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服饰具有蔽体御寒、审美、职业、身份地位、教化等多种功能。士人作为中国古代等级社会中的一个重要阶层,其服饰表现出更为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士人的服饰强化了其身份认同,反映出士人对儒家道德伦理的尊崇以及对儒家等级制度的自觉维护。  相似文献   

2.
身份现象作为中国社会的一种传统行为和传统文化的积淀现象,今天依然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社会成员的行为方式。身份现象能够“再生产”出社会关系、社会互动模式等社会现象,能够带来价值增值,从这种意义上讲,身份是一种资源,是一种社会资本。在现代中国社会中,身份意识、身份情结促生了身份的社会资本属性,并且作为一种潜在的行为规则体系长时间、持续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对身份的研究有利于构建和谐的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3.
郑付霞 《学周刊C版》2010,(5):191-191
在小说创作中,服饰意象可以是叙述故事、结构情节的载体,也可以体现人物的身份特征、社会地位,展现人物的性格和命运变化。诚如张爱玲所言:“衣服是一种语言,是表达人生的一种袖珍戏剧。”一个优秀的小说家,他所塑造的每一个成功、典型的文学形象往往都离不开生动、鲜明的服饰描写。这在小说创作中不乏优秀的范例。  相似文献   

4.
服饰是非语言交际的一种重要形式.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服饰不仅体现了人物的社会地位,还是人物情感的表露及性格特征的写照.文章拟从定位人物身份、刻画人物性格及体现人物审美观念三个方面解读文学作品中服饰的非语言交际功能.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高中文言课文中出现的众多古人的服饰形状、质地、色泽等进行辨析 ,从多姿多彩的服饰来认识不同人物的身份和思想品行 ,以便更好地为高中语文教学服务 ,让学生切实掌握古代服饰知识  相似文献   

6.
服饰拾趣     
五千年的华夏文明灿若星辰,我国的古代的服饰作为一种文化一直被人们不断地研究探讨。古代服饰根据颜色、材料或质地等特征,显示了不同着装的尊卑贵贱和性别职业,故不少服饰词语成为某类人物的代称,有的甚至沿用至今。现撷取一部分,以飨读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服饰繁复,在长期的发展演变进程中,服饰被赋予了多重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从冠、冕两种头衣的源起和构成中,透视出强烈的社会意义和制礼色彩,成为了地位身份名分的标志,成为了庄严高贵体面的一种象征。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古代的服饰作为一种文化一直被人们不断地研究探讨。古代服饰根据颜色、材料或质地等特征,显示了不同着装的尊卑贵贱和性别职业,故不少服饰词语成为某类人物的代称,有的甚至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高中文言课文中出现的众多古人的服饰开头、质地、色泽等进行辩析,从多安多彩的服饰来认识不同人物的身份和思想品行,以便更好地为高中语文教学服务,让学生切实掌握古代服饰知识。  相似文献   

10.
军戎服饰作为一种物质产品,除了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外,它还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本文以中国古代服饰文化为背景,中国古代传统审美思想为依据,挖掘中国古代军戎服饰中深层的文化内涵,说明了军戎服饰中所蕴含的特殊的审美思想和精神指向。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自建语料库,以Martin和White的评价理论为理论基础,研究社会性别身份在服饰话语中的建构作用,进而揭示社会性别身份与社会文化环境相互作用的关系。研究发现,在不同性别的服饰话语中,态度、资源各类别的使用频率存在较大差异。这些差异既表明社会环境对话语的影响,又解构话语对维持社会性别身份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考试》2007,(8)
叙事性文学作品中,在对人物进行外貌描写时,往往要描写人物的服饰。服饰是一个人经济条件、社会地位、身份职业的外在体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世界,进而表现作品的主题。服饰描写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3.
宦官是中国古代专制主义帝制的产物。他们作为我国古代社会一类特殊人物,利用其特殊身份,干预国家政治,对我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在文学作品中也有反映,如《三国演义》创作中,罗贯中紧扣历史脉搏,对东汉末年及魏、蜀、吴三国宦官专断擅权、误国殃民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描绘,刻画了他们的行为特征,开创了历史演义小说描写宦官的先河,影响甚大。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社会服饰经过原始图腾、商周"礼"制影响下的发展和完善,最终于在先秦儒道互补的哲学、美学思潮中,确立了中国古代社会服饰的基本服饰风格,以直线裁剪、平面展开、强调线形和纹饰的抽象寓意性语言,表现社会政治、伦理观念和天人合一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尚黄习俗成因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尚黄习俗的起源与原始崇拜有关,在其发展过程中,受到五行说及黄老之术的重要影响。黄帝是这一习俗的创始人。黄色,从作为祭礼服饰的专用色开始,再成为昭示国运的专用色,最终演化为帝王的御用色,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过重要影响。透视这一习俗的演化过程,可以清楚地认识中国古代尚黄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流的文学大师摩肩接踵,群星灿烂。他们创造了辉煌的文学艺术。这其中,女性文学大师极少。原因不难理解:中国古代社会,女子没有身份地位,不能参与社会实践。她们成功的机会和释放的才华都受到极大的限制。  相似文献   

17.
有句俗语说得好:“人配衣裳马配鞍。”服饰是人的身份、性情、风度、处境的表现与标志。中国古代画家画人物,“头脸儿”是最需下功夫的部分,其次便是“衣纹”。善于绘画的曹雪芹在《红楼梦》中非常重视人  相似文献   

18.
语码转换作为一种普遍存在于世界范围内的社会语言交际现象,在交际过程中,它可用作一种社会指针,标记或构建交际双方的社会身份,这是源于语言与社会辩证统一的构建关系。因此,人们在交际过程中可以通过语言的选择和转换实现社会身份的构建。  相似文献   

19.
国家形象传播的一种途径就是通过对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塑造的翻译呈现到全世界范围内。《诗经》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元典,是对中国古代形象的一种浓缩呈现。为了使西方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中国译者深入到《诗经》翻译研究中,尽力呈现真实的中国古代形象。一方面通过对《诗经》弃妇和轻女社会现象的翻译,突出地呈现了中国古代女性身份卑微、地位轻贱的社会形象;另一方面通过对男子强娶和一夫多妻社会现象的翻译,呈现出完全与女性形象对立的男性霸权和拥有社会绝对权的尊贵形象。中国译者的翻译在形象学视阈下更深入、更真实地诠释了中国古代形象。  相似文献   

20.
服饰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民族文化的重要标志,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代的文化风俗现象,是政治、经济、心理、习惯等因素的综合表现。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符号,其演变离不开各个时期文化思潮的影响。中国近代社会思潮对服饰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由引起中国社会变动的太平天国运动、维新运动、辛亥革命三次主要事件为契机,引发服饰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