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运用汉语修辞学的相关理论,从朗诵艺术视角对有声语言的语音修辞做了剖析,提出构建语音修辞活动场和创造声音形象的有声语言的语音修辞策略,试图在传统汉语语音修辞研究基础上,开拓有声语言语音修辞的审美与语用价值空间。  相似文献   

2.
《集宁师专学报》2018,(4):68-71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符号系统,是辅助有声语言——汉语扩大交流交际范围的工具。汉字有别于拼音文字之处,在于汉字是表意性质的文字。本文主要以典型的"羊"部字为例,看其所反映出的畜牧业文化、饮食文化、礼仪习俗以及人们的美学思想等,这样有助于人们了解掌握"羊"部字,也有助于提高人们对汉语汉字汉文化的学习兴趣,以便更好地为汉字的规范问题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田莉 《山东教育》2001,(1):76-77
在英语课堂上,教师主要使用有声语言——英语或汉语组织教学、传授知识、开展操练以及进行其他一系列教学活动。然而,教帅在各项教学活动中传递教学信息、同学生进行交流、表达自己的情感,除了使用有声语言之外,还应充分运用无声语言(non-erbal language),即体态语(body language)。  相似文献   

4.
教师教学有声语言的本体属性及其要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教学有声语言是一种语言范畴内的言语表达形式,是动态的言语行为,以一种带有书面色彩的"规范口语"语言形态存在.以有声语言为主体,非有声语言为辅助;以预设语言为主,随机语言为辅;以传统教学语言为基础,辅助运用多媒体有声教学语言的的话语表达形式.在运用时,要注重"何故、何事、何人、何地、何时、何如"六个要素的合理运用,以便在课堂语境中达到教学信息传播效果的最佳化.  相似文献   

5.
课堂教学语境对教师有声语言的表达有着重要的影响和制约,本文借助"六何"理论深入分析了高职课堂教学语境,在此视角下探讨了教学语境中高职教师有声语言的样态特点,即规范庄重、自然晓畅、有声与无声语言相互补充、适量冗余,探寻了教学有声语言在言语系统表达中的内部规律,以期帮助教师宏观把握高职课堂有声语言的应用,从而更好地指导高职教师实践教学。  相似文献   

6.
有声语言是在课堂教学中发出声音的语言,它在教学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任何教育活动都离不开有声语言。在课堂教学中,有声语言的运用要做到准确精练,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和谐适听。  相似文献   

7.
教师的课堂教学、师生互动不仅需要得体的有声语言,而且也离不开和谐的体态语言的使用,因为它对有声语言内涵的表达起着非常重要的辅助作用,同时它也是教师为人师表的外在审美表现。本文试图阐述体态语言的作用,探讨体态语言的和谐使用,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非有声语言是通过手势、表情、形体动作、行为,以及其它非语音方式或手段来表达某种意义,完成思想交流,传达感情,达到交际的工具之一.对于有声的哈萨克语来说,它是一种补充,是一种辅助性的交际工具.通常,哈萨克非有声语言可以单独使用;在有的场合,它和有声语言相互配合,以达到交际的目的。哈萨克非有声语言可以分为体态语、行为语、象征语、标志语等若干类型。哈萨克非有声语言同作为有声语言的哈萨克语一样,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包含着文化和历史的因素.它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理应受到保护.  相似文献   

9.
文本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表达传播是语言传播的重要形式之一,如何使文本语言有效地转化为有声语言并由有声语言表达主体高效地传递给受众,不仅是传播学研究的课题,也是有声语言表达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文本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表达传播主体的权威性、信誉度、被接受度和传播主体的传播能力入手,分析了有声语言表达主体在文本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有效传播中的重要作用。讨论了文本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表达时,传播内容与传播效果的关系;信息载体与传播效果的关系;传播技巧与方式的选择与有效传播的关系以及传播对象与传播效果的关系。较全面地研讨了文本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传播中各环节的有效传播途径,为文本语言有效地转换为有声语言,并有效地传递给受众寻求一些有用的方式和理论。  相似文献   

