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为什么在1937年7月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是偶然还是必然?值得高度关注。分裂华北吞并中国、独霸远东,是日本的既定国策。自1935年起至1937年,日本三度拟定实施"北支明朗化"的处理要纲,三度制定对华全面战争意义上的年度作战计划;在之前和期间,拟定占领中国各地的计划。有了作战计划和占领计划,日本还需要准备和寻找时机。通过广田内阁到近卫内阁,日本到1937年6月上旬建立起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准战时体制"。同时,德国的崛起和《日德反共协定》的签订,使苏联被德国牵制住;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和西班牙内战,使英法等列强被牵制住而无暇顾及远东,日本动手的国际时机成熟。在此过程中,日本逼迫国民政府接受广田三原则,企图不战而亡中国;中国统一进程和抗战准备,使日本如坐针毡。按照既定的作战计划,在成熟的国际条件和国内战争准备下,驻屯军选择战略地点卢沟桥制造了事变。就这样,日本有计划有步骤寻找时机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相似文献   

2.
1937年7月7日的芦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扩大侵华战争、妄图灭亡中国的重要步骤,也是日军全面进攻中国的开端。事变爆发后,日本集中了28个师团的兵力,同时向华北、华东猖狂进攻,企图会师华中,一举打垮我国军队主力。在华北战场上,日军于7月底占领北平、天津后,为扩大华北的战争,以平津为据点,采用大范围外线的速决的战略进攻,沿铁路线长驱直入夺取大城市的作战方针和迂回包围的战略战术,兵分四路,一路由平绥路、同蒲路进攻山西;一路由平汉路进攻河南;一路由津浦路、胶  相似文献   

3.
1937年7月7日,日军向芦沟桥发动进攻,8月13日,日军又制造了八一三事变,向上海发动了进攻,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迫于这种亡国灭种的形势和压力,国民党蒋介石一改过去妥协退让的态度,选择了抗战的道路.7月29日,蒋介石在庐山对记者发表了较为强硬的谈话,表示:“今既临此最后关头,岂能复视平津之事为局部问题,任听日军之宰割,或更制造傀儡组织,政府有保卫领土主权与人民之责,惟有发动整个计划,领导全国一致奋斗,为捍卫国家而牺牲到底,此后决无局部解决之可能.”①8月8  相似文献   

4.
抗战初期,通常指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在这期间,国民党军队主要在日军进攻的正面作战,组织了卢沟桥抗战、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台儿庄战役、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战役,歼敌40余万,在历史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卢沟桥抗战是八年抗日战争第一战。日本侵略者蓄意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于1937年7月7日挑起卢沟桥事件,炮轰宛平城;随后对北平、天津等地的大举进攻,当地中国驻军第29军奋起应战,进行了拼死抵抗,直至7月29日、30日平津相继失陷。这是中国全国性抗战的开始。在疯狂侵略中国华北地区的同时,日军再次对淞沪…  相似文献   

5.
1937年7月29日所爆发的天津抗战,是芦沟桥事变后中国军队对日军大规模主动出击第一战,在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荣的一页。芦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军事侵华的开始。日本军部计划:“在军事行动开始时,速以武力膺惩中国第二十九军”,以便首先达到侵占平津、控制华北的战略目的。为达此目的,7日16日,关东军第一混成旅团开抵密云,19日,日本驻朝鲜军第二十师团开进天津; 29日,关东军第十一混成旅团到达高丽营,对华作战的“临时航空兵团”也迅即编成,并开到锦州、山海关待命出击。天津,是日本华北驻屯军司令所在地,这里驻有日军步兵、炮兵、战车、骑兵、工兵,驻屯军空  相似文献   

6.
在日军制造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背景下,近卫文麿出任首相,是以同意军部发动侵华战争为前提的。他对内阁各大臣特别是外务大臣、陆军大臣、大藏大臣的遴选,着重于如何发动侵华战争。事变爆发后,他几度企图诱降国民政府,使华北"特殊化"。全面侵华战争发动后,他宣称为了建设基于"国际正义"的"真和平"和远东"新秩序","日本唯一的目的是把中国击至屈膝!"  相似文献   

7.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卢沟桥事变,掀起全面侵华战争。当时,在华北一带的日军称“中国驻屯军”,直接制造卢沟桥事变的日本军人是田代皖一郎、牟田口廉也和一木清直。  相似文献   

8.
七七事变期间,身为第29军所部第38师师长和天津市市长的张自忠究竟有怎样的表现?他的所作所为又有怎样的苦衷,以致他一度蒙受"汉奸"的骂名而无法辩白?时至今日,学术界在谈到这段历史时,仍然无法作出恰当的评价。详考史料可知,张自忠服从军长宋哲元之命,留守平津,与日方周旋。1937年7月8日至10日,他和秦德纯、冯治安共同主持大局,在北平与天津同时交涉。7月9日,秦德纯与日方口头约定同时撤军。此后,张自忠具体负责交涉,并与日方签订了7月11日协定和7月19日"细则"。第29军在所谓不追究事变责任、道歉、"共同防共"等问题上先后作了重大让步,以换取日方撤军。7月底日军发起侵占平津地区战役,张自忠奉令留守北平,一方面力图维持冀察政务委员会,另一方面则掩护第29军撤离。史实表明,七七事变期间张自忠的所作所为,是力争在国家领土不失的前提下维护第29军的地位,这才是他"忍痛含垢,与敌周旋"的良苦用心。  相似文献   

9.
一、日军金山卫登陆计划的出笼 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中国驻军奋起回击,正式揭开了抗日民族战争的序幕。继平津失陷后,8月13日,日军对上海发动进攻。日本军部原来设想十天攻占上海、三周夺取南京……三个月灭亡中国。但在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  相似文献   

10.
七七事变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起点,它揭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是抗日战争史上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七七事变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的七七事变,仅指1937年7月7日至7月8日,中日两军正式的交锋。广义的七七事变还包括7月8日到7月30日.中日间交涉和军事行动同时进行。战斗逐渐从卢沟桥扩大到平津一带,直至平津失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