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静 《档案》2022,(5):50-54
针对当前我国口述档案参与社会记忆构建的探索与实践概况,从主题领域、实施主体和开展形式三个角度分析,总结出口述档案对于社会记忆的价值实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思想观念薄弱,档案资源整合差;内容参差不齐,成果形式单一;平台建设有限,开发利用不佳。最后提出基于口述档案的社会记忆构建策略建议:强化档案意识,加强档案资源建设;注重管理规范化,开发多样化成果;完善信息化建设,实现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2.
档案信息资源规划价值取向应该与服务型政府民主政治发展相呼应,构建起基于公众信息权利全面保护、基于社会记忆全面保存、基于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基于自身理想全面实现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3.
档案的作用体系是一个既包含原始性,又高于原始性的、具有历史化凭证价值的历史记录体系。信息时代、经济社会中人对档案意义认识的回归,拓展了档案工作生存与发展的空间,有助于我们在继续关注集体记忆的同时,重视个人及家庭的记忆。为了保证社会记忆的完整与真实,我们必须保证档案记载“人类生存的方方面面”,档案工作要“创造一个反映普通百姓生活喜好、需要的全新的献资料世界”,档案馆藏要反映“人类生活的广阔领地”。要做到这一点,只凭借档案队伍中有限的人员是做不到的,这就要求全社会公民人人要有建档意识,家家要有建档行为,用家庭档案的建设来推动档案事业的全方位发展。  相似文献   

4.
上海大学图书情报档案系周林兴教授新作《面向社会的档案信息资源规划研究》2019年11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系作者主持的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面向社会的档案信息资源规划研究”(项目编号:11CTQ032)最终研究成果。全书除导论外,共分7章,凡28万字。该书从专业的角度分;析了档案信息资源对社会发展的深刻作用,系统地论述了“面向社会的信息资源规划”的内涵及其基本j理论,通过对现状的调查.进一步探究了信息资源规划的评价体系、问责体系和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5.
韩良 《档案与建设》2018,(4):18-20,17
论文首先从当前数字化转向带来新的“真实性”问题出发,探讨口述档案与社会记忆构建的逻辑起点与归宿;其次就口述档案对于社会记忆构建的重要作用以及社会记忆构建对口述档案研究的促进作用进行了探究;最后提出口述档案在社会记忆构建过程中作为多学科参与、融合的桥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社会记忆重构能帮助人们找寻历史及文化记忆,研讨社会记忆重构的档案著录工具及知识关联方法有助于更全面准确实现记忆再现,为数字记忆提供方法支持.首先从档案著录定义及标准引出ICA-AtoM著录工具及其社会记忆重构应用;其次,提出档案数据化趋势下社会记忆重构面临的新需求;最后,提出融合档案著录及知识关联的社会记忆重构路径.研究结果发现,档案著录可以作为社会记忆重构的工具,但以检索为目标的档案著录项目不能满足记忆重构内容的具体化和细粒度化;在档案数据化趋势下,知识关联是更好实现基于档案数据的社会记忆重构所应该考虑的关键环节;可考虑在档案著录工具基础上加入语义分析等技术,获取社会记忆逻辑要素及其语义关系,形成社会记忆的知识关联,支持记忆重构及再现.  相似文献   

7.
从实践角度总结“十三五”期间我国企业档案工作所采取的一些值得总结的手段、措施和做法,找出若干规律性东西,在“十四五”规划中运用,从而促进企业档案事业更好地发展;基于对“十三五”期间有关工作的总结,对“十四五”企业档案工作从实践角度作了展望.分析了“十四五”企业档案工作可能的特点、方向及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普法主体、内容、对象、形式和效果角度分析全国档案“七五”“八五”法治宣传教育规划内容,发现档案普法呈现出特色化、生态化,从注重“法治精神”到“法治素养”的演进特征。档案普法应重视整体性与系统性,以推动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宗旨,以提升公众法治素养为目标,构建以《档案法》为基础的内容体系、以数智技术和法治文化为驱动的传播体系、多维度的动态监测体系。  相似文献   

9.
近日,省档案局组织开展的全省档案事业发展规划“十二五”中期评估工作正式结束。评估组认真听取各地关于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执行情况的汇报,详细了解规划所确定的档案登记备份、档案文化建设、档案馆基础设施建设、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资源体系建设、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档案法制建设、发展环境建设等重点任务的推进情况,实地查看了档案服务窗口、乡村记忆基地和企业记忆示范点,并对下一阶段的规划执行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一要强化规划意识,继续大力推进档案馆基础设施建设。根据不同情况,提出有效措施,按照规划要求落实档案馆新馆建设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二要继续实施两大战略,更加关注档案基础工作,将档案基础业务工作做深做细,加强档案室工作,提升村社区档案工作,抓好重点项目档案工作。三要加强档案资源体系和利用体系建设。实现档案资源翻番目标,促进档案利用体系与信息技术相融合,以“异地查档、跨馆服务”为契机,深化信息平台建设,加强风险防控。四要坚持依法治档理念,争取开放共赢局面、提升档案工作内涵,打造浙江档案工作的升级版。  相似文献   

