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苍蝇》是萨特早期创作的一部存在主义代表作,是萨特的自由观发生转变时的产物。从分析萨特思想发展入手来分析《苍蝇》一剧中体现其思想转变的内容,包涵了天才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火花。《苍蝇》中的无神论思想以及通过实践,"介入"生活来改变现状的主张都与马克思主义思想吻合。  相似文献   

2.
《苍蝇》是萨特创作成功的第一部剧作。我国学者关于这部剧作的评论文章,主要探讨了剧中的主人公俄瑞斯忒斯的思想特征,以及萨特创作《苍蝇》时的思想变化轨迹。这些文章大致可分为:俄瑞斯忒斯是存在主义或启蒙主义的英雄、《苍蝇》是萨特的自由观发生转变时的产物、比较俄瑞斯忒斯和哈姆雷特的异同三种情况。此外,评论的文章中还有《苍蝇》受马克思主义影响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苍蝇》是萨特创作成功的第一部剧作。我国学者关于这部剧作的评论文章,主要探讨了剧中的主人公俄瑞斯忒斯的思想特征,以及萨特创作《苍蝇》时的思想变化轨迹。这些文章大致可分为:俄瑞斯忒斯是存在主义或启蒙主义的英雄、《苍蝇》是萨特的自由观发生转变时的产物、比较俄瑞斯忒斯和哈姆雷特的异同三种情况。此外,评论的文章中还有《苍蝇》受马克思主义影响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恶心》和《苍蝇》分别是萨特的长篇小说和戏剧的代表作,虽然都是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文学图解,但是两部作品的基调却截然不同,一暗一明,一绝望一顽强,正好代表了萨特思想体系的两个极端。从《恶心》到《苍蝇》可以说是萨特对自身哲学思想的一次巨大超越。  相似文献   

5.
《恶心》和《苍蝇》分别是萨特的长篇小说和戏剧的代表作,虽然都是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学图解,但是两部作品的基调却截然不同,一暗一明,一绝望一顽强,正好代表了萨特思想体系的两个极端。从《恶心》到《苍蝇》可以说是萨特对自身哲学思想的一次巨大超越。  相似文献   

6.
1601年,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雷特》(以下简称《哈》)发表,1943年,萨特的悲剧《苍蝇》(以下简称《蝇》)发表,现以这两部剧为代表,对莎士比亚与萨特的创作基点进行比较分析。虽然两部悲剧的题旨情境  相似文献   

7.
作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太阳照样升起》是一部伟大的作品,这部作品当中充满了悲观和虚无色彩。通过对叔本华的悲观主义以及萨特等的存在主义的追溯,可以从哲学层面上加深对《太阳照样升起》的认识。同时,这部作品亦折射出悲观和虚无乃是"迷惘的一代"思想当中的普遍现象。  相似文献   

8.
萨特的戏剧《苍蝇》沿袭古希腊悲剧中俄瑞斯忒斯杀死生身母亲为父报仇的故事传说,演绎了一场具有现代性内涵的悲剧。《苍蝇》从戏剧的情节设置到剧中人物的言行都是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中有关"绝对自由"的精心阐释。这出戏剧的情节结构安排以及戏剧人物行为的变化和选择来都可以用来解读萨特对于人在处境中所作出的"自由选择"行为以及这种"选择"所遵循的道德要求及其悲剧性张力。  相似文献   

