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历史学科教学的目的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历史,还要实现德育的多元渗透,促使学生建立健康的价值观、审美观、世界观。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德育渗透有重点强调,教师要增强教学德育渗透意识,满足学生全面发展需要。创设德育渗透情境、丰富德育渗透方法、实现课内外德育结合,能够极大提升德育渗透力度,体现德育依附性、多样性、实践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2.
历史教学担负着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任务,担负着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责任,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渗透德育。  相似文献   

3.
对高中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历史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高中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过程中,在学会做人方面接受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在历史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既是学科特点也是时代要求,作为历史教师,要运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结合历史学科特点及教学实践,探讨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相似文献   

4.
蒋敏 《江西教育》2023,(15):32-33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发掘德育素材,渗透德育观念,引导学生的德育实践,从而追寻“历史之真”“历史之善”“历史之美”;要借助历史长河中相关的事件、人物等,渗透与融入德育。教师要通过初中历史教学的德育化,充分地发挥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彰显历史学科的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5.
中学历史教学渗透德育,是一个涉及方方面面的课题,人们对历史学科的德育功能己经作了大量的探讨和阐述.强调在教学中渗透德育,主要是要培养学生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以及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历史责任感.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爱国主义教育应是历史课堂教学的一条主线,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邵红侠 《考试周刊》2014,(2):127-128
<正>历史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也是一门很有魅力的学科,在德育渗透、提升学生素养方面有很大作用,作为历史教师,我追求的目标是:创造魅力课堂,传递德育力量,提升学生素养。《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历史教学既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懂得有关史实的基本观点,又要使学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其道德品质。因此,在历史教学中要进行德育渗透,在进行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充分挖掘历史教材的思想性,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在教学的过  相似文献   

7.
万可 《考试周刊》2012,(31):113-114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进行德育渗透。本文从挖掘教学素材中的德育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以身作则,强化教师的示范作用;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五个方面探讨了教师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实现智育与德育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8.
德育工作不仅是一种道德说教、熏陶,也是一种渗透。挖掘历史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历史学科是人文学科,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对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及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意义重大。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来中学历史教学实践,从四个不同的角度探讨分析了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并进行德育教育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9.
水彬 《学周刊C版》2014,(10):132-133
德育工作不仅是一种道德说教、熏陶,也是一种渗透。挖掘历史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历史学科是人文学科,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对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及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意义重大。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来中学历史教学实践,从四个不同的角度探讨分析了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并进行德育教育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10.
王娟 《孩子天地》2017,(6):78-79
结合学科特点对中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历史学科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历史课堂阵地和课外活动,探索历史学科教学与德育渗透的有效途径,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秦大忠 《湖南教育》2002,(12):21-21
凯洛夫曾说“教学永远具有教育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学历史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那么,中学历史教学如何渗透德育内容?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想实际开展德育,增强德育渗透的有效性。进入初中后,伴随生理的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已逐步趋向主导地位,但仍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形象思维。到高中时,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明显增长。因此,对于初中生,教师要灵活运用直观教具和生动语言为学生思维提供感性材料,在德育的内容上,偏重于爱国主义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对于高中生,教师要注重分析比较,在德育…  相似文献   

12.
张大龙 《学周刊C版》2021,(15):111-112
新课改要求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学生人格的完善,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作为一名历史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这就要求历史教师要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强烈的育人精神,在历史教学中通过深入挖掘历史教材资源,渗透德育教育;合理利用多媒体,全面激发学生情感;利用乡土历史教学资源,进行德育渗透;结合时政热点,引发学生共鸣;开展德育活动,在实践中加强德育教育。  相似文献   

13.
在历史教学中,德育渗透对于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对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功能作出简要阐述,然后结合笔者实际教学经验,提出几点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希望可以借此文和业内展开交流,以促进历史教学水平以及德育教育水平共同提升。  相似文献   

14.
卢向纲 《中学文科》2009,(15):50-50
中学历史学科以它固有的特点,成为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主阵地。历史教学中,教师在吃透教材内容的同时,要善于挖掘教材思想因素,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在学习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学会思考,学会求知,更学会做人。  相似文献   

15.
重视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树立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意识,培育渊博深厚的历史专业知识素养,在历史课堂教学和历史课外教学中进行渗透培养.  相似文献   

16.
正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既是历史学科固有的特点,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作为历史教师,应当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结合历史学科特点及教学实践,从更好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角度入手进行德育渗透。下面,笔者谈一谈历史教学的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17.
“德育为一切教育的根本,是教育内容的生命所在,德育工作是整个教育工作的基础”。历史课堂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中学历史教育怎样渗透德育,有多种因素,而关键在于历史教师。教师是课堂的设计者和指挥者,是学生智慧的启迪者和挖掘者,更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和培养者。因此,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历史教师必须遵循很多原则,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实事求是的原则,即在教学中做到求真、求实、求正。  相似文献   

18.
“史以载德”,历史自古以来被人称为“永恒的建设性的道德遗产”。历史知识蕴藏着丰富的德育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寓德育于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之中,充分发挥历史作为人文学科的优势,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生的德育情感。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呢?  相似文献   

19.
正历史活动课是进行德育渗透的良好平台。教师要勤于学习、敢于探索、勇于实践、善于总结,在组织学生开展历史课外活动时进行德育渗透,并开创出活动课教学的新局面,使历史活动课充满生机和活力。1.进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在教学《活动课三秦始皇功过的辩论》时,通过学生自由发言、研讨、辩论、各抒己见,再加上教师的引导、点拨,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不是简单的"好人"和"坏人"的判定,而主要是看其历史活动是顺应还是违背历史发展的潮流。一般来讲,对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历史人物给予肯定评价,而对  相似文献   

20.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历史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德育渗透常态化要做好制度、评价、师资、理念、方式、时机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