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一两年来,各地公办名校(中小学重点学校)纷纷与房地产开发商等社会力量“联姻”,输出“名校”品牌,大搞“名校”办分校。“名校”办分校的具体形式,就是“名校”出让校名冠名权,派出校本部师资,与房地产开发商等社会力量联办民校,形成了“名校办民校”的态势。据估计,广州市与房地产开发商等社会力量联办的民校近50所,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我国其他城市也出现“名校办民校”风潮。一、“名校办民校”的利弊得失“名校办民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成了教育界最富争议性的话题。人们褒贬不一,是拓宽了教育投入渠道还…  相似文献   

2.
"名校办民校"作为一种中小学办学体制的创新曾风靡一时,甚至成为一些地方推动优质教育发展的方略,但在"名校办民校"蜂拥发展之时,也随之产生了诸多问题,如教育不公、冲击真正民办教育发展、"公""民"不分和国有资产流失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教育的健康发展。究其原因是认识上不一致、政策研究欠缺、教育监管不力,更主要的是经济利益驱动,又缺乏明确的法律法规。在追求依法治教、教育公平的今天,应尽快规范"名校办民校",加强政策研究与引导,研制规范"名校办民校"方案,提升"名校办民校"督导监管,推动"名校办民校"转制进程,尽快为"名校办民校"立法立规。  相似文献   

3.
“名校办民校”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中的一种特殊现象,是一个在教育实践中约定俗成的特定概念。从有关政策和操作实践来看,所谓“名校办民校”特指公办学校以种种方式参与举办民办学校的行为。从其实际内涵与办学模式考量,称“名校办民校”为“公校办民校”应更准确。  相似文献   

4.
近一两年来,各地公办名校(中小学重点学校、等级学校)纷纷与房地产开发商等社会力量“联姻”,输出名校品牌,大搞名校办分校。名校办分校的具体形式,就是名校出让校名冠名权、派出校本部师资,与房地产开发商等社会力量联办民校,形成了“名校办民校”的态势。据初步统计,目前仅广州市公办中小学中,名校与房地产开发商等社会力量联办民校的就有近50所,且数字还在不断刷新。一、名校办民校的有利之处名校办民校极大地调动了社会各界办教育的积极性,从而激活、发掘和获取了社会的投资支持,同时也增强了学校自身的造血功能,大大拓…  相似文献   

5.
随着“名校办民校”模式在全国的普及,近几年来“名校办民校”已成为我国社会各哥关注的焦点。本文在研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名校办民校”的内涵、动因及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以期对“名校办民校”的研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6.
名校办民校:制度越轨还是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试图以A中学举办民办分校的案例为线索,借用制度分析的观点和方法,讨论了“名校办民校”过程中所涉及的国有资产流失和教育公平两个焦点问题,最后对“名校办民校”这一现象进行了概括性评述。  相似文献   

7.
信息     
江西“八不准”严格规范师德,江苏文明学校命名不搞“终身制”,湖南规范“名校办民校”。[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某市教育局经过大量调研后认为,任何民办学校从其开办、成长到成熟、赢得社会公认、提高美誉度都是一个必须经历的阶段,如果依托“名校办民校”,则可以利用名校的优势,孵化一个新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民校”。就能够缩短优质“民校”的成长期。尽快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于是,该市教育局确立了“通过‘名校办民校’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快速扩张”的战略。  相似文献   

9.
面对教育资源紧缺、社会追逐优质教育的现状,“名校”办“民校”风起云涌。是利,是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研究认为“名校”办“民校”是在公私两制下探索一条教育发展之路,其发展目标应该是一致的,办学运行上尝试着携手并进,办学策略上更应关注各自本色的构建。让政策规范改革者的探索,让法规为探索者护航,让探索者的脚步说明一切!  相似文献   

10.
名校办“民校”,是继国有企业改革之后又一次的国退民进?还是穷国办大教育冲出经费困难制约的渐进性选择?让我们一起关注名校办“民校。”[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名校”办“民校”是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面对教育资源紧缺、社会追逐优质教育的现状。“名校”办“民校”本是件可让学校和社会双赢的事,然而近几年却陷入了重重责难的尴尬境地。从当前情况看,名校的民校办与不办、上与不上,已经是个无法继续听之任之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人们围绕“名校办民校”这种办学模式,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但是,“名校办民校”的模式不仅依然存在,而且还有燎原之势。文章就名校办民校的内涵、争议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信力建 《教书育人》2005,(11):25-25
“名校办民校”缺乏硬性的法律基础 我国使用的是大陆法系,即条文法。立法之后,行政是依法行政,作为行政部门,教育部应以立法部门立的法作为行政依据,并没有权力突破法律本身。《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并未规定名校可以办民校,而后来出台的“实施条例”却对此有所涉及,显然是对《民办教育促进法》本身的突破。也就为“名校办民校”带来了法理上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万华 《教育导刊》2010,(6):19-23
对义务教育阶段"名校办民校"的整改应根据实际,不能简单地"一刀切"。本文在对广东省G市"名校办民校"深入调研基础上,结合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性文件,剖析G市"名校办民校"存在的问题,提出在依法严格规范管理的前提下,应该允许义务教育阶段"名校办民校"存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名校办民校”并不是最近才出现的新鲜事,对此现象的争议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自前不久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报道了某地“名校办民校”的情况后,质疑和否定的声音渐渐占了上风。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我国公办名校办的“民校”遍地开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人们褒贬不一。有人认为“名校办民校”有利于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拓宽教育经费投入渠道,探索多元办学模式等,可视作教育市场的一条“鲶鱼”,有助于搅动起生机。但笔者认为这种积极作用相对其危害而言,是极其有限的。事实上,我国名校办的“民校”大多是“假民办”,没有真正的独立法人、独立财务、政校不分,产权不明。在中学,主要是各种形式的“校中校”或“校外校”,由优质公办学校用民办公助、公办民助等名义举办的另外一个“儿子”学校。在大学,则主要表现为各种形式的…  相似文献   

17.
公办普通高中名校办民校是一个教育热点问题,有必要进行重新审视。普通高中教育需求趋势、学校布局现状以及普通高中的性质,决定了名校办民校不是必要的。从思想条件、体制条件和资源条件等方面考察,一般而言,名校也不具备办民校的相应条件。名校办民校,不一定办出名校,难以达到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名校”办“民校”是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面对教育资源紧缺、社会追逐优质教育的现状,“名校”办“民校”本是件可让学校和社会双赢的事,然而近几年却陷入了重重责难的尴尬境地。从当前情况看,名校的民校办与不办、上与不上,已经是个无法继续听之任之的问题。一、“名校”办“民校”的基本情况1.嬗变中国经济改革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伟大进军。在这个过程中,中国采用了一种智慧而且进取、积极的双轨制:旧体制(存量)继续维持,以避免过度的震荡,减轻转型期的社会痛苦;新体制(增量)则逐渐生长,新旧两种体制虽长期并存,但以增量逐…  相似文献   

19.
名校办“民校”,是继国有企业改革之后又一次的国退民进?还是穷国办大教育冲出经费困难制约的渐进性选择?让我们一起关注名校办“民校。”——编者  相似文献   

20.
《广东教育》2004,(5):64-65
事件:近几年,名校办民校成为部分省市的重要教育发展政策,有些省市表示将充分利用本地名校优势吸引更多的资金合作办学。而苏州市副市长、教育学家朱永新则提出:停止名校办民校。他认为:“名校办民校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在利用国家培养的师资和长期积累的优质资源,让学生家长掏钱买他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