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0 毫秒
1.
母语迁移是一种语言发展现象,在外语学习中研究母语迁移对二语习得的影响有利于充分运用母语习惯提高外语学习效果,有助于将母语与第二外语有机结合,提高二语习得的质量,尤其是词汇的习得质量。本文首先对母语迁移的概念和含义进行了阐述,分析了母语迁移的表现形式,指出了母语迁移对二语词汇习得的影响,最后针对如何巧妙利用母语迁移强化第二外语词汇学习提出了几点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在外语习得中,母语对学习者的影响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母语迁移",也是语言学界一直关注的议题。本文分别从正迁移、负迁移两个方面详细阐述了母语对二语习得的影响,总结出母语迁移研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并提出正确对待母语迁移将会促进英语教学和学习。  相似文献   

3.
母语对大学生二语习得有着重要的影响,人们也渐渐认识到汉语在中国学生学习英语过程中的作用并非都是消极的。中介语是介于母语与目的语之间的一种动态的系统。本文探讨如何加深母语对第二语言的正迁移,缩短中介语的动态过程,提高教师的语言能力和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以提高大学外语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4.
迁移对二语学习和习得有着至关重要额意义,正是因为有了母语的正迁移,我们才能更加顺利的理解某些目的语中的语法结构和语用原则,但是不能忽视的是母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负迁移效果,对二语习得和学习也必将造成交际障碍,甚至影响到习得和学习的效果,如何消除母语负迁移是近年来研究的热门话题,本文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各种母语负迁移的形式出发,分析负迁移产生的原因,从而尝试总结出消除母语负迁移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地球村的出现和发展已经成为一种历史的大趋势。各个地区和民族的人们之间要进行相互的交流和融合以及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对二语习得中影响语言迁移的社会因素进行大量的研究,找到影响语言迁移的因素,然后更好地促进各民族之间语言的学习和交流,从而进一步促进民族和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们国际交流的频繁,不同语言的交互成为一种常见现象。多种语言的学习也成为人们的一种追求。本文通过分析语言迁移现象研究的历史,介绍语言迁移的含义与类别,以及英语学习中的迁移现象。旨在充分了解语言迁移对英语习得的影响,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  相似文献   

7.
深入理解二语习得的本质、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离不开对语言迁移的研究。语言学家以行为主义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研究语言迁移现象及其发展规律。语言迁移对外语教学和外语学习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笔者认为语言输入的过程是学习者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建构的方式习得语言的过程。本文从建构主义的学习迁移观出发,从三个方面分析了二语习得中语言输入的特性:输入材料、输入过程和输入结果。最后,谈了建构主义的学习迁移观给英语教材设计和英语课堂教学带来的启示,并且探讨了情境化教学模式和支架式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语言迁移一直是二语习得中一个广受关注的话题,然而长久以来,人们一直将关注点放在一语向二语的迁移,即顺向迁移,往往忽视了来自于二语向母语的迁移,即逆向迁移。这赋予了这个课题更多的研究期待。本文旨在通过对高阶段英语学习者母语拒绝语中的二语逆向迁移研究,探索逆向迁移这一新的领域中的变化和成因。  相似文献   

10.
在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中,母语的迁移作用不可忽视,迁移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分别体现在语音,词汇,句法和文化方面。我们在二语习得中应该如何积极地发挥母语的正向迁移避免负迁移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在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中,母语的迁移作用不可忽视,迁移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分别体现在语音,词汇,句法和文化方面。我们在二语习得中应该如何积极的发挥母语的正向迁移避免负迁移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概念迁移是语言迁移研究的最新进展,主要指一种语言中的以语言为中介的概念范畴对另一种语言的言语行为产生的影响,是语言相对论在二语习得中的体现。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许多语言表层的偏误现象都能从概念迁移的视角得到认知层面更深层的解释。本研究首先回顾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然后追溯了概念迁移理论产生的思想源头,并梳理了概念迁移理论的内涵。最后从词汇层面及句法层面分析概念迁移在二语习得中的表现,并提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随着外语语种的增多,语言迁移的来源和影响因素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多语种间迁移的特征是不仅表现在母语有迁移现象,而且其桥梁作用的语言(英语),也在二外教学中起这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着重从二语习得论的角度,探讨了二外俄语的教学方法,试图克服负迁移,提高俄语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4.
母语迁移是二语习得的一个热点话题.分析了母语在大学英语学习中的积极作用,指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避免母语负迁移的同时应该充分发挥母语的良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
壮母语学生英语学习有其自身特点,英语的学习过程是其母语、汉语和英语交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三语间相互影响、作用或干扰导致其语言迁移的动态性、复杂和多样性。从心理认知的角度来研究壮母语学生英语学习中的语言迁移现象,可帮助我们进一步认清壮族学生语言习得中的障碍,把握好教学内容的难重点,帮助壮族学生克服语言学习中的困难。  相似文献   

16.
语言迁移从某些方面影响了二语习得。笔者根据Kellerman提出的心理类型(Psychotypology)、典型性(Prototypicality)及标记性理论(markeduess theory),试图从认知心理角度来探讨语言迁移问题。  相似文献   

17.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一个人"在习得语言的同时也习得文化"。但在外语学习过程中,文化差异会引起文化干扰[3],在语言学习过程中产生文化负迁移。因此,了解本族语与目的语的文化差异,特别是深层的,不易被察觉的观念文化的差异,以及他们对交际风格和语用规则的影响,都将有助于学习者提高外语语言技能,增强社交场合的语用得体性,具备克服跨文化交际障碍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18.
在母语(汉语)对二语(英语)习得影响已有相关成果的基础上,从母语迁移视角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了河南方言区学生语音迁移现象,并针对这一群体语音学习特征,提出了通过课堂教学对比分析英汉语音差异、整合教学步骤,辅以课外英语语音实训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9.
在人类的发展变化中,语言形式丰富多彩,人们在对语言的学习中也采取不同的手段进行表达与描述。大学英语研究过程中,二语习得理论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与关注,人们逐渐认识到了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结合实际教学,分析出二语习得中大学生的几个方面进行相关的表达练习,初步探索出一条提高大学生英语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以问卷方式对云南的五个民族组(汉族,彝族,白族,哈尼族和傣族)的英语学习者进行语言迁移的调查和研究,旨在通过对比汉族和少数民族学生在社交语用迁移和语用语言迁移,研究二语和三语背景下的学习者在英语学习上的异同。希望本研究能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外语教学及相关的教育政策制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