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橘颂》是屈原作品中唯一以“颂”体创作的作品,从作品中描绘的橘生长特点看,其所描绘的橘树应该是长满成熟的橘子。该篇的创作时间为秋冬之际,而不是屈原投江的五月,《橘颂》并非屈原的绝命辞;从文学创作的一般规律看,屈原创作《橘颂》时应该是直面橘树,而不是眼前没有橘树地想象,《橘颂》是“物感说”的典范之作;从作品暗示的时代环境看,《橘颂》的创作期约在楚怀王三十年武关之会至顷襄王三年再放江南之间,也就是公元前299年至前297年之间。  相似文献   

2.
《橘颂》是屈原早年的一篇作品。诗人以橘树为喻,表达了自己追求美好品质和理想的坚定意志。"橘"与诗人屈原的形象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体现了诗人屈原忠于楚国,至死不渝的精神,体现了诗人高洁的人格形象等。  相似文献   

3.
湖南长沙友人何泽翰兄诗云:“颂橘高情怀正则,咏梅野趣意尧章。”屈原《橘颂》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咏物诗的名篇。屈原歌颂橘树为“后皇嘉树”,“生南国兮”,“受命不迁”,“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通过颂橘,歌颂人的“特立独行,亘万世而不顾者也”的贞介性格,显示了屈原志洁行芳的品质,“自喻才德如橘树。  相似文献   

4.
《橘颂》是屈原《九章》中的一篇,诗人选取橘树这一独具特色的典型意象,借橘喻人,以橘显志,全诗“情采芬芳”,诗情摇曳,达到了物我交融、情景融合的境界,是我国咏物诗的典型,在中国咏物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情趣包括情调和趣味两方面。学生情趣的高低直接体现着学生素质的高低,也体现着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古典诗词对学生的陶冶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在这里,我想谈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体悟的古典诗词的美妙之处。第一,古典诗词可以使我们与古代优秀诗人在心灵上沟通。他们的人格感染了我们,也提高了我们的情趣。先说说先秦诗人屈原,他把自己的整个生命都溶入到楚辞里去了。通过他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到他的人格。这种人格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独立不迁”,这四个字出自他早年的作品《橘颂》。“过淮而为枳”,屈原用橘树的这种本性,表现他对养育…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植物一直被文人墨客所喜爱。古人以植物自况,并赋予植物以人的品格,从而构成了丰富的植物意象,橘意象便是其中之一。屈原在《橘颂》中,赞美橘树高洁,并以此自况。沈从文继承了这一文化传统,在小说《长河》中以橘喻人,塑造人物形象,并通过橘子的买卖来构建情节,使橘意象获得新内涵:他不但通过橘子为湘西正名,同时使橘子成为"温情"的象征,橘子的命运成为湘西人命运的隐喻,二者紧密相连,互相印证。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屈原辞作的全面考察和对《橘颂》文本的深入解读,并着重对《橘颂》乃屈原二十岁行冠礼时仿《士冠辞》而抒怀的说法进行了分析、驳难,认为《橘颂》实当为屈原生命的最后阶段所作,其作时大约与《怀沙》、《惜往日》相后、先.  相似文献   

8.
《橘颂》是屈原早年的一篇赋作。诗歌以橘树为喻,表达了自己追求美好品质和理想的坚定意志。以优美典雅的句子,物我交融的创作手法,展现了诗人昂扬奋发的精神面貌。  相似文献   

9.
《橘颂》是《九章》中的一篇,是诗人屈原“托物以言志”的瑰丽诗篇。全诗表面上是歌颂和赞美橘树,实际是歌颂和赞美诗人自身的理想人格,即“受命不迁”、“深固难徙”、“苏世独立”、“横而不流”、“秉德无私”、“行比伯夷”的高尚情操和坚贞精神.关于这首诗的写作年代,自汉以来,历代学者大都认为是顷襄之世,屈原遭谗见斥,放逐江南之时所为。王逸《离骚序》云:“襄王复用谗言,迁屈原于江南。屈原放在草野,复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丰碑人物,屈原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本文主要从终其一生的"美政理想"和巍巍人格的世界影响两大方面走近屈原,着重分析了《橘颂》的内涵意蕴,深入挖掘了诗人在文本中托物言志所寄托的高尚人格理想。  相似文献   

