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一轮课程改革给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宽松的环境、更广阔的空间,更为音乐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那么,如何让学生喜欢音乐课、爱上音乐课,让学生在音乐课上感受音乐、鉴赏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从而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呢?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和观察思考,笔者认为,在音乐教学中,合理、适时地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宽松、民主、活跃的课堂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确实使我们的音乐课“上了一个台阶”,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明炫 《山东教育》2007,(6):53-53
音乐能够给人以享受,使人在精神上产生愉悦和美感。新课改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音乐课的内容丰富了,音乐课的形式多样了。但有些教师过于追求表面的热闹,偏离了音乐教学的本质;过于重视课堂的效果,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而我们的学生也不时发出“喜欢音乐不喜欢上音乐课”的呼声。那么,如何在短暂的40分钟里,让学生喜欢音乐、参与音乐、表现音乐呢?  相似文献   

3.
课程标准写到:“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本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在一次学生对音乐认识的问卷调查中发现,几乎所有的学生均十分喜爱音乐,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又表示不喜欢上音乐课。追究原因,是因为传统的音乐课过于强调发声方法。  相似文献   

5.
《音乐课程标准》提出要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音乐课属于美育范畴,音乐课的教学既要培养学生具有美的意识、美的观念,也应该培养学生具备表现美的方法和技能,也就是说既要注重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力、判断力、想象力和理解力的训练,又要注重表现美的知识和能力的训练。音乐课的教学过程,教师都必须贯穿对美感的训练,让学生多从音乐中获得美的感受和体验,使学生在音乐知识的学习中情操得到潜移默化的陶冶和提升。  相似文献   

6.
音乐的要素包括节奏、旋律、音色、速度、力度、音响等。通过这些要素可以表现音乐情绪,刻画音乐形象,理解音乐内涵及意境,从而感受到音乐之外的文化背景,进一步领悟到相关文化。音乐与相关文化的融合是音乐课人文精神的体现,是直接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良好方式,它有助于拓展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提升艺术审美能力,优化音乐课资源配置,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音乐课到底应该怎样上?这是很多音乐教师在思考的一个问题,让学生从不喜欢上音乐课到喜欢上音乐课,这也是一个音乐教师应该努力思考并且应该努力做到的事情.我觉得,音乐课就应该让学生上得轻松,学得愉快.本来音乐就是一种美的享受,我们作为音乐教师要让学生上音乐课时感受到一种美的感觉,特别放松、陶醉的感觉,真正地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音乐.  相似文献   

8.
怎样上好高中音乐课王喜兵当前,已有不少高中开设了音乐课。高中开设音乐课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提高学生的素质。笔者仅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看法。现在的高中生,多数在“识谱”和“音乐知识”方面未过关,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让学生学习较深的音乐理论是行不通...  相似文献   

9.
《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使音乐教育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新课标》指出,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因此,我们探索研究音乐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审美为核心,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发展”的活动教学。  相似文献   

10.
卓巧颖 《广西教育》2006,(7A):92-92
我国音乐理论家修海林认为:音乐意境“既产生于音乐家对对象的审美感觉中,又存在于音乐的表现中。自然,音乐的审美也势必要求体验到这一意境,这时意境即是客体的主体化,也是主体的对象化,意境是审美意象性活动的产物”。小学音乐课堂内的音乐意境,存在于音乐教师的音乐表现和学生音乐审美体验的始终。没有教师主动的音乐表现,就没有学生的音乐审美体验,就没有小学音乐课的意境教学。小学音乐课的意境教学大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1.
音乐课是陶冶学生情操、开发学生智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一门课程。根据音乐课的教学目标,音乐教师就要了解学生、理解教材、精心设计教案,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那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呢?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人们只关注音乐课程辅德的外在价值,只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与训练,而忽视了联想、想象、创造、情感等审美体验;忽视了音乐的审美育人目标和对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学生满怀希望地盼望音乐课能给他们带来美感、轻松和愉悦,却发现音乐课同样是抽象的概念和知识的堆砌,严重地丧失了音乐课程的审美性和艺术性。从而导致了许多学生“喜欢音乐但不爱上  相似文献   

13.
就教育现状而言,音乐教育由于没有升学考试的外力推动,再加上有的教师音乐教学走入了误区,只为了上课而上课,音乐课缺少了趣味性,久而久之,学生对音乐课失去了兴趣。那么,如何让学生真心喜欢音乐课?在音乐教学中又如何能让学生在充分的音乐体验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相似文献   

14.
目前许多高校都开设音乐共同课或音乐选修课,这无论从美育方面、素质教育方面都是极为可取和应该大力提倡的,但在教学方法上大多沿袭很多传统的音乐教学法或其它文理学科的教学法。即:重讲解、轻感受;重理智、轻感受;重被动接受、轻主动参与。这种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气氛严肃。要让学生喜欢音乐课,对音乐课产生浓厚兴趣,就应对音乐课传统教学进行改革。音乐课应该突出音乐的艺术特点,我想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注重音乐的感受性 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声音塑造音乐形象,抒发情感,并以此教育感染学生。在音乐教学中,如果能让学…  相似文献   

15.
小学音乐课的音乐作品,作为学生感知音乐内容的一种媒体,通过这一媒体要达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的目的,引发学生的审美感受,让学生在主体心灵中自由构建起音乐形象,进而理解、表达音乐内容。因此,在小学音乐课中,无论是教师的语言设计,对艺术作品形象的挖掘,还是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方法的运用,形象性的音乐教学是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6.
张祎 《青海教育》2013,(7):59-59
小学音乐教育的宗旨是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音乐素质,能够使学生喜欢音乐、鉴赏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那么,怎样才能吸引学生音乐课学习兴趣呢?这就需要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音乐课提倡“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开放式教学,在课堂上教师扮演多种角色,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组织教学,“解放”学生的手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在课堂上活泼好动,手舞足蹈。这样的课堂教学常常被人误解为“乱”。其实,在新的音乐教育改革的形势下,音乐教师必须要正视音乐课堂上这种“乱”的现象。一、对音乐课的“乱”的思考思考之一:“乱”是音乐教学特点的需要音乐教学包括的内容很丰富,它包括唱歌、欣赏、律动、唱游等。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讲到音乐课必须要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动力,要面向全体学生,重视音乐实践,鼓…  相似文献   

18.
杨小康 《考试周刊》2014,(58):172-173
追求高效是音乐课堂教学的永恒话题,音乐课堂上,老师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课教学、拓展学生音乐学习思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充分挖掘学生学习音乐的潜能,点燃学生学习音乐的激情的火花,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能力是课堂教学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9.
当前初中音乐课“音乐含量”比较低,突出表现为把音乐课当作一般知识课、唱歌课和音乐技能课,严重影响了学生音乐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因此,音乐教学必须在渗透必要的音乐知识、强化音乐情感体验、优化音乐的感受力和欣赏力等三个方面增加音乐课的“音乐含量”以真正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相似文献   

20.
新一轮课程改革给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宽松的环境、广阔的空间,更为音乐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那么如何让学生喜欢音乐课、爱上音乐课,让学生在音乐课上感受音乐、鉴赏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