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该文系统分析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信用约束方面优势突出和贷款方式灵活便于跟踪等诸多优势,提出推广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必要性.对于补充、完善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加大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力度,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也为保障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健康持续开展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关于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探索出一种新的助学贷款模式——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并将其作为校源地国家助学贷款的有效补充和完善。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在身份认定、手续办理、信用约束等方面优势突出,有利于解决农村地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学难的问题。但这项政策在推广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要通过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安排贴息和风险补偿金等措施来进一步完善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模式。  相似文献   

3.
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发展困境与前景——以湖北省A市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部分省市推出的生源地助学贷款为贫困生资助提供了新思路.但通过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分析发现,生源地助学贷款还存在定位模糊、农村信用社体制约束、贷款政策不完善等问题,制约其作用的发挥.生源地助学贷款要获得长远有效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实施方案:利用有利的社会政策环境,与其他资助政策统筹,完善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4.
加大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一种新生的国家助学贷款模式.文章通过比较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和高校国家助学贷款,指出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优势及目前存在问题,从而提出了做好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国家助学贷款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国家开发银行发放,各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具体管理。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对于建立健全高校资助政策体系、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提高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的实施效率,更好地推进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的顺利开展,本文立足于实际工作,从贷款额度、期限、共同借款人、审核程序等角度探析了江苏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的特点,分析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存在的风险以及对策。  相似文献   

6.
从广西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现状分析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优势所在,指出当前广西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促进广西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持续健康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从广西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现状分析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优势所在,指出当前广西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促进广西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持续健康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国家助学贷款由高校国家助学贷款模式向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模式全面转型以后,还款机制中的诚信教育在对象、责任主体、内容、形式等方面都需要作出相应改变。本文结合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特点,阐述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模式下诚信教育体系构建的基本要求、内容以及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9.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给国家助学贷款带来的可能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7年5月中央政府出台新的高校学生资助政策,把生源地助学贷款纳入国家助学贷款体系试点推广。校园地和生源地助学贷款的互相替代政策会改变贷后管理主体,给校园地和生源地助学贷款市场带来大的波动,进而影响整个国家助学贷款体系的稳定。应由当地信用社负责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贷后管理,高校参与协助监督;谨慎变动两种助学贷款条款,促进助学贷款市场整体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10.
刘舟帆 《高教论坛》2013,(7):122-125
我国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实施以来成效显著,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本文通过对美国助学贷款制度的分析,提出我国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存在的问题及缺陷,并对我国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制度化的路径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1.
在生源地助学贷款中,家庭经济状况反映了学生的贷款需求,而决定贷款供给的主要因素是银行放贷意愿,供给决定需求的现象日益凸显。为有效实施生源地助学贷款政策,政府必须减少干预和管制,为市场主体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多元化发展,提高银行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2.
通过实地调研发现,生源地助学贷款制度在实施中既存在政府失灵现象,也存在市场缺位现象。政府职能的边界,应游移于对正式制度的"为"与非正式制度的"无为"的准确拿捏上。对于生源地助学贷款,政府应主动支付交易成本,尽快引入保险、担保、证券化等市场机制,平衡地方政府间的利益冲突并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协调,国家开发银行则要准确定位,加快创新步伐。  相似文献   

13.
生源地助学贷款是学生贷款的制度创新,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同时也兼有加拿大"生源地"(居留地)学生贷款、美国式"学生家长贷款"以及日本学生支援机构贷款等模式的某些元素。无论是发达经济体,还是发展中国家,其学生贷款的成熟经验对我国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高等教育具有社会流动的功能,随着高等教育费用的快速增长,高等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呈现弱化的趋势。但实施学生贷款政策后,通过学生贷款保障高等教育社会流动功能顺利实现,间接发挥着促进贫困生向上社会流动的功用。为了进一步促进贫困生向上社会流动,我国应该加快学生贷款的立法工作,发展多种形式的学生贷款,并且扩大学生贷款的覆盖面。  相似文献   

15.
助学贷款中的信息不对称及助学贷款合同的法律特点,导致助学贷款市场失灵.助学贷款市场失灵的深层原因,在于助学贷款的经济性与社会性的冲突,即助学贷款制度本位的冲突,解决助学贷款市场失灵的对策,应该是在坚持社会利益优先原则下,确立高等院校助学贷款长远的政策目标,制定高等院校助学贷款法或完善高等教育法.而在高校助学贷款法律制度未健全时,应该完善助学贷款借款和还贷机制.  相似文献   

16.
分析社会融资主要成分,将其分为人民币贷款、直接融资、影子银行以及外币贷款。对社会融资结构与物价水平之间进行理论梳理,通过VAR模型将这四项社会融资主要组成部分建立与CPI的联系。实证结果表明,人民币贷款、直接融资、影子银行以及外币贷款均是CPI的格兰杰原因。人民币贷款发挥基础性作用,影响力较大,而直接融资长期对物价波动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助学贷款制度创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由于信用障碍,商业银行目前普遍不愿发放助学贷款。由政策性银行发放助学贷款,虽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助学贷款难的问题,但不能从根本上控制助学贷款的风险,最终可能形成大量坏账,由政府买单。助学贷款只能选择交易成本最小的制度。利用社保基金,通过社保卡向贫困大学生提供助学贷款,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贷款难和风险控制问题。  相似文献   

18.
国家担保是助学贷款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国家担保的助学贷款是优质的金融资产。社保基金机构拥有学生就业、薪酬、劳动保险和医疗保障信息,拥有与用人单位之间密切的业务联系网,拥有与商业银行之间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可以有效地监控、跟踪学生状况及回收贷款,发挥社会评估作用,促使高等教育机构为社会培养更多适用的优秀人才。社保基金参与国家担保的助学贷款,可以大幅度降低还款违约率,使社保基金安全地保值增值,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问题流、政策流和政治流视角出发,对我国学生贷款政策子系统的外部影响因素分别进行了细化分析,并就我国资源禀赋现状、高等教育财政资源条件、公众价值观念等较稳定因素对学生贷款两大政策阶段变迁过程的制约进行了探讨,同时对政策演进历程的反馈环进行了描述.同时在动态演进的框架中阐述了我国学生贷款两大发展阶段政策的关系与区别、政策变迁的触发及影响因素,解释了产生我国学生贷款政策问题驱动、采取渐进修正路径等政策变迁特点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试论行政法治对行政权力的监督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行政权力结构中的公共权力、政治权力、行政权力和社会权力之间的密切联系与相互制约以及西方法治政府对行政权力的制约,阐述在我国通过行政法治加强对行政权力监督与控制的必要性及采取行政职权法定化、限制行政机关自由裁量权和坚持责任行政原则等措施来监督与控制行政权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