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槲皮素对金属离子具有强烈的螯合作用。本文研究表明在pH4.6的HAc—NaAc缓冲液中,槲皮素能与Cu(Ⅱ)形成稳定的配合物,在紫外光谱中其吸收带Ⅰ比单独槲皮素红移了59nm。采用等摩尔连续变化法测得槲皮索-Cu(Ⅱ)配合物的配位比为2:1,采用平衡移动法测得配合物的稳定常数为2.0410^8。并初步探讨了槲皮素与Cu(Ⅱ)配位的部位是30H~4C=0。  相似文献   

2.
在一定浓度硫酸铵存在的条件下,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水溶液能形成盐水相与聚合物固相。实验研究了Cu(Ⅱ)、Pb(Ⅱ)、Cd(Ⅱ)、Cr(Ⅱ)与邻苯二酚紫(PV)形成的配合物在聚乙烯吡咯烷酮盐水萃取体系液固两相中的分配行为。探讨萃取酸度、硫酸铵浓度和萃取剂用量等条件对金属离子萃取率的影响,通过控制一定的条件实现Cr(Ⅱ)与Cu(Ⅱ)的定量萃取分离。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以环庚酮缩氨基硫脲(HL)为配体的非水溶剂中,用Cu、Fe、Zn金属做阳极,首次用电化学金属阳极氧化法合成了环庚酮缩氨基硫脲(HL)与Cu(Ⅱ)、Fe(Ⅱ)、Zn(Ⅱ)的金属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摩尔电导等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单核Ni(Ⅱ)大环配合物和Gd(Ⅲ)-Ni杂核配合物.运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喷雾质谱等手段进行了表征.研究了杂核配合物4-300K磁性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实验结果显示xmT值随温度(T)降低而增大说明配合物分子内Gd(Ⅲ)和Ni(Ⅱ)之间可能呈铁磁性偶合.  相似文献   

5.
铜(Ⅱ)-普利沙星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普利沙星与铜(Ⅱ)结合后与DNA分子的相互作用机理.[方法]利用紫外光谱、循环伏安法研究普利沙星与Cu(Ⅱ)的结合作用及形成配合物的配位比;运用荧光光谱、循环伏安法、黏度测定、盐效应等方法确定普利沙星与cu(Ⅱ)形成的二元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方式及结合常数.[结果]普利沙星与Cu(Ⅱ)以2:1形成二元配合物.通过静电和部分嵌插方式与DNA相互作用,结合常数为9.71×105L mol-1.[结论]普利沙星与Cu(Ⅱ)形成的二元配合物和普利沙星相比,与DNA的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铅(Ⅱ)-胱氨酸-甘氨酸体系在悬汞电极上的吸附伏安特性。在0.001mol/L甘氨酸溶液中(pH=8.2),加入铅(Ⅱ)溶液后,使胱氨酸的峰电流增大,最佳实验条件下,该峰电流与优氨酸浓度在3.3×10-8~1.0×10-6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过3.3×10-9mol/L。通过对该峰的性质及反应机理的研究,证明此峰为配合物吸附还原峰,吸附反应物为铅(Ⅱ)与胱氨酸形成的1:1配合物,电机反应为二电子还原。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金属离子Mn(Ⅱ)与L-谷氨酸(Glu)二元体系形成配合物的循环伏安行为的研究,探讨摩尔配比、pH值、扫描速率、支持电解质、电极各种因索对峰电流的影响,试图运用循环伏安法探究配合物扫描的最佳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当Mn(Ⅱ)与Glu的摩尔配比为1:2、pH=3.33、扫描速率v=26mV/s、KNO3为支持电解质,铂电极上EMn(Ⅱ)与Glu配合物电极反应的峰电流之比(I_pa/I_pc)最大,此为最佳实验条件.  相似文献   