10.
意义阐释作为意义再生产的核心,与红色档案记忆再生产有着天然的逻辑关联,具有把红色档案记忆“重新现实化”、积聚释放红色记忆能量、推动红色档案经典化的时代价值。文章从政治、历史、思想、教育与文化五个维度分析红色档案记忆再生产中的意义阐释,并从抓准核心意义,合理规划布局;争取多维展现,增强阐释表现力;坚持持续性阐释,巩固延长成效三个方面提出加强红色档案记忆再生产中意义阐释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1.
从社会记忆观的角度看待档案和档案工作,会有新的工作思路和工作策略,本文从档案与社会记忆的关系入手,从社会记忆的保护者、传承者、选择者、建构者的视角,阐述了档案工作五个方面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2021年是我国《“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首发之年,《规划》提出我国档案事业前四项发展目标是“档案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档案资源建设迈出新步伐、档案利用服务达到新水平和档案安全防线得到新加强”;前四项主要任务是“全面推进档案治理体系建设、深入推进档案资源体系建设、档案利用体系建设和档案安全体系建设”。巧合的是,综览2021年国际档案界,档案事业发展的成绩与困境也体现在“治理、资源、利用和安全”四大体系中。2022年伊始,笔者基于2021年《中国档案》专栏“国外档案新闻集萃”,结合其他途径查找的国外档案新闻,依照四大体系的顺序,回顾总结2021年国际档案界的特点并展望趋势。  相似文献   

13.
记忆、注意与档案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首先探讨了记忆问题 ,认为作为人类体外记忆的档案也遵从“遗忘曲线” ;其次 ,从注意与注意力的角度 ,划分了主体的3类注意 ,以及与之相关的3类档案和3类档案需求 ,并随之分析了3类档案利用 ;再次 ,探讨了档案间接利用、档案价值鉴定与档案利用率等问题 ,认为档案利用率与“遗忘曲线”有着惊人的相似 ,即两者都遵从负指数规律  相似文献   

14.
建立“两个体系”,即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建立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是我去年秋天开始提出来的。从那时起,我就开始琢磨,档案的最大价值应该是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各种需要,档案工作的终极目标应该是为社会中最大多数人提供他们需要的档案服务。这就需要做到两点:第一点,档案资源体系应该覆盖所有被档案记载过的人,否则,有的人在档案资源中就是空白,当他需要利用有关他的档案时,捎案工作者就无法满足他的需要;第二点,档案利用体系应该方便所有想利用档案的人,否则,即使档案资源中有他想利用的档案,他的利用愿望也会落空。  相似文献   

15.
如何构筑更加全面的社会记忆已成为档案工作者新的视野和使命,也是社会对档案领域的新诉求。文章从体制内档案记忆资源与体制外档案记忆资源并重、传统记忆资源与电子记忆资源并举、中心记忆资源与边缘记忆资源兼顾、精英记忆资源与民众记忆资源互补四个方面分析,提出新时期档案记忆资源体系构筑的规则要求。  相似文献   

16.
如何构筑更加全面的社会记忆已成为档案工作者新的视野和使命,也是社会对档案领域的新诉求。文章从体制内档案记忆资源与体制外档案记忆资源并重、传统记忆资源与电子记忆资源并举、中心记忆资源与边缘记忆资源兼顾、精英记忆资源与民众记忆资源互补四个方面分析,提出新时期档案记忆资源体系构筑的规则要求。  相似文献   

17.
受后现代主义影响,质疑档案客观性的声音中尤以档案记忆观中对权力和档案关系的研究为甚。文章首先简述了质疑的滥觞与后患,然后基于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视角从理论角度对质疑档案客观性的声音进行思考,认为档案及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主观性与客观性并非水火不容,主观性更不是对客观性的“玷污”,通过戳破质疑的“纸老虎”为档案正名。  相似文献   

18.
如何运用和组织公共档案馆馆藏资源以发挥档案“记忆属性”,成为近年来档案界关注的重点.论文从社会记忆理论这一社会学概念着手,结合天津市档案馆工作实践,指出凝结社会记忆的关键在于重视“完整地把现在保存为过去”和“从档案中认识完整的过去”,从而多渠道补充馆藏;关注地区特色,形成特色馆藏;以编研成品体现馆藏成果.  相似文献   

19.
档案是社会记忆建构的重要载体。档案伦理作为规范档案主体行为的道德准则,可为社会记忆的合理建构提供内在指引。结合档案伦理与社会记忆建构的基本概念,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档案伦理对社会记忆建构起正向促进作用的同时,社会记忆建构活动也在不断充实档案伦理内容。基于档案伦理与社会记忆建构的内涵及二者间的关系,文章从档案主体、正义、技术与法理四个伦理维度出发探索社会记忆的建构路径。  相似文献   

20.
《建设项目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暂行办法》的施行,标志着我国建设项目档案管理迈进了以电子档案为主的后保管时代;后现代主义哲学家德里达关于记忆的档案化理论对建设项目电子档案管理具有指导意义.论文从档案形成者角度提出的“原始信息档案化”,从电子档案形成主体和原始信息两个源头保证电子档案的真实性,其本质是对信息的实时采集和标准化管理,关键是法规遵从性机制与透明化体系的契合,目标是形成真实、完整、全息的电子档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