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发现力是经过深入研究与探索,敏感地寻求到别人没有看到的新鲜事物、揭示别人没有揭示的内在意义的能力。新闻发现力并非与生俱来的,并和从事新闻工作时间的长短也没有直接的关系。有的人从事新闻工作很长时间,对新闻发现的能力却不一定很强,只是敏感于显性新闻;而有  相似文献   

2.
衡量一个记好与差的一把重要标尺,就是记的“新闻发现力”。新华社总编辑南振中说:“‘发现’是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新闻发现就是把前人没有报道过的新的事物和新发现的规律及时准确地传播出去。”可见,一个优秀的新闻记,第一技能不是写作,而是发现。那么,新闻发现力培养的路径何在呢?  相似文献   

3.
新闻在于发现,只有发现新闻才能写作新闻。新华社原总编辑南振中说:“‘发现’是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者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新闻发现就是把前人没有报道过的新的事物和新发现的规律及时准确  相似文献   

4.
在生活中,并不缺少新闻,缺少的只是发现。新闻是一个不断发现的过程。从来没有发现不了的新闻,只是没掌握发现新闻的方法和思路。如果说发现是看到前人没有看到过的事物、找到前人没有找到过的事物,那么,新闻发现就是把前人没有报道过的新的事物和新发现的规律及时准确地传播出去。因此,我认为影响发现新闻有五大要素:●系统思考与细节观察。系统思考与细节观察,就是要求我们要做到又见树木又见森林。观察是记者发现新事物、探索新规律的最常用的武器。发现新闻能力减弱则是观察意识的淡漠,尤其是处理不好系统思考和细节观察的关系。在采访…  相似文献   

5.
邵奎 《军事记者》2011,(2):72-72
所谓新闻发现力,就是通讯员在具备新闻敏感的基础上,把他人没有发现的新闻及时准确地报道出去的一种能力。新华社总编辑南振中在《记者的发现力》中提到:“新闻工作者善于发现新鲜事物,揭示事物内在规律的能力就是‘发现力”’。那么,通讯员应该如何培养新闻发现力呢?  相似文献   

6.
编辑发现的感觉特质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凌 《编辑之友》2002,(6):35-37
一、编辑发现的感觉内涵 什么是发现?发现是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者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①编辑人员善于捕捉、挖掘新鲜事物,揭示事物内在规律的能力就是编辑的发现力.编辑的发现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在大千世界里,报道选择什么样的事实进行报道,从什么样的角度看待报道对象以及如何挖掘报道对象的新闻价值,这些都是新闻工作进行新闻报道的基础性步骤,它们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新闻发现。发现是指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它的本质特征是“见人所未见,识人所未识”;新闻发现则是指报道主体对进入自己认知范围内的事物有无新闻价值的判断,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发现力”?“发现”是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者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我们把新闻工作者善于发现新鲜事物、揭示事物内在规律的能力称作“发现力”.“发现力”主要表现在善于发现或者找到世界上迄今还没有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广泛传播的、鲜为人知的新鲜事实;善于发现或者澄清社会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重大事件的事实真相;善于发现或者提练出有助于解决当前各种困难和社会矛盾的新鲜经验;善于发现和捕捉给人以启迪的新思想,深刻地揭示改革开放大潮中人们观念上的新变化;善于发现和表现最能体现时代精神、对人们有极大的激励和鼓舞作用的典型人物;善于发现能够体现事物发展规律的新的苗头、新的动向,准确地预测和描绘事物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一、新闻敏感主要特征及重要性新闻敏感的主要特征新闻敏感又被称为是新闻鼻,记者自身对新闻敏感的强弱是对记者发现新闻线索以及能否写出有分量新闻报道的重要前提。新闻敏感自身有着鲜明的特征体现,主要就是能够及时判断某一事实能否在读者当中引发广泛兴趣,并能迅速准确的对某一事实政治意义得到判断。同时能够对预见事物的发展规律趋势有着重要体现,还能够判断同一新闻事件当中的诸多事实的主要  相似文献   

10.
非事件性新闻的报道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事件性新闻报道难度相对较大,却极富魅力。 一般来说,非事件性新闻的主体内容没有完备的事件始末,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没有明显时限,不像飞机失事,丑闻曝光等事件性新闻易于被人直观发现,它所报道的事实的“新闻质”是隐性的——这就决定了它的报道难度,即需要经过细心观察和比较周密的调查研究才能把握,要对事实作分析综合解释评论,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1.
罗睿 《新闻窗》2010,(3):36-37
新闻敏感是新闻采编人员对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新闻事实所蕴含的新闻价值的敏锐感知能力。新闻敏感又称"新闻嗅觉"、"新闻鼻",是记者、编辑发现新闻的一种能力,也是衡量其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志。新闻敏感的表现有三,一是快捷,能迅速地捕捉事物正在或即将发生的最新变化;  相似文献   

