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社会的实质是网络文化,网络的日益普及,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工作方式和交往方式,而且由此形成的网络文化正逐步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价值理念、道德风貌和精神世界。大学生网民作为网络的拓荒者,在创造网络文化的同时也受到网络世界的影响,这些影响正从虚拟世界逐渐改变现实生活。网络内容良莠不齐,鱼目混珠,很容易对大学生道德修养产生影响,特别是大学生的不良网络行为,将给高校德育带来新的挑战。加强对大学生不良网络行为的分析、教育、引导,是高校德育工作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2.
方跃胜 《教书育人》2007,(12):69-70
面对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迅速普及,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已经从现实世界延伸到网络空间。面对互联网构建的虚拟世界,大学生表现出极高的认同度和热情。但网络却是一把“双刃剑”,当代大学生在享受着网络给自己带来的诸多方便与快捷、知识与乐趣的同时,上网过程当中,一些不健康的、黄色的、灰色的、黑色的不规范、不道德的东西不知不觉地侵蚀和毒害他们的灵魂和思想。[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随着网络的普及与发展,网络对大学生的“双刃剑”作用日渐突出,不少大学生因整日沉迷于网络的虚拟世界而荒废学业,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严重的危害。本文对大学生网络成瘾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阐述了大学生网络成瘾进行预防与干预的方法和途径,从而为指导大学生合理、健康地使用网络,提供了较为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自媒体时代,大学生通过网络这支“麦克风”自由发声,积极展示其话语权,成为新时代的主力网民。但网络虚拟世界信息真假难辨,大学生缺乏辨别能力,容易受负面网络舆情信息的影响,产生网络失范行为。培养大学生媒介素养,引导大学生理性参与网络公共生活,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探求由学校、教师、学生三方共建的“网络舆情工作室、网络舆情兴趣小组、网络舆情社团”三位一体的高校网络舆情应对系统,形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三角合力,可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周秋红  李靓  苏勇 《现代语文》2007,(5):122-123
与以往中央控制式的传播方式、结构的根本不刚在于:网络是一种打破了化、地域、时空、政治、意识形态等等各种差异的全新传播方式,它先于现实世界一步在虚拟世界中实现了“人人平等”。网络为人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广阔的、可以自由言论的“言论场”或叫做“公共领域”。[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虚拟世界”的产生给当今大学生思想意识及行为带来诸多影响。在这些影响中,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如何有效地控制网络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使网络朝着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方向发展已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7.
网络既是大学生的自由地,又是大学生的成长地。但是,作为一种虚拟世界,网络遵循与现实生活截然不同的基本规则,网络成了大学生的温柔陷阱;它引发了大学生的情感迷失症、道德失范症和安全淡漠感。因此,从混乱的网络世界中寻找新的秩序将是大学生新的发展起点。  相似文献   

8.
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化进程的普及,网络时代已经进入到人类社会,作为高校的大学生率先通过传媒获取科技知识和传递信息。但是,网络的优势中也潜伏着危机,虚拟世界对于心智发展高峰期的当代大学生来说,虽然互联网以其特有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成为学生接触世界、认识世界的重要渠道,网络现已成为他们获得大量的知识和信息的主要途径,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方式也与从前的“三点一线”的生活方式发生根本性的改变,网络中提供的“虚拟社会”正逐渐变成学生的一个新的生活环境。但是,互联网络的实时交互、空间广阔、信息共享与终端用户的独立自由、分…  相似文献   

9.
MOMO 《中学文科》2009,(8):62-63
现在,网络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资源。网络文化折射出“网络人”幽默的心态以及对虚拟世界的随意。千奇百怪的网络语言在给人们带来快感的同时,也为许多词汇在网络世界里的运用提供了便利。抛开网络语言的利与弊不谈。这种遣词造句的方式已经成为让人乐此不疲的游戏。  相似文献   

10.
试论网络蕴涵的四种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因特网技术层面的开放性、平行性、兼容性决定和保证了它的自由、平等、兼容的精神,而因特网的开放性决定了信息共享是不可或缺的精神。以数字为基质的电子媒介和以电脑网络为标志的科学技术在我们的精神世界和物理世界之外构筑起一个另类空间-网络世界(或虚拟世界)。在这个新的世界中,因特网自身的性质和特征决定着它具有不同于我们现实世界的基本精神,实行着与现实世界不同的“游戏规则”,自由、平等,兼容与共享就是网络世界的基本精神和准则。  相似文献   

