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学生综合素质发展,需要课程建构从单一学科走向"学科+"综合化发展。南京市玄武区从区域整体建构的视角出发,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为导向,立足学科课标、教师素养、学生发展,探索和建构了"三维一体"课程整合模型,并开展了多维度的实践研究,为区域课程改革努力适应新时代发展,持续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探索了新的课程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2.
研究基于"互联网+"的高校课程思政改革模式建设,有利于高校教育实现变革与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本文简要概述课程思政内涵意义,强调基于"互联网+"的高校课程思政改革模式建设可行性,提出打好工作基础、优化课程设计、建设师资力量等策略,促进高校有效建设基于"互联网+"的高校课程思政改革模式。  相似文献   

3.
<正>学科融合是指在承认学科差异的基础上不断打破学科边界,促进学科间相互渗透、交叉的活动。学科融合既是学科发展的趋势,也是产生创新性成果的重要途径。江苏省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在学科融合理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融合的内涵,通过融合资源、融合课程、融合实践,积极打造“基于融合的地理课程基地”和“‘自主·合作’的初中语文阅读课程基地”。基于融合的课程基地建设以新课程改革核心理念为指导,  相似文献   

4.
新常态下以创新创业教育的本土化为契机,地方高校要立足学校学科特色,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联动机制,从课程构建、教学实践、教育师资、考核评价着手探索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实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渗透式融合,在"互联网+"浪潮下引领地方性高校创新创业发展,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改革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时代,社会环境与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对高职"客户关系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产生了深刻影响,尤其是当前教学内容与工作岗位严重脱节的情况下,问题尤为严重。通过课程教学中问题的分析,提出以职业需求为导向,加强课程定位、教学手段、课程考评等方面的改革,强化校企深度融合、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以教育技术装备现代化推动教育现代化,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环境。基于校本课程的创新实验室以学科核心观念、思想和方法为指导,恰当配置和使用仪器设备和技术,组织开展校本课程、研究性学习活动,能满足学生实践需要,保障了校本课程与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创新实验室开发建设策略为:统筹规划与资源共享相统一;校本教材与新课程改革相融合;创新实验室转变学习方式;高效、高频开展实践课题活动。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改变了社会组织结构和教育生态,促进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课程建设。课程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是教育教学的核心要素。本文分析了互联网+环境下地方高校面临的困境,提出用互联网思维推进课程建设,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整合课程资源,搭建教学平台,构建"一体化课程资源",创新"一体化教学环境",完善"一体化学习共同体",推进课程建设和改革实践。  相似文献   

8.
<正>在全面深化首都基础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过程中,《北京市朝阳区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试行)》鼓励各学校要突出"整体育人"的基本理念,加强学科间的联系与整合,突破学科课程边界,设置跨学科综合学习、主题化学习及实践活动课程。为此,基于对"互联网+"时代的特征、课程改革发展趋势、学生未来发展需求等方面的思考,北京市朝阳区白家庄小学完善了基于"尊重"理念的课程目标体系,建构了"三类一中心"的立体课程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9.
将数学教学置于课程视域下,教师必须具有强烈的课程意识,对"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等诸多问题进行思考。课程视野下的教学整合可采用"学科+"的方式,从目标、内容和方法三个层面进行推进。基于课程视野,立足知识整体开展教学,可以充分发挥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为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推进"教育+互联网"发展,加快数字校园建设,积极探索基于互联网的教学,文章以校本现状和学情调研为基础,开展基于Microsoft Office 365平台的学科特色课程开发研究,以"智趣红数林"课程为例对学科特色课程开发的步骤进行了探索,对相关开展经验作了归纳总结,以期为"教育+互联网"环境下的基础教育阶段学科课程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LCC"新读写素养课程改革是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的具体实践,是一次有益的教学创新尝试。它包括基础课程和拓展课程两个方面。拓展型课程通过学科融合课堂、社会研学课堂两种类型,采用跨学科整合、牧式教学等方式,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生活中学习、运用知识,以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2.
材料力学性能是材料学科的主干课程,如何基于"专创融合"进行课程建设和实践是本文研究的内容。科学和完善的教学团队、实验设备、网络教学平台、实践基地、科研项目支撑等资源是课程建设和实践的基础,而课程建设与实践的具体举措主要有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教材及案例建设、课外学习要求及保障措施,以及考核内容和考核方式多元化。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发展,"融合"成为学校课程建设新的着力点.大概念因具有概括性、关联性、迁移性而为学校课程融合提供了新的视点.基于大概念的课程融合的基本逻辑在于以大概念为"结构支点"推进课程知识、素养、文化三个层次的融合,由此彰显培养"完整的人"的育人意蕴.在实践中,基于大概念的课程融合陷入会弱化原有学科内容...  相似文献   

14.
"学教整合"是基于"学教"对话和"整合"理念的课程重构,旨在创设融合"学、教、资源"等多维要素的整体教学情境,构建"学教共生""学教共在""学教共进"的课程与教学。以职业学校信息技术学科为例,从"课程资源""学习平台""教学情境"三个维度探讨了"学教整合"的策略与路径,并结合课程改革实践进行了效度分析。  相似文献   

15.
针对采矿工程专业必修主干课程"矿井通风与安全"存在的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差、教学与实践脱节等问题,通过改革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充分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和先进教学工具,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践。丰富教学内容,构建"课堂演示、现场测试、课程设计、虚拟仿真"多位一体的课程教学体系。培养教师"教研融合、以教为本"的教学理念,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类似工程学科的教学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学校课程必须在五育并举的理念下,从课程设置、课程结构内容和组织方式等方面进行深刻变革,在做优分科课程的同时,强化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推进跨学科课程融合,充分发挥课程的综合育人价值。课程融合是基于完整生命主体的发展需求,指向全面发展人的育人目标;基于知识融会贯通,指向形成整体性的思维方式;基于育人方式创新,指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化。为此,学校课程着力构建起为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活动一知识一社会”三位一体的课程融合结构框架,通过概念、主题、现象和方法等整合方式,形成学科间融合课程、领域间融合课程和活动融合课程的课程形态,真正实现五育并举、融合育人。  相似文献   

17.
直塘小学坚持"文化育人"的教育观,深化课程教学改革,依托直塘老街优良文化,确立课程改革内涵,结合于学科渗透、学科跨联、非遗社团、主题项目,形成直塘老街课程群,为农村学校开展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的深度整合提供了实践范本,推动融合课程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改革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改革等.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必需打破以学科系统理论知识为主的课程体系,以能力培养为重点,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应建立模块化课程结构;理论应以"必需、够用"为原则,构建科学合理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要进行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改革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融"教学做"于一体.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线上课程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需求加大,"双师课堂"开始在中小学被大量运用.在英语教学中,"双师课堂"可以有效解决外教资源匮乏、英语口语教学水平落后的难题.文章基于小学英语"双师课堂"的实践案例,阐述"双师课堂"实施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策略,以进一步提升课堂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为适应教育变革需要,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基于学校自身资源,探索学科融合的校本课程具有重要意义.学科融合课程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基于学科的相关性、知识的共同性以及思维的共通性,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方法或思维能力等经过选择、加工和融合,并运用在相关领域进行综合性、整体性、开放式教与学的活动.牛栏山一中人文素养融合课程由语文、历史、地理、政治教师为主组成团队,围绕成系列、符合学生生活实际、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选题展开融合课程教学;通过鼓励学生开展课题研究、搭建课程平台等方式,深化融合课程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