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始有终     
“有始有终”这句话出自《魏书》。更早的写法是“有始有卒”。《论语》里有这样的话:“有始有卒者,真为圣人乎?”意思跟有始有终一样,都是说:做事情能够从  相似文献   

2.
“土崩瓦解”这个词,《中国成语大辞典》 的解释为:“像土倒塌,瓦碎裂,比喻彻底垮 台。”所引的书证,无论出自《鬼谷子》、《史 记》,还是出自《晋书》、《宋史》,大致都是这个 意思。  相似文献   

3.
《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和他的一些学生的言行的书。《论语》的“论”念lún,是编集起来的意思,“语”就是语言的意思。把这两个字串起来说就是:将有关言论编纂成书。关于《论语》书名的这种解释,很早就有人说了。班固的《汉书·艺文志》说:“《论语》  相似文献   

4.
“三人行,必有我师”出自《论语》,是古代大学者孔子说的一句自谦的话.孔子很有学问,但他很谦虚,自称与任意两人同行,他们中间一定有一个人可以做自己的老师.下面从数学的角度来分析这句话.  相似文献   

5.
鲁镇咸亨酒店的酒客拿孔乙己寻开心,出他的丑,丢他的脸,揭他的短,说是“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争辩时用了《论语》上的话:“君子固穷.”初中语文课本第五册的编者同志注释道:“君子固穷”语出《论语》,意思是“君子”能够安于穷困.固,安守.——见《课本》第37页注释.按:这个注释虽有所本,不少公开的出版物上对这句话也有类似的注释,但却是误解,我们不取.现将理由申说如下:  相似文献   

6.
什么叫做“因材施教”呢?《现代汉语词典》解释:“针对学习的人的能力、性格、志趣等具体情况施行不同的教育。”“因教施教”这一典故出自《论语·先进第十一》: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  相似文献   

7.
“《论语》是一本子书,《论语》是孔门的谈话记录,有些是老师的话,有些是学生的话。我们读这本书,是听他们聊天,不必一本正经,或激动得直哆嗦。”“我把《论语》当经典,是当子书的经典,今天更适合我们阅读的经典,不是孔子时代的经典,子书是当时的白话。”  相似文献   

8.
现在很多人都以为“三思而后行”是孔子的主张,其实这是误解。恰恰相反,孔子是反对三思而后行的。我们不妨看看《论语》原文:“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见《论语·公冶长第五》。)这段话的意思是:季文子要三次考虑以后,才去做某一件事。孔子听到这事,说:“考虑两次,就可以了。”(译文出自人民文学出版社《论语通译》。)由此可见,  相似文献   

9.
辞海一勺     
1.[老而不死是为贼]责骂老而无德行者的话,例见元·无名氏《盆儿鬼》第三折:常言道:老不死为贼.正是你这样人!该语出自《论语·宪问》:“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为贼!’以杖叩其胫.”(意思是:原壤叉开双腿坐着等待孔子.孔子骂他说:“年幼的时候,你不讲孝悌,长大了又没有什么可说的成就,老而不死,真是害人虫.”说着,用手杖敲他的小腿.)  相似文献   

10.
1.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引用孔子《论语》中“__”一句表示要随时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的意思。 2.《论语》中阐明“学”与“思”相互关系的句子是:__。  相似文献   

11.
“教学反思”是时下比较流行的一个术语。什么是教学反思?专家有专家的定义,一线教师也有自己的断想。笔者不揣浅陋,结合自己的学习实践,说一说我眼中的教学反思。断想之一:如何理解反思?一个术语被频繁使用之后,人们往往容易忘却对这个术语原义的追问。“教学反思”在不同的场合,从不同的角度,说话人往往赋予它个性化的含义。这就容易造成他人对“教学反思”这一词语理解的歧义,善意一点讲,也可称之为理解的多元性。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反思”似乎与“反省”或“内省”意思最近,都含有自我省察之意。《论语·学而第一》中有曾子的话:“吾日…  相似文献   

12.
“学而优则仕”出自《论语·子张》,“仩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是孔子的弟子子夏所说的一句话。 如何理解子复的这句话,有两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的“优”字应理解为“优秀”、“优良”,意思是说,做官的要想做得好就必须学习,学习成绩优秀的则可  相似文献   

13.
(课前播放《幽兰操》,生自由读课文.) 一、解题识文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和一本书有关.这本书叫—— 生(齐):《论语》. 师:同学们,《论语》中“论”的意思是“整理、汇编”.“语”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说话”的意思. 师:课文里面有哪些人在说话呢? 生:孔子、曾子、子夏三个人. 师:这些人的名字中怎么都有一个“子”呢? 生:古代称呼男人“子”,表示对其尊敬.  相似文献   

14.
“学而优则仕”出自《论语·子张》。在现代,“优”字时常被认为是“优秀”的意思,因此这句话经常被解释为:“学习成绩优秀就会被提拔做官,进入仕途。”但实际上,“学而优则仕”的意思并不是像人们“望文生义”所理解的那样,“优”的正确意思是“有余力”,它的本意是说:“人读了书如果有余力就该设法去做官。”  相似文献   

15.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语出《论语·泰伯》。朱熹在《论语集注》里说:“鸟畏死,故鸣哀;人穷反本,故言善。”意思是说,鸟因为怕死而发出凄厉悲哀的叫声;人因为到了生命的尽头,反省自己的一生,回归本真,所以说出善良的话。  相似文献   

16.
先秦诸子百家,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儒家。“儒”是什么意思?人们为什么要把“孔子及其《论语》的思想体系”称之为“儒家学说”?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既要从分析“儒”字的原始意义入手,又要看一看孔子及其《论语》思想体系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释“何有”     
《论语六则》其五为: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其中“何有于我哉”一句课本注云:“哪一样我能有呢?这是孔子自谦的话。”其实,这样的解释是不妥当的,现作如下论证。一、“何有”在《论语》中是一种常用的句式,往往用来表示反诘,是一种带有轻蔑之意的说法。如《论语·里仁》:“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何晏注:“何有者言不难。”(《十三经注疏》《论语正义·卷四》)再如:《论语·子路》“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论语·子罕》“子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  相似文献   

18.
萧墙是什么墙有个成语叫做"祸起萧墙",出自《论语》:"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这个成语的意思是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考你一个小问题,你知道萧墙是什么墙吗?请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  相似文献   

19.
《书的故事》(省编11册)中同一个“就”字,随着语言环境的不同,它的含义也不同了。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区别“就”字的不同含义的。现将课堂教学实况摘要如下:师,“鲁迅先生听了他们的话,就离开座位走过去”这一句中的“就”是什么意思?生:这个“就”是“马上”“立即”的意思。师:对!课文中还有三句含有“就”字的句子,看看这三句中的“就”字是不是也是这个意思呢?这三句话是:第一句:卖票工人接过书,只见封面上题着“铁流”两个字,版式跟《毁灭》一模一样,就是厚一点儿第二句:“你就付一块钱,把两本书拿去吧。”第三句:“……他惊叫起来,‘哦,你就  相似文献   

20.
三变语出《论语·子张》:“子夏曰: ‘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杨伯峻《<论语>译注》译为:“子夏说:‘君子有三变:远远望着,庄严可畏;向他靠拢,温和可亲;听他的话,严厉不苟。’”“三变”即三种变化。子夏的话是赞扬君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