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租界在中国近代史乃至世界近代史上,都是非常奇特的东西,在政治、社会、文化与国际关系史方面,影响很大,有独特的研究价值。近代中国共设立过26个租界,其中上海租界设立最早,规模最大。上海公共租界与法租界总面积最大时达48653亩,是中国其他所有租界面积总和的一点五倍以上,这些租界包括天津9租界、汉口5租界、厦门两租界、广州两租界与镇江、九江、杭州、苏州、重庆租界。在众多的租界中,上海租界殖民地色彩最强。但是,上海租界又不同于香港、新加坡等殖民地,在政治格局、社会结构、文化特征诸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上海租界史研究,一…  相似文献   

2.
20世纪是中国与世界联系日益密切,并逐步实现了与世界接轨的世纪,上海在其中发挥了中国其他任何一个城市都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笔者在从事20世纪中外关系史研究的过程中,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上海与百年中国外交的关系是上海史研究中必须关注的重要课题。 1994年,笔者在拙著《中华民国外交史》一书中批评了近代中国外交史研究的两种倾向,其一是以帝国主义侵华史取代对于中国外交史的研究,其二是以“弱国无外交”的简单结论取代对于丰富多彩的近代外交问题的评价,提出近代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呈V型轨迹:在晚清是自上而下的快…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代图书馆的历史是中国近代社会历史中的组成部分。自1840年中国进入近代社会,图书馆则于1904年进入“近代”。从社会学角度出发,对中国近代史的研究产生了二次高潮。对中国近代图书馆史的研究,则是产生在第二次中国近代史研究高潮中。图书馆界在对近代图书馆史的研究过程中,借鉴了许多研究中国近代史的方法与成果。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代图书馆史分期的历史语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近代图书馆的历史是中国近代社会历史的组成部分.中国自 1840 年进入近代社会,图书馆则于 1904 年进入"近代".中国近代图书馆史的研究,产生于第二次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高潮中.图书馆界在近代图书馆史的研究过程中,借鉴了许多中国近代史的研究方法与成果.  相似文献   

5.
正本文所称的口述史,是指对口述过程采用电子设备进行记录、并对口述的内容进行整理、研究而形成的一种史学研究方法。20世纪80年代后,口述史在中国学界大规模兴起,并随着校史研究方式的多元化,逐步在校史研究领域广泛应用。口述史方法优势是什么?在校史研究领域中应用口述史方法需要注意哪几个问题?本文进行粗浅探析。一、口述史研究方法的优势简析1、较好地提高历史的真实性历史最可贵的是真实。口述资料与文献资料一样具有史料价值。口述史由历史事件的参与者和亲历者自己来述  相似文献   

6.
珂罗版印刷技术由上海土山湾印书馆于1875年引入,由于该技术影印作品惟妙惟肖,较诸石印、铜版印刷等有独到之处,因此在近代广泛被应用于书画碑帖影印领域.有正书局即是近代应用该印刷技术的代表机构之一.本文以上海有正书局之发展为中心,探讨中国近代珂罗版印刷业之兴衰,借以为近代书画出版领域的研究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7.
日前,由上海市档案馆编辑的《上海银行家书信集》一书由上海辞书出版孝十出版发行。该书计28万字,从馆藏各银行档案中,精选了33组银行家的书信汇编成书,时间从1918年到1949年,基本涵盖了近代中国金融业发展的方方面面,反映了银行家在近代上海金融中心建设过程中的影响和作用。为了使对金融史不太熟悉的读者,能够较深入地理解书信的内容,编辑尽可能加了导读、注释,这在档案史料汇编中是比较少见的。  相似文献   

8.
来新夏先生是当代著名的历史学家、目录学家和图书馆学家.研究领域涉猎历史学、文献学、目录学、方志学和图书馆学多领域.《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史》从历史学、目录学和图书馆学三个维度对中国近代的图书事业作了一次全面的梳理和总括性论述,首开三史合一的先河,将中国近代书史、中国近代目录学史、中国近代图书馆史,三史熔为一炉.  相似文献   

9.
上海三联书店1 1990年大萧条〔美〕2 英雄和英雄崇拜——卡莱尔讲演集(猫头鹰文库)3 真与爱——罗素散文集(猫头鹰文库)4 中国娼妓史(近代名籍重刊)5 宏观金融论(当代经济学文库)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6 中外医学教育史7 中国医德史8 中学生青春期问题100例  相似文献   

10.
李志明 《大观周刊》2012,(2):188-188
历史课教学面大量广,包括中国史、世界史。中外历史又分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三部分。在历史知识领域如此广阔的范围内,如何让学生较系统地、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认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每个历史教师经常面临的问题。我仅从从事教学十年来的实践中谈一些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