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会馆是客居外屯的同乡人在寄居地创建的一种用于联乡谊、祀鬼神的特殊社会组织。明清运河区域商人会馆是当时商业繁荣的重要标志之一。本文以聊城山陕会馆为典型案例,对明清时期山东运河区域的商人会馆分布和文化内涵做了初步探析,指出明清商人会馆所具有的浓郁的文人气、厚重的江湖气和世侉的商人气,是封建社会母体中新的社会力量崛起、新的价值观念产生、新的商业文明显现的具体反映。  相似文献   

2.
明清时期河南古商道沿途的中小城镇有许多都建有商业会馆,该文着重对商业会馆的形成发展及当时商人的经商理念进行了考证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河南南阳社旗山陕会馆建筑设计装饰的艺术文化内涵进行专题分析探究,分为四个构成场景进行归纳,并按照会馆先后次序依次展现,着力挖掘蕴涵在民间建筑群中的艺术文化特色,其表现的中国古代商人求上、求学、求财、求福、求禄,讲究诚信,讲究进退,讲究门面的经商理念;艰苦奋斗、敢于创新的民族精神;儒、佛、道结合的哲学观念;精湛的建筑装饰艺术等。  相似文献   

4.
广西平乐县城粤东会馆是最早建立的商业会馆之一;榕津粤东会馆人文与自然环境高度契合,是最具魅力的会馆之一;同安镇华山村粤东会馆是由村民自发建立的少有的村中会馆之一.它们的历史文化价值非同寻常.政府和民众既要重视保护这些商业文明的历史遗产,也要科学地开发利用,使之在旅游业和文化产业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福州是明清时期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集中出现了一批客籍会馆。这些会馆主要分为行政会馆、商业会馆、科举会馆三种类型,并根据自身特征和业务需求进行城市的选址分布。在福州近代社会转型的特殊阶段,这些会馆起到良好的联络乡谊、促进商贸、传承文化、倡导信义等作用,同时也是福州明清时期社会管理的重要补充力量。  相似文献   

6.
山陕会馆是清初山陕籍商人在樊城设立的供同乡人祀神、聚会、寄寓的馆舍,是典型的神庙和会馆相结合的建筑群。与全国各地山西、陕西籍商人一样,樊城山陕会馆主要供奉关公,用来护佑山陕商人的商旅平安和生意兴隆。关公崇拜在山陕会馆的建立、发展和演变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其对会馆建筑形制及艺术风格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记实的方式,介绍了作者考察贺州地区若干商业会馆及其相关因素的过程及结果.以历史时空观为出发点,展现了近代桂东南地区市场的基本结构,阐述了民间力量在促进社会变迁中的重要作用,揭示了商业会馆的一些特征和商人的一些价值追求,提出了保护、利用商业会馆资源促进地方经济和文化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商品经济的发展、士大夫对商人及商业的认同,为商人会馆的产生提供了土壤,而地域文化的差异、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中国官府对市场管理的自由放任政策则是商人会馆产生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9.
商品经济的发展、士大夫对商人及商业的认同,为商人会馆的产生提供了土壤,而地域文化的差异、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中国官府对市场管理的自由放任政策则是商人会馆产生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0.
怀庆商帮与武安商帮的商帮意识——从会馆的建立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怀庆商帮与武安商帮是明清时期河南的两大商帮团体。这两个商帮在自己的经营之地都曾建有商业会馆,但数量不一。怀庆商帮在全国至少建有15个会馆,而武安商帮仅建有2处,由此可以看出两者对会馆的态度,可以反映出对商帮组织的重视程度。怀庆商帮有较强的会馆意识和商帮意识,缘于经营的需要和从商帮、会馆受益较多;而武安商帮会馆意识淡薄,有其主观原因,也确实存在客观的因素。该研究为总结怀庆商帮、武安商帮的发展过程及其基本特征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11.
儒家思想涉及并影响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亳州山陕会馆建筑的整体建筑布局对称性、空间秩序美及雕饰内涵育人性等是儒家思想潜在作用的结果,尤其是儒家"中和"思想是亳州山陕会馆建筑文化特色形成的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12.
商人会馆碑刻资料是目前所见反映明清时期商业城镇发展和市场层级状况最具价值的资料之一.会馆的创建、重修经过可展示该帮商人经济实力的增长过程,也间接地反映出会馆所在城镇的商业发展脉络.碑铭所镌捐款部分是研究商人经营活动和市场实态最为翔实的资料,其所显示的各城镇商业规模和特色,以及腹地范围等信息是其他资料无法替代的;特别是关于抽厘率的记载,可据以对商业规模进行估算.  相似文献   