10.
当前民族地区推广国家通用语言的政策导向更加强调普通话使用主体或共同体的超民族属性,因此可以将"国家通用语言"进一步构建解读为"中华民族共同体通用语"或"中华民族通用语"。"中华民族通用语"变体的前身曾使用过汉语民族变体、汉语民族方言、地方普通话、中介语等身份和称谓,其共同特点是在少数民族使用的汉语中带有明显的母语特征或称中介语石化现象。在政府语文工作层面,包括少数民族使用的"地方普通话"已被列入"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等国家语言能力测试和国家语言资源保护规划。同时"中华民族通用语"在民族地区推广普及的实践中,也面临着一些不同于汉语方言地区普通话推广的标准、理论和政策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中国广播电视传媒发展到现阶段,有声语言传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其形成的强大传播效果越来越得到从业人员的重视。如何形成有声语言传播的规范,如何提高有声语言传播的质量是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教学语言是教师引导学生多种感官、神经系统和大脑积极活动,并由此获得感性知识,继而实现理性飞跃的重要工具,它是教学艺术的核心。体态语言作为无声系统的语言,它既可以表达有声语言难以表达的意思,也可以揭露有声语言的虚假现象;不但能修饰、润色口头语言,甚至能表达口头语言难以表达的情态,起到激励、唤醒、鼓舞的效果。所以,正确、适度、灵活地运用体态语言,对实现教育教学目标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对手语这种视觉-空间语言的代词系统进行探讨,描写了中国手语上海地方变体的代词体系和指代特征,分析了手语代词系统的独特之处,兼与汉语、英语和法语的代词系统进行比较,以得出语言类型学方面的启发.指出手语在具有指代功能的词类范畴、称代与指示功能的明确性、以及代词的衍生用法等方面,与有声语言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陈海柱 《考试周刊》2012,(18):89-89
有声教学语言是经过加工的语言,它既有经过锤炼的口语,又有优美严密的书面用语。唯有进行有声教学,才能使学生置于浓郁的文化氛围和优美的语言环境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与教育。本文介绍英语有声教学应注意的几个方面: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言之动情、言之生趣。  相似文献   

15.
本文简要论述了教学语言的作用.教学语言的简单分类,并从有声语言的内容、有声语言的形式以及无声语言等三个方面,论述了英语教师如何充分运用各种形式的教学语言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当下广播电视有声语言传播存在这样一些问题:原生态的口语成分过多、语言多碎杂、过多地使用方言俚语等。有声语言是语言传播者素质的集中体现。催生有声语言经典作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7.
滕丽 《现代语文》2007,(4):94-94
一、教学态势语的实质 教师在运用口头有声语言授课传递信息的同时,为了弥补单一口头讲授的不足,而伴之以与口头讲授相适应的并恰到好处的手势、眼神、面部表情、躯体动作等无声的语言形式来传递信息,使信息的传递产生有声与无声的"合声"效应,人们通常称这种与有声语言传递信息紧密配合的无声语言形式为教学态势语,或称教学体态语.  相似文献   

18.
身体语言的修辞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身体语言在言语交际中以伴随有声语言为特证,烘托、映衬有声语言,使语言信息更为鲜明,感情色彩更为浓烈;以辅助有声语言为特征,补充说明有声语言,达到完善语义、丰富信息内涵的交际效果;以替代有声语言为特征,独立地完成表情达意的交际任务,甚至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赵欣 《少年儿童研究》2012,(18):26-27,30
3~6岁是幼儿语言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对幼儿进行有声语言训练,是提高幼儿语言教育效果的重要途径。有声语言是相对于文字语言而言的,它包含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的各种体式。有声语言可以是文字语言转化而来,就是朗读、朗诵、演讲,也可以是从内部语言外化而来,就是日常口语、即兴口语、辩论等。由此看出,有声语言训练,既有日常口语、即兴口语等口头语言的表达训练,  相似文献   

20.
刘长起 《成才之路》2009,(17):95-95
所谓教态语言是指从教师身上发生的、直接诉诸学生视觉器官的无声语言。这种语言较之有声语言和书面语言更有即时性、运动性和直观性。尽管有声语言的逻辑推理和科学系统很强,但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只有单一的有声语言作为传授知识的方式,是收不到令人满意的效果的。因此,在运用有声语言教学的同时。还应伴随有相应的教态语言.以使语言行为得到必要的深化和补充,强化有声语言的表达效果。教态语言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