了天堂,天堂美丽的景色把他迷住了。他流连忘返,信步漫游,来到了一座宫殿之前,游客不由自主地迈步走了进去。他看见里面正当中坐着圣徒彼得,周围还有一群身穿洁白衣服的天使,圣徒彼得见有人进去,就问游客是否有什么事情。“我想,我是否可以见见曾经在人世间最伟大的一位将军?尊敬的圣徒。”游客说。“喏,就是这位。”圣徒彼得顺手一指立在身旁的一位天使。“但是,尊敬的圣徒,他不是最伟大的将军,他在人世间只是一个普通的鞋匠。”游客辨认了一会,很肯定地说。“是的,您说的对。可是如果他在当时当…  相似文献   

13.
《东郭先生和狼》是一篇形象生动,寓意深刻的寓言。这篇寓言是根据明人马中锡的《中山狼》改写的。法国著名寓言诗作家拉·封丹曾经这样说过:“一首寓言诗可分为身体和灵魂两部分:所述说的故事,好比是身体,所给予人们的教训,好比是灵魂。”我们教学寓言故事,就要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故事,领会其中的教训。《东郭先生和狼》这篇寓言,采用拟人和象征的手法,写了这样故事:好心的东郭先生救了一只被猎人追赶的狼,狼不仅不报恩,反而要吃掉他。最后来了一位老农,用巧妙的方法,打死了狼,救  相似文献   

14.
当我摊开稿纸起草这篇通讯的时候,久久地写不下去,久久地。感情的浪涛冲击着我的胸怀,是那样狂暴,那样激烈,泪泉的闸门关是关不住了。压抑、愤懑、沉痛;感奋、仇恨、敬佩……它们紧紧地拧在一起,拧得我心发痛。一九七○年二月十一日,在祖国大西北的银川郊外,一颗子弹穿透了一位正直的共产党员、一位普通教师的胸膛,他,五十岁的朱守忠同志倒下去了,倒在他深深热爱着的宁夏的土地上。大街上枪毙人的布告出来了,罪名是“反革命抗改犯”,用的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名义。  相似文献   

15.
【总体阅读思考】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三个人:老哥哥、我和祖父。老哥哥是中国的一个扈农,他在人间活了七十多个年头,当了五十多年长工,养活了“我”家四辈人,他纯朴善良,忍辱受骂,尽管劳苦一生,还是一贫如洗,老了得到的却是被赶出家门,孤苦伶仃,悲惨死去的结局。这一结局,正如作者所说:“老哥哥的命运,也是封建社会、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农民命运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6.
他当过小学教师,又当过中学和大学教师;他做过多年编辑,巴金、丁玲都得到过他的提携;他写过很多优秀的短篇小说,也写过著名的长篇小说。他集教育家、出版家、作家于一身,这就是文坛上的“大柏树”——叶圣陶。  相似文献   

17.
米歇尔·图尼埃是法国当代“新寓言派”的一位重要代表,是个典型的哲人作家,他的小说具有鲜明的象征色彩和深刻的哲理寓意。主要探析了图尼埃前期小说所具有的“回归本原”这种哲理寓意,认为图尼埃在他的《礼拜五——太平洋上的灵薄狱》、《桤木王》等小说中都描写了“回归本原”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18.
一部《庄子》,“寓言十九,重言十七,言日出”。(《寓言》)他所说的“寓言”包括一切神话故事;其“重言”是假借某些历史事件和传说的人物(多为假托);其“言”是随机应变而寓有深意的话语。通而观之,三者均为假借人物故事来表达理想的,实际都应看作寓言。 《庄子》寓言丰富而艳丽,主要是受时代和地域的影响。战国时代,社会上流行一种讲寓言的风气。当时人们在各种场合,想要说明问题时,常常借助寓言来表达,尤在外交场合,这样的情况更多。比如我们可从《战国策》中,看到各国大臣和游说之士,都能随口说出一则寓言,以表达各自见解,如“鹬蚌相争”和“狐假虎威”等故事,写得都很生动,意义也很深刻。庄周和屈原一样,同是在楚国文化肥壤中成长起来的文学家。荆楚秀丽的山光水色陶冶了他酷爱自然的天性,为他的文章提供了大量的资料;古朴的民族习尚也深深地影响了庄周。据《楚文化史》记载,古代荆楚之地巫风盛行;这楚地巫风及其神奇迷离的浪漫主义手法也被庄周吸收而使之成为寓言材料,以表达其玄妙的理想。因此《庄子》在文学史上主要是以寓言故事见长。其浪漫主义特点和寓庄于谐的表现手法,以及它在语言和结构方面的形式美等,皆成为其独特之处。 《庄子》寓言不是对现实的直接描述,而是从否定现实出发  相似文献   

19.
《刻舟求剑》是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四册的一篇课文,讲的是一个人过江时不小心,身上挂的剑从船上掉进水里,他在船舷上剑掉落的地方刻上记号.等船靠岸,就从船上的记号下去捞剑.我们听过两位教师讲这一课时,他们都试图向学生讲清这一寓言的比喻义,由于引导、启发不甚得法,最后不得不由教师草草收场.这则寓言要说明的道理是:比喻人死守着原来的经验,不知道变通.其实在讲课中,只要让学生知道文中的“经验”,这则寓言就不难讲清.课文的“经验”,是对船静止时剑落水而言,此时若拿小刀刻个记号再沿着记  相似文献   

20.
“如果你爱他就送他去复读,他可以走进梦想中的清华、北大。如果你恨他就送他去复读,复读失败会在他的伤口上再刺一刀。”这是一位复读生写在日记上的话。这一切,无非论证了一个问题:复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