13.
沅水流域是沟通西南经济圈和长江中下游经济圈的重要纽带,明清时期沅水流域沿岸发展了众多的商贸城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以沅水流域的商业重镇洪江古商城为重点考察对象,从商贸城镇的布局、商业业态的分布、会馆行会的设置、吃亏是福的商道等方面从物质、制度和精神等层面对沅水流域水运商业文化进行了解析,认为沅水流域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贸易体系和明晰的商业脉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水运商业文化。  相似文献   

14.
山门戏楼     
李磊 《中国高等教育》2021,(3):I0001-I0001
设计说明:会泽江西会馆位于曲靖市会泽县,会馆历经沧桑,几经修缮才保留了部分建筑,为了能够更好地保留建筑遗产,项目对会泽江西会馆进行了全方位的数字复原,通过资料整理和现场勘测,留存了大量的一手资料,江西会馆具有较高的建筑、历史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5.
张明胜 《文教资料》2008,(21):73-74
本文根据调查和文献资料,认为广西三江县丹洲镇的福建会馆是桂北地区外地商人会馆的重要历史见证之一,保存于福建会馆旧址的福建会馆碑记具有一定史料价值.该福建会馆对桂北地区的商业繁荣和经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反映了外地商人的进取精神,有助于我们今天了解清朝中期广西外地商人会馆及其组织的发展水平和在当地经济发展中充当的角色,而且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妈祖"信仰对闽粤商人在外地商业活动的巨大影响.今天,东部经济组织在广西经济中仍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布依族古歌是布依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具有浓厚的民族特征和较高的艺术价值。按照造物古歌、风俗古歌和爱情叙事古歌三个类别来探索布依族古歌的文化内涵。对于深入挖掘和研究布依族古歌审美文化中的自然美、社会美和教育美等美学意蕴。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古蜀王文化具有独特性和唯一性,其文化内涵神奇、神秘与神妙,而其核心是治水文化、农耕文化和青铜文化。考古成果表明古蜀王文化的分布主要集中在龙门山中段的山上、山下和成都平原地区。古蜀王文化是一种遍在性旅游资源,其整合开发的意义还没有得到充分认识。本文提出了古蜀王文化旅游资源整合与开发的对策,以期促进古蜀王文化在旅游开发中得到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8.
徽商会馆公所类征信录是有关徽商会馆公所、义园善堂兴建过程、经费收支、运行机制、管理体制及相关徽商活动的原始档案材料汇编.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从整体上系统了解徽商商业慈善组织或机构的具体建立、运营过程,徽商的商业经营状况、商业网络,徽州绅商在建设、经营这些会馆公所过程中与官府和当地民众的互动关系,同时还可以帮助我们去认识具体、生动、富有生活气息的徽商.因此,这批文献对商业史、社会史、慈善史、政治史、教育史等的研究都具有重要价值,甚至为重写徽商史乃至商帮史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9.
清代怀庆会馆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怀庆会馆是清代以来河南怀庆商人集资建造的活动场所,是怀庆商人发展的标志和智慧的结晶。分布在各地的怀庆会馆,为将怀药推向海内外市场,谋求怀帮贸易更大的发展进行了多方探索。它的兴衰是怀庆商人兴衰的重要标志,并从一个侧面表现出怀庆商人的经营策略与艺术,在一定程度上展显出河南商业文化的特色。  相似文献   

20.
郑首艳 《考试周刊》2014,(83):24-26
贵州境内的各移民会馆是会馆的一部分,作为贵州的地方历史印记,其兴衰荣辱与地方民众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尤其清代贵州,省域扩大,经济得到大力发展,会馆迎来高峰期。本文从政治经济、文化心理及移民方面对会馆的演化进行分析,阐述其地域分布特点,对于研究贵州历史文化变迁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