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时代教育目标是构建全面发展的(德、智、体、美、劳)"五育"教育体系,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劳动者.劳动教育要与"三个课堂"相结合,以"三个课堂"的模式,加强新时代应用型高校劳动教育,弘扬新时代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第一课堂"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第二课堂"学思结合,知行转化;"第三课堂"紧扣时...  相似文献   

2.
在建设技能型社会背景下,工匠精神呈现出基于技术过程的独特内涵及时代特征,与高职德育存在内涵相融、价值相向、路径相通的内在关联。在高职德育实践中,工匠精神的培育存在目标“重技轻德”、主体“德智分离”、路径“显隐失衡”、机制“自发松散”等四重困境。为促进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德育工作的有效融合,基于德育共同体理念,从协同“德技并修”育人目标、协同“德智融合”育人主体、协同“同向同行”育人机制、协同“显隐结合”育人平台等四个维度,探索高职德育中工匠精神协同共育的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3.
审美素养是美育的主要目的,是审美活动发生的基础保障。文章拟从审美活动的发生与审美素养内涵的思考,构成以审美意识、审美能力、审美体验的审美素养教育为纵向支柱的美育模式,以及以美育为出发点,以美启善、以美求真、以美塑健、以美促劳与德、智、体、劳的相互关系为横向连接的五育协同模式,探讨审美素养在“五育并举”中的建构作用,加强审美素养,达到完善人格教育的理论建构作用。  相似文献   

4.
美育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热爱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审美教育,育美工作应贯穿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并渗透在各个学科之中。物理学科美包括基于形象感性的“形态美”,基于科学理性的“神韵美”,基于情感态度与价值取向的“意境美”三个层次。通过育美的准备阶段(助学寻美)、育美的实施过程(协同审美)、育美的终极目标(自主创美)的美育实施路径,实现“以美促智”“以美促德”“以美促美”的学科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5.
美育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热爱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审美教育,育美工作应贯穿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并渗透在各个学科之中。物理学科美包括基于形象感性的“形态美”,基于科学理性的“神韵美”,基于情感态度与价值取向的“意境美”三个层次。通过育美的准备阶段(助学寻美)、育美的实施过程(协同审美)、育美的终极目标(自主创美)的美育实施路径,实现“以美促智”“以美促德”“以美促美”的学科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6.
高校年轻教师作为培养社会主义有用人才的后备力量,需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要常怀一颗"匠心",精通一门"匠艺",打造一批"匠品",为成为"工匠型名师"而不懈追求,为培养"工匠型人才"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7.
种劼琳 《职教通讯》2022,(10):74-79
随着学生的培养标准逐渐向工匠之师迈进,“工匠型”教师也便应运而生。面对社会发展和教育需求,“工匠型”教师要努力朝着复合技能的拥有者、实践操作的传承者和工匠精神的引领者三个角色发展。因此,需要从匠术、匠心和匠德三个维度来造就和提升教师的素质与水平,校企合作培养匠术,提升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技能;国家政策保障匠心,强化岗位与能力的双重认同;社会氛围维护匠德,遵守行业与学校的双重道德。  相似文献   

8.
在产业结构调整及经济转型升级的当下,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工匠人才成为时代的呼唤,"工匠型"教师队伍是培养合格工匠型人才的关键."工匠型"教师具有技术性、职业性和人文性特征.通过线上问卷调查与线下访谈发现,高职院校在"工匠型"教师培养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高职院校"工匠型"教师培养必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以标准为引领,建立培养标准体系;以分层培养为抓手,构建协同培养新模式;以提升内驱力为目标,完善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9.
"立德树人"语境下,学生核心素养成为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的中心任务与根本立足点.职业教育作为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的类型教育,其本质属性决定了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专业性与类型化特征.工匠精神的当代回归既呼应了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类型化的建设需求,又为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开展提供了价值参照.依托学生核心素养,弘扬培育工匠精神,是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时代要义,更是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根本价值遵循.借助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深入探寻我国工匠精神指向于劳动教育的真、善、美三层次价值意涵,以期通过工匠精神渗透反哺学生劳动素养的内化生成,从匠知、匠能、匠行引领学生涵养人文与科学的劳动价值体认,发展实践创新的劳动技术技能,践行绿色健康的劳动生活品质.  相似文献   