9.
萨特作为存在主义哲学家 ,其思想在《苍蝇》中得到艺术表现 ,而它们的形成与萨特的个人经历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苍蝇》是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的代表作之一。萨特在文中借鉴神话传说抽象而又全面地表述了自己的哲学观点——自由选择理论,这一理论包含三个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方面。其中责任观的提出是对萨特早期绝对自由选择理论的矫正,从而对二十世纪西方文学乃至西方社会都产生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苍蝇》是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的代表作之一,萨特在文中借鉴神话传说抽象而又全面地表述了自己的哲学观点-自由选择理论,这一理论包含三个相互联系又相互帝l约的方面。其中责任现的提出是对萨特早期绝对自由选择理论的矫正,从而对20世纪西方文学乃至西方社会都产生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苍蝇》是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的代表作之一,萨特在文中借鉴神话传说抽象而又全面地表述了自己的哲学观点-自由选择理论,这一理论包含三个相互联系又相互帝l约的方面。其中责任现的提出是对萨特早期绝对自由选择理论的矫正,从而对20世纪西方文学乃至西方社会都产生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萨特是存在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存在主义主要有三大核心,本文只择取其核心之一,即“自由选择论”加以评析,列举萨特的几部重要的戏剧作品,如《苍蝇》、《问隔》、《恭顺的妓女》、《死无葬身之地》等,说明萨特怎样从不同角度阐释了他的“自由选择”观.在这些作品中,萨特既肯定了人对于“善”的“自由选择”,也否定了人对于“恶”的“自由选择”;既表现了“真实的人”的“自由选择”,也展现了人在“极限境遇”中的“自由选择”.  相似文献   

14.
萨特的悲剧《苍蝇》的问世晚于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雷特》达三百多年之多,但令人惊讶的是在这两部作品中,故事的主人公俄瑞斯忒斯与哈姆莱特却有着诸多方面的惊人相似。作者在本文中通过对两人的复仇方式、思想特征及结局的表述来揭示其中的奥秘。  相似文献   

15.
萨特的戏剧《苍蝇》《魔鬼与上帝》中的不同人物从不同侧面表现了萨特的存在主义自由观,即自由是人类生存的本质,人类在虚空中面临生存困境时的孤独和挣扎,从自在自由到自为自由的奋斗。萨特的自由现也有他自己的困惑,但这样一种不断寻求自己存在理由的自由观却给现代人的生存提供了一个参考纬度。  相似文献   

16.
萨特在自传《词语》中运用存在的精神分析法对自我进行了解释。存在的精神分析法借鉴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方法,但核心思想是存在主义。从存在主义的核心概念"基本选择"等出发萨特解释了自己写作者身份的成因。萨特将人的选择和命运与更深层次的存在欲望相联系,认为存在的欲望才是个性与身份形成的原动力,为自我解释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词语》浓缩了萨特自我选择思想的萌芽和演变,是具有浓厚分析色彩的现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忏悔录。  相似文献   

17.
《千与千寻》和《哈里.波特》是"异界之旅"冒险的电影典范之作,作品中所呈现出来的幻象性与神话性等艺术特色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和依赖心理。通过细致分析,试图揭示出两部电影作品所蕴含的神话性与人类自身的幻象性所存在的内在的共通性。  相似文献   

18.
张瀛丹 《考试周刊》2011,(12):42-43
海明威作为迷惘一代的代言人,其成名作《太阳照常升起》被认为是"迷惘一代的宣言"。《太阳照常升起》言简意赅、内涵丰富,折射出以作者为代表的、经历了一战炮火洗礼的那一代人的心路历程。本文以《太阳照常升起》这部长篇小说为解读对象,通过心理学批评方法,分析小说中几个主要人物的心理特征,从而较为客观地探究海明威创作中的"迷惘的一代"在战争的影响下的精神特征。  相似文献   

19.
海明威的作品蕴含着深刻的存在主义思想,萨特存在主义哲学的主要命题,可以为我们解读《乞力马扎罗的雪》中的哈里形象提供全新的视角。哈里长期生活在自欺之中,贪图享乐,将自己的堕落归咎于情人海伦的富有,直到生命走到尽头他才幡然醒悟。哈里的人生悲剧充分体现了萨特存在主义哲学中关于"自欺"、"自由"和"焦虑"的哲学思辨。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子与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生活在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时代,却都在各自的文学作品中使用相似的意象表达了获取自由的理想。本文以"庄生梦蝶"中的蝴蝶意象和威廉.布莱克在他的诗作《苍蝇》中的苍蝇之喻为切入点,探讨由于中西自然观及思维方式不同,二人对人生自由的不同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