12.
所谓“发现”,亦即“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现代汉语词典》)。“发现”的本质在于求新,因而具有创造性的特征。记者对新闻的捕捉,就是一种独特的创造性发现,它比一般人的泛泛观察更敏锐、更深刻、更高级。记者的职业特性决定其不应满足于一般化的肤浅观察,而应致力于创造性的发现。记者贵在具有创造性发现的才能。记者面对的客观世界和具体报道事物,是新闻的本源,是记者创造  相似文献   

13.
非事件性新闻是一种报道难度相对较大却又极富魅力的新闻品类.一般来说,非事件性新闻的主体内容没有完备的事件始末,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没有明显时限,不像飞机失事、丑闻曝光等事件性新闻易于被人直观发现,它所报道的事实的“新闻质”是隐性的——这就决定了它的报道难度,即需要经过细心观察和比较周密的调查研究才能把握,要对事实作分析综合解释评论.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这也同时给新闻工作者发挥主观能动性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即可能以更广阔的题材报道社会生活,以更深刻的笔触反映和干预现实.  相似文献   

14.
反映社会普遍关注 的主题,并引起一定的社 会反响是许多新闻工作 者孜孜以求的。观察近几 年我国和省内一些新闻 精品发现,一个“借”字经 常能出奇制胜。 一、重大主题“借”事 件 新闻是“事”学,善于 把反映重大主题的非事 件性新闻“化”成事件性 新闻往往能产生新闻精 品。依艾丰的话,“吃老百 姓的饭,想总理的事”、 “生活中找点子,理论上 找答案”。 为什么这么说呢? 新闻重在发现,但是 必须看到:新闻发现不同 于科学发现,它对客观事 物的规律性的揭示应当而且必须是通过对新鲜事物的客观报道来体现的。新闻界最忌的文章…  相似文献   

15.
陈栋 《报刊之友》2013,(8):115-116
新闻发现力是新闻从业人员——记者有效及时地判别新闻事件中所蕴含的新闻价值的认知能力,是新闻记者通过自身感官和逻辑思维对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或事实中所涵括的即时性、重要性、突显性、趣味性等构成新闻价值诸要素的职业敏感力,是新闻记者必备的首要素质,也是新闻传播活动得以展开的基础与保证。本文认为,社会责任意识、新闻敏感意识、技巧意识和记者自身素质等对记者的新闻发现力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谭炳燕 《新闻窗》2010,(2):54-54
新闻眼是新闻从业人员新闻敏感的一个形象比喻,记者要有独特的观察事物的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有独特的观察事物的方法。一件别人也许感觉司空见惯的事件.记者却要善于观察思考,从中发现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写成稿子。  相似文献   

17.
新闻摄影是用镜头真实、客观地记录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它既是一种摄影照片的创作,又是一种新闻信息的报道。在“读图时代”,军事新闻图片的视觉冲击力与形象感染力,吸引着无数人的眼球,在新闻传播中具有文字无法比拟的优势。优秀的军事新闻摄影记者总是善于捕捉新闻事实的重要瞬间.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同时使画面具有极强的视觉效应。  相似文献   

18.
新闻评论写作中运用辩证思维,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一、坚持全面地看问题。新闻评论既要看到事物的主流,又要看到事物的支流;既要看到事物正面,也要看到事物的反面和侧面。许多广播新闻评论佳作的标题就努力做到  相似文献   

19.
曹鹏 《视听界》2006,(1):88-88
新闻传播业是一个发现与探索的行业,需要复合型人才,我认为新闻从业者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最主要的素质。第一就是好奇心,一种发自内心的不可抑制的好奇心。它不简单的是猎奇心,猎奇是对特殊事物的兴趣,而好奇是对任何事物都感兴趣。一个好记者和一个差记者的区别就是有没有好奇心。好记者因为好奇便善于发现,能够从平常事件中看到不平常。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国的水门事件,那两位记者如果不具备强烈的好奇心,水门事件能搞这么大吗?范长江能出名是因为对陕北红军的好奇,斯诺能出名是因为对中国红军、中国共产党的好奇。在一个大的新闻机构里,真…  相似文献   

20.
新闻是新近发达的事实的报道。那么从事实 转化为报道,首要的工作是发现。发现了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才能把它采写(制)成报道。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发现就没有新闻,每个新闻工作者都应该积极开发自己的发现力。 什么是发现?《辞海》的解释是,本有的事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