11.
<正>哲学家海德格尔曾这样说过:"只拥有一个现实世界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拥有一个诗意的世界。"这个诗意世界只有在虚拟世界才能充分实现。在《黑客帝国》《阿凡达》等电影带给世人无穷震撼之后,虚拟世界真的走进了我们的现实生活。在以Second Life(第二人生)为代表的3D虚拟世界,每个用户可以塑造和操控自己的3D虚拟形象,在3D虚拟环境中进行社交、创造、买卖、娱乐等活动。3D虚拟世界提供给网络使用者以共同存在的社会空间,它是虚拟现实技术的高级和复杂的应用。北京师范大学3D虚拟世界研究中心发布了There系列3D虚拟世界设计与制作实践开发平台,并出版  相似文献   

12.
高校BBS中大学生网络道德责任的缺失与重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校园BBS在我国各高校飞速发展,校园BBS中的社区生活已经成为很多大学生校园生活非常重要且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这个以"开放""自由"为精神支柱的虚拟世界,尤其需要加强个体道德责任.通过对BBS中网络道德责任缺失的现状、原因分析,以及对校园BBS中的网络道德责任学习机制的研究.提出了对学校建构大学生良好网络道德责任的建议,包括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的理念和人文管理的方法两个部分.  相似文献   

13.
任艳 《华章》2010,(21)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改变了世界.网络强大的互动性使它吸引了无数的高职学生网民积极参与,面对互联网构建的虚拟世界,大学生表现出了极高的认同感和参与热情,并在重大问题上迅速形成舆论,而这种舆论,又往往会对高职学生的认知程度产生强烈影响.因此,积极参与网络舆论的形成,正确引领网络舆论,形成网上正面舆论强势,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需求.本文针对这一现象,具体提出了如何做好高职学生网络思想工作.  相似文献   

14.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在给大学生提供丰富知识资源的同时,又时时充满着诱惑,有个别大学生缺乏对网络的正确认识,沉迷于网络,深陷于虚拟世界当中不能自拨,在网络上耗费了大量的时间,甚至产生心理问题。如何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引导广大学生正确认识网络,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是我们每一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所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人际困扰与网络依赖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进行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困扰程度与网络依赖行为的相关研究,本研究采用白羽和樊富珉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修订版(CIAS-R)”基础上修订的网络依赖行为测量量表以及郑日昌编制的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武汉某高校341名大学生进行施测。分析得出以下结果:(1)“网络成瘾核心症状(IA-Sym)”上的得分,文理科学生没有显著差异;而在“网络成瘾相关问题(IA-RP)”上的得分,理科学生显著高于文科学生;(2)网络依赖行为和人际关系的四个分量表中的交谈行为、交际与交友之间的相关不显著,和另外两个分量表如待人接物、异性交往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3) 在网络依赖行为得分上,人际关系困扰越严重的人群,得分越高。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世界步入了信息时代 ,特别是作为第四媒体—“因特网”的出现 ,给高等教育和大学生带来了巨大变化 ,给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学校不再是封闭的“象牙塔” ,学生也不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 ,学校已成为社会信息化程度最高的团体 ,也是综合信息量最大的焦点 .网络时代的大学校校园 ,“无处不网 ,无时不网 ,无人不网”,网络在改变着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 ,影响着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利用互联网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进一步提高认识 ,研…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互联网络的快速发展,虚拟世界不但承载了越来越多现实世界的情感投射和价值创造,也越来越多的遭遇了现实世界的恶意恶行;互联网上的虚拟世界已不仅仅是现实世界的投影,更是具有自身独特性质的"网络社会"。网络社会立法问题值得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8.
随着暑期的来临,一场基于虚拟世界的竞赛已在全国各大高校展开。8月1日,由思科网络技术学院理事会主办,电子科技大学承办的“思科网院杯”2006年度大学生网络技术大赛(h t t p://w w w.catc.edu.cn/cac/COMP/index.htm)隆重登场,经过初赛、复赛和决赛,北京工业大学二队获得团队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发展,互联网已经融入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各个方面,成为当今大学生活的非常重要的组成内容。特别是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自我约束和辨识能力较弱,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在获得各种便利服务和娱乐的同时,容易沉迷其中,在虚拟世界中逃避现实,或是受到网络诈骗等伤害。因此,学校应采取多种措施和对策,引导学生在网络生活中树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培养自律文明的行为习惯,正确利用网络,传播正能量,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其对学生的“双刃剑”作用日渐突出。不少学生因整日沉迷于网络的虚拟世界而荒废学业,更有甚者患上了严重的心理、生理疾病。学生“网瘾”行为与社会支持程度及其心理健康有着不同程度的相关性,这不仅给当前的网络使用管理工作提供了实证分析资料,也为做好“网瘾”学生的疏导矫正工作提供了依据和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