8.
2-巯基-4,6-二甲基嘧啶与其钴(Ⅱ)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合成了2位杂原子取代的2-巯基-4,6-二甲基嘧啶配体及其钴(Ⅱ)固态配合物,通过紫外光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DSC差热分析、元素分析,推测出配体和配合物可能的组成和结构。  相似文献   

9.
该文研究了铁(Ⅲ)-钴(Ⅱ)-邻菲罗啉体系的显色反应,pH=4.0时,铁(Ⅲ)、钴(Ⅱ)、邻菲罗啉间生成红色配合物,其吸光度稳定,在3小时内无显著变化。配合物的λ_(max)=510nm,ε_(510)=1.0×10~4L·mol~(-1)·cm~(-1),钴含量在0~8μg/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此方法的变异系数为0.55%。  相似文献   

10.
制备了三乙烯四胺缩水杨醛Schiff碱(H2L)及其Cu(Ⅱ)的双核配合物.用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差热和热重分析等方法对该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配合物是1:1型电解质,其组成为[Cu2(Cl)(H2O)L]Cl.  相似文献   

11.
在甲醇水混合溶剂中合成了标题配合物Cu2(α-furoic acid)4(H2O)4,测定了其晶体结构,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晶胞参数a=1.0106(4)nm,b=1.046(6)nm,c=2.00790nm;β=91.118(8)°,V=2.646(2)nm3,Dc=1.619g/cm3,Z=4,F(000)=1306.最终偏离因子R1=0.0567,wR2=0.1676,两个Cu(Ⅱ)由四个呋喃甲酸根桥联且其端位各有一个水分子配位,形成一个具有畸变的四角锥形配位环境.配合物中Cu(Ⅱ)-Cu(Ⅱ)间具有一对称中心,其Cu(Ⅱ)-Cu(Ⅱ)的间距为0.2637nm,结合晶体结构对配合物进行了电化学性质研究.  相似文献   

12.
新制大环四胺与酚类物质可形成Zn(Ⅱ)配合物。6-(2'-羟基)-苄基1、4、8、11-四氮杂环十四烷(LA)和6-(2'-羟基-5'-溴)-苄基1、4、8、11-四氮杂环十四烷(LB)和 6-(2'-羟基-3'、5'-二溴)-苄基1、4、8、11-四氮杂环十四烷(Lc)确定可作为4-硝基苯酚乙酸盐(NA)的水解催化剂,pH=5时,含酚环与ZnL1:1配合,在 10%CH3CN溶液中,298K=0.10mol/dm3KNO3和pH=7.0-9.5时,对 Zn(Ⅱ)配合物进行动力学研究表明,配位酚是一种好的亲核试剂,对NA的水解有良好的催化性能,水解速率遵循方程式V=(Kcat[配合物] KoH[OH] K0)[NA]。  相似文献   

13.
本文合成了水杨醛缩邻氨基酚的几种新的金属配合物,并进行了摩尔电导、红外、元素分析等表征,结果表明水杨醒缩邻氨基酚与Zn(Ⅱ)、Ph(Ⅱ)、Mn(Ⅱ)、Co(Ⅱ)形成2:2型中性配合物。  相似文献   

