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师生关系作为学校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直接关系到学生成长和教育质量。良好的师生关系具有尊师爱生、民主平等、和谐互动等基本特征。记住学生的名字是教师对学生最基本的尊重,但现实生活中,许多教师很难做到这一点。因此,我们要从记住学生的名字这样的小事做起,将教师与学生互相尊重落到实处,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2.
邢华 《湖北教育》2006,(6):60-60
曾经有一位教育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不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就没有教育文明。”在新形势下,我们应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即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互相信任、彼此沟通、互相理解、互相尊重的朋友关系,这是一种和谐、平等、有促进性的良好师生关系,但这种师生关系是需要精心培养与呵护的。在平时的工作中,发现有的学生经常与教师唱“对  相似文献   

3.
建立良好的、平等的、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 ,是教育成功的基本条件。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师首先要有民主作风。青年学生处于身体发育的青春期 ,他们的情绪常常动荡不定 ,常常感到寂寞和孤单。这一阶段的学生更需要别人的爱和赏识。教师 ,尤其是班主任 ,应用“以爱育爱”的教育理念 ,使学生在爱中学会爱 ,在尊重中学会尊重 ,在理解中学会理解。学生需要爱 ,就如花木需要雨露 ,教师应努力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 ,用爱心浇灌我们的学生。一位外国教育家说过 :“教育的全部技巧就在于爱。”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同样的一件事 ,教师采取不同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如何处理师生关系的问题,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基础。现代教育思想告诉我们:师生关系和谐友好,学生才会乐于接受教育,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学生才有可能被培养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如何构建尊重、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是实施新课程教学工作中值得我们教师认真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从长期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以下几点体会:一、爱学生是建立尊重、平等师生关系的前提陶行知先生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便没有教育。”确实,没有诚挚的爱,就没有成功的教育。热爱学生是教师应…  相似文献   

5.
师生关系作为学校生活中的一个最基本的人际关系,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效果.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身体力行的一项重要任务.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中,学生才能体验到民主、尊重、理解与关爱,同时受到激励、鼓舞,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6.
在新的教学理念中,“尊重、关爱、平等、博学善教”是增强师生之间情感的纽带,沟通师生之间心灵的桥梁,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保证,“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理念的实现,愿我们教师与学生之间能永携尊重、关爱、平等之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相似文献   

7.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营造畅所欲言的氛围。罗森塔尔效应证明了建立民主、平等、合作、信任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调动起来,能给予教师以理解和尊重,能激发教师的热情,使之更能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可见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为课堂教学系统运作创造一个好的心理氛围。课堂教学中,学生不仅是“教育的主体”,更是“积极和创造性”的权力主体。教师要以平等相待来体现民主,尊重学生的想法,肯定学生思维中的合理因素,让每个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给学生充分发展的机会,并且相信“人人皆是创造之人”,以积极的期待来促进学生的发展,使自己不…  相似文献   

8.
包媛媛 《考试周刊》2014,(10):184-185
师生关系是学生学习生活中最主要的一种人际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化为强大的教育动力,促进学生形成健康心理,激励学生不断自我完善,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作者结合班级实例,从关心热爱学生、民主平等对待学生、尊重理解学生三个方面,阐述对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一、新课改中师生关系的特征新课改从“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出发,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性,那么与之相适应的师生关系的特征应是:1.理解、信任、尊重。相互理解、信任、尊重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保证。教师理解、信任、尊重学生是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前提。教师只有体验学生的内心世界的喜、怒、哀、乐,尊重学生的权利,让学生在成长中去判断、选择、思考、探索,才能做到“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2.平等、友爱、合作。教师与学生的人格是完全平等的。教师不再居高临下地教导学生,而是学生的引路人、朋友、合作者、谦虚的倾听者…  相似文献   