11.
读屈原的《橘颂》,我的面前浮现的是满眼茂密的绿叶,挂着碧青的或金黄的非常漂亮的果子。有个少年伸手摘下一个,掰开,外青内白,浓烈的香气扑面而来。这是橘子!《橘颂》就这样展开颂橘,如见其色,如闻其香,如感其人。屈原为什么要颂橘?因为他的故乡在秭归,秭归自古是柑橘之乡。弗  相似文献   

12.
杜甫酷爱《世说新语》,杜诗中多处使用《世说新语》中事典。杜诗用《世说新语》事典方式多样,多用于描写景物、叙述交往和抒发个人情感。杜诗善于叙事和语言精警的特点显然受到《世说新语》的影响。杜甫之所以能成为中国文化人格的典型代表,更是对《世说新语》精神和魏晋人格的继承与超越。杜甫对《世说新语》的接受机制涉及各方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橘颂》、《弹歌》与咏物诗的创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巅  肖玉林 《湘南学院学报》2005,26(1):43-45,54
将《橘颂》与《弹歌》作一番比较,显示屈原的《橘颂》才真正完成了咏物诗的创格。《弹歌》作为中国现存最早的咏物诗,其咏物意象是物象的再现,《橘颂》则借橘的吟咏,创立了咏物原则和咏物境界,奠定了中国咏物诗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伯夷考     
屈原《九章·橘颂》,是我国诗歌史上早期的优秀咏物诗。诗歌以比兴手法,通过对橘的生性、形态的描绘,和对橘的特征的拟人化的歌颂,表现了诗人的抱负理想、情操志趣和爱国主义思想。诗歌托物言志,以橘自比自拟。所以,《橘颂》其实就是屈原  相似文献   

15.
我敬仰屈原,似乎多因为他的倔与迂。读屈原的诗,随处可见他倔与迂的秉赋。他在《橘颂》里写橘"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这里歌颂的橘,便是我家乡溆浦的红橘,它只产于溆水之滨。红橘确实只恋溆浦  相似文献   

16.
橘香衢州     
金秋十月,田野里、山坡上翻起了金色的波浪,一盏盏小灯笼似的橘子挂满枝头,金灿灿的一片。衢州是柑橘的主产地,今天,就让我带着你走进衢州,去品味我们家乡的柑橘吧!橘颂衢州种植柑橘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历代名人对柑橘多有描述“。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青染杂糅,文章烂兮。精色内白,类可任兮。”这是我国伟大诗人屈原《橘颂》中的诗句。诗人赞美橘树枝叶茂密,生机勃勃,绚烂多姿,果实纯洁精美,像一个品格高尚的人。橘子物语柑橘类水果的品种很多,有枯碰柑、胡柚、衢橘、蜜橘、广橙……柑橘有丰富的糖分、果酸和多种维生素,含16种人体所…  相似文献   

17.
正一、诗词的发展诗词的发展历史悠久,因而,学好诗词必须先了解诗词的发展历史。《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总共三百零五篇,古称《诗》或《诗三百篇》,主要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继《诗经》之后,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人屈原创造了一种新的诗体——楚辞,在汉代,把屈原、宋玉等人写的作品编成一书,名为《楚辞》。  相似文献   

18.
赵化 《文教资料》2014,(7):9-10
《杜诗详注》作为清代杜甫研究的集大成者在整个杜甫研究领域地位很高,是现代研究杜甫及其诗歌的学者不可或缺的一本参考书。《杜诗详注》集考证研究和文学评论为一体,综合了这两种对于杜甫诗歌的主要研究方法。《杜诗详注》一书是在清代整体研究杜甫热的基础上完成的。本文考察了早期清代的杜甫研究概况,并指出了《杜诗详注》一书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9.
历代注家对《橘颂》写作时间众说纷纭。根据本诗流露的思想内容与四言句式为主、一物比兴到底的艺术形式,综合考证史籍资料和专人论著,可以初步判断《橘颂》大概作于楚怀王十二年、屈原任左徒初造宪令时期。  相似文献   

20.
无路可走     
<正>我觉得,屈原之影响中国历史,不在于他的思想,也不在于他的事功。屈原之影响后代,乃是因为他的失败。这是个人对历史的失败,个性对社会的失败,理想对现实的失败。当屈原二十岁行冠礼作《橘颂》时,他是何等儒雅自信,前途远大。而孔孟等人此时还在社会底层挣扎,受尽白眼与辛酸。因而他们有韧性。他们不像屈原那样高贵,孔孟都干过一些贱人才干的"鄙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