14.
以姜黄素、碘甲烷和四氯铂酸钾为原料,制备了姜黄素类铂(Ⅱ)配合物,经红外、紫外光谱和元素分析确定目标化合物结构.并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和循环伏安法(CA)测定其与DNA作用.结果显示姜黄素类铂(Ⅱ)配合物与DNA的作用较强,作用模式为嵌插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采用可见光谱(VIS)及酶活性测定等方法,研究铜锌超氧化歧化酶 (Cu_2Zn_2SOD)与精氨酸钴(Ⅱ)(Co(Arg)n)的直接相互作用以及外加精氨酸钻(Ⅱ)的量、溶液pH值对此类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水溶液中原酶活性中心处的Zn(Ⅱ)离子可被外加的精氨酸钻(Ⅱ)部分诱导、交换出来,而溶液中外加的 Co(Arg)n中的 Co( Ⅱ)进入酶的活性中心,形成“Co-SOD”酶衍生物,并相应影响了酶的催化活性.与此同时,外加精氨酸钴(Ⅱ)的量、溶液pH值对此类相互作用进行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合成了4种Schiff碱锰(Ⅱ)金属配合物:水杨醛缩对-甲基苯胺合锰(Ⅱ)、水杨醛缩对-氯苯胺合锰(Ⅱ)、水杨醛缩对-硝基苯胺合锰(Ⅱ)及水杨醛缩苯胺合锰(Ⅱ).并用元素分析、原子吸收光谱、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加以表征.以这些锰(Ⅱ)金属配合物作为仿加氧酶的模型化合物催化环氧化2-辛烯,讨论了配体结构、pH值变化、反应温度等对催化环氧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在KOH介质中,在聚乙烯酸(PVA)存在下Cd(Ⅱ)离子与1-(4-硝基苯基)-3-[4-(苯基偶氮)苯基]-三氮烯(Cadion)形成1:2配合物,其配合物最大吸收位于530nm处,而使空白试剂最大吸收波长530nm处吸光度下降.利用Cadion试剂的褪色测定微量镉.该法测镉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530为1.57×105L·mol-1·cm-1,镉含量在0~12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方法应用于铅渣中微量镉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合成了一个新的钌(Ⅱ)多吡啶配合物[Ru(dmb)2(ipbd)](ClO4)2[dmb=4,4′-二甲基-2,2′-联吡啶],ipbd=2-(6,9-二氧环己环苯基)咪唑并[4,5-f]邻菲咯啉,用元素分析、电喷雾质谱、^1H NMR对该配合物进行表征;用电子吸收光谱、粘度测试研究配合物与DNA作用。此外也研究了配合物清除羟基自由基的能力。实验结果表明配合物[Ru(dmb)2(ipbd)](ClO4)2与DNA之间通过插入模式结合。  相似文献   

19.
利用3,5-二氯水杨醛与4-氨基安替比林,通过缩合反应,合成3,5-二氯水杨醛缩-4-氨基安替比林希夫碱配体(HL),配体与CuCl2·2H2O、Zn(Ac)2 ·2H2O,利用溶剂热反应合成两个新型的希夫碱配合物[CuL2](配合物1)和[ZnL2](配合物2)。对合成的配合物进行了红外光谱、热重分析、PXRD表征,用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配体(HL)、配合物1和配合物2的分子结构,单晶衍射分析结果表明,配体(HL)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配合物1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c,配合物2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配合物1是四配位的四方形结构,配合物2是扭曲的六配位的八面体结构。MTT法检测了配体(HL)及配合物对3种人体肿瘤细胞株(MDA-MB-231、CNE-2Z、A-549)体外抗肿瘤活性。检测结果显示,配合物对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明显比配体好,配合物1对MDA-MB-231细胞和C...  相似文献   

20.
以水杨醛及其衍生物和乙二胺、邻苯二胺为原料合成5个水杨醛亚胺(席夫碱)配体L_1~L_5,进一步与六水合硝酸钴反应合成了5个Salen Co(Ⅱ)配合物C_1~C_5,用~1H NMR、IR分别对配体和配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测定了5个Salen Co(Ⅱ)配合物的摩尔吸氧量,研究了载氧性能与结构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合成席夫碱的适宜条件为醛胺物质的量之比2∶1、溶剂无水乙醇用量40 mL、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2.5 h,此条件下L_1产率最高,达到81.4%。在配体与硝酸钴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5、溶剂用量为60.0 mL、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3 h条件下合成5种配合物,收率皆在80%以上。Salen Co(Ⅱ)配合物载氧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C_5C_2C_1C_4C_3,配合物的载氧量与配体取代基的电子效应、空间效应及体系的共轭程度有关,配体的电子云密度大、共轭程度高,配合物载氧量就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