10.
张元华 《湖南教育》2005,(16):35-35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和实行,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有一种良好的师生人际关系氛围来支持它。良好的师生人际关系不仅是提高教育效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还可以融洽师生关系,增进师生间的情谊,突出教师的个人魅力,增强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影响力和感染力。因此,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人际关系对于推动新课改是十分必要的。为此,我们在实践中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宽容与尊重。民主、平等的标志是尊重。尊重学生,就要学会宽容与接纳学生。宽容即理解,是对学生人格自尊心的一种特殊尊重。有人这样透视教师的宽容,很值得思考:教师对学生的内…  相似文献   

11.
学校教育最重要的两大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在学校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是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它影响师生之间教育信息的相互传递,也影响教育的整体效果,良好的师生沟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对于师生关系,我们既把它当作一种手段,挖掘其工具性价值,更重要的是把它当作一个目标,通过师生间有意义的健康的交往,努力形成良好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本课题研究将围绕教师如何应用各种沟通技巧与学生达成良好人际关系这个问题,通过探讨初中师生沟通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力求建立新型的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接纳的师生关系,以此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1寻找师生间的沟通点师生间融洽的感情是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是当前教育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师生间的沟通点是建立新型的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发展融洽的师生感情的桥梁,因为班主任工作的对象是学生。德育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作,没有一个朋友式的平等师生关系,德育工作是很难取得成效的。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主要靠教师去培植去建立。班主任一定要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了解是基础,理解是关键,尊重是动力。那么怎样沟通呢?  相似文献   

13.
师生关系作为学校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直接关系到学生成长和教育质量。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是师生共同的愿望,也是教育改革的需要。通过对目前中等师范学校师生关系现状的调查分析,发现中师学校师生关系的主流是好的,但也确实存在教师的民主意识欠缺、师生之间交往不多、师生情感距离扩大等一些不能回避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建立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的途径应是:教师要积极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增进学生的信任感;学生也要严格要求自己,尊重、理解教师;学校应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  相似文献   

14.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它突出强调了建立师生之间的人格平等关系的重要性。因此。我们老师应该确立面向全体学生,尊重理解、平等对待学生的教育理念,把尊重的话语送给每位学生,把和谐的微笑展现给每位学生,  相似文献   

15.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让班集体真正成为一个牢固紧密的,具有凝聚力的整体,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是极为重要的。要做到这点,教师一定要自觉地用“尊重”和“理解”这两把钥匙,去打开同学们的心扉。 马卡连柯说得好:“我们的基本原则永远是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爱默森也曾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权力,和他们坦诚相待,平等交往。  相似文献   

16.
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是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必然要求:只有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才能创设轻松愉快的教育氛围,才能创造宽松的创新教育环境,才能尊重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才能为学生营造“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精神环境,作为师生关系主导方面的教师,应为创建新型师生人际关系作出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7.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首先应当做到的是热爱学生,热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平等对待学生,重赏识教育,多鼓励、少批评,而且要经常换位思考,用尊重、平等、爱护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相似文献   

18.
王永 《教书育人》2006,(10):34-36
现代社会,民主不仅是一种国家制度,也是一种意识,是一种生活方式。在教育生活中,师生关系的民主不再仅仅指教师对学生管理方式的民主。笔者认为,民主型师生关系应是师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有效互动建立起来的以“平等、自由、爱和尊重、对话”为内涵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主体性教育背景下,师生关系是一种人际关系,师生交往遵循民主平等的人际交往原则。听、思、说,是我们做人的基本标志和基本权利,讲授法中民主平等地对待学生,就是要尊重和实现学生相应的权利,辨证统一地处理讲—听关系,这能根治“一言堂“或”填充式“,从而使讲授法焕发出新的教学生命力。  相似文献   

20.
素质教育呼唤新型的师生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吴敏 《上海教育》2000,(9):10-12
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决定》明确地要求教师“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人格,因材施教,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以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那么,素质教育为何呼唤且呼唤怎样的新型师生关系呢?本文仅从教育人本论、学生主体论、情感教育、学生创造力培养四个角度就此进行一些粗浅的论述。一、师生关系概述师生关系,即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的一种人际关系。在学校众多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师生关系是一对最基本的关系,它制约着师生之间的全面合作,对提高教学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