10.
美育三论     
18世纪的德国诗人席勒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美育的概念,他在《美育书简》将美育比作沟通感性与理性的桥梁.1922年,年蔡元培提出德、智、体、美四育并举的主张,并规划了实施全民美育的蓝图,将美育范围划分为:一、家庭美育;二、学校美育;三、社会美育.三者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1.
大中小学美育,具有其在教育中不可替代的独特地位,它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必需的全面发展人才的必不可少的有效途径.一方面,美育因其以情动人的特点在德、智、体、劳诸育中起着特殊的辅助作用,另一方面美育以美的艺术教育为主要手段,旨在培养能够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的审美型人才,是实现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基于以上观点,本人从以下四个部分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应主动适应"中国制造2025"战略,培养具有较高质量意识、创新精神和职业素养的工匠型人才。以人格塑造为核心的"匠道"培育、以知识传授为核心的"匠心"培育以及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匠术"培育,是工匠型人才培养的主要维度。高职院校应树立工匠型人才培养的办学导向,建立知识和能力培养并重的教学体系,践行以职业素质培育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探索校企合作的协同育人模式,营造有助于工匠精神培育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3.
知识经济时代下"工匠精神"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召唤"工匠精神"的传承和创新,高职院校成为培育"大国工匠"的重要基地。教师作为"授艺"与"育人"的指引者、"匠术"与"匠心"的实践者、"匠德"与"匠魂"的传承者,是传承和培育"工匠精神"关键推手。然而高职院校教师却存在着重"技能"轻"育人"、"匠术"不专、"师道失范"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可从提升"匠心"育人观念、加大"匠术"培养力度、加强"匠师"能力建设、强化"匠德"风气建设等方面着手改良。  相似文献   

14.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是与德、智、体、劳并提的五育之一。教师要善于挖掘、利用教材中的自然美、人格美、意境美和"丑"中之美进行教学,以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5.
高中美术特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它既要体现整体性、基础性,又要体现适应性、现实性、超前性,还要以"美"育"德",以"美"育"智",以"特色"促"全面"。教师要在比较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同时还要发现和培养学生的个性意识和艺术素养。在教学中要以培养学生的初步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为宗旨,在课程标准的指引下以适应不  相似文献   

16.
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其中"美育"即指"审美教育",我国近代资产阶级学者梁启超也称之为"情感教育".它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工匠精神",创新驱动召唤"工匠精神"。培养"工匠精神"是高职院校落实国家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是为企业社会发展提供充分工匠型人才的重要举措,是高职院校培养新时代建设者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未来成长和可持续发展的必备素质。高职院校开展以培育"工匠精神"为先导的职业素质教育,将促进学生对工匠精神的内涵及重要意义提高认识,激发向工匠学习的热情,为学校探索加强高职人才职业素质教育的有效举措,经过"育本、铸魂、强基、塑品"的教学实践,培养更多地适应新时代需要的工匠人才。  相似文献   

18.
职业教育培养的高素质蓝领,不应该仅仅具备生产专业方面的技能、技艺和技术,更应该有专注、忠诚及精益求精的职业追求,"工匠精神"的提出正是对高等职业教育精神培育的重视。将审美教育与职业教育进行有机融合,能为学生的职业生涯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职业教育培养的"工匠",就须达到从"技"到"艺"再到"道"这三种境界。在这个过程中,美育就是实现工匠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大学语文作为高职院校学生美育培养的主阵地,主要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它的美育功能远远超出了其他任何学科。  相似文献   

19.
美育作为教育的重要部分,和德、智、体之间存在着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又相互作用的关系.美育通过陶冶情感、塑造心灵、美化自身,使得个体在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道德教育,提高思想境界、丰富精神生活,达到"以美引善、美善相乐"的目的.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美育占有重要地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指导思想中明确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王国维曾说过:"美育者,一面使人感情发达,以达完美之域;  相似文献   

20.
赵紫阳同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地提出,我国的教育方针是德、智、体、美四育并重,四育并抓。这在建国以来,还是第一次。在“文革”期间,不仅不能提美育,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