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几年前,你可以说,“在网上,没人知道你是男是女还是一条狗。“现如今,在强大的人肉搜索面前,狗也将无所遁形。“打虎派“第一时间将年画照片粘贴上网,引发“华南虎事件“的舆论逆转;因出轨而引发妻子自杀,负心男子遭到百万陌生人唾弃;一句“很黄很暴力“,让13岁的中学生成为众矢之的……人肉搜索的一次次出动,在搅动网络的同时,也改变着当事人的生活轨迹。  相似文献   

2.
早年的互联网上有句名言:“网络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但如今,随着“人肉搜索”在超过2亿网民中飞速发展,这句名言也到了改变的时候了。“人肉搜索”是一种深层的、真实的、高效率的搜索方式,“网络天下之力,穷尽天下之事,探寻事实真相”是今后“人肉搜索”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相似文献   

3.
“如果你爱他,把他放到人肉引擎上去,你很快就会知道他的一切;如果你恨他,把他放到人肉引擎上去,因为那里是地狱……”最近,这种网络上的“人肉搜索”将互联网搅得风生水起。这种搜索方式,变枯燥乏味的查询过程为“一人提问.八方回应”的群体性搜索,现实生活中的知情网友便将搜索对象的一切在网上罗列出来。  相似文献   

4.
"网络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这是早年互联网上的一句名言.但是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自从有了"人肉搜索"引擎之后,"在互联网上,人人都可能知道你是一条狗,而且还能知道你是一条什么狗."现在流行这样一句名言:"如果你爱他,把他放到人肉引擎上去,你很快就会知道他的一切;如果你恨他,把他放到人肉引擎上去,因为那里是地狱……"[1]近年来,"人肉搜索"侵权事件频发,引起了社会各方强烈关注.如何在互联网中有效地保护个人信息安全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5.
黎明 《新闻传播》2009,(8):106-106
近年来,“人肉搜索”日益成为社会焦点问题。本文从“人肉搜索”事件出发.梳理引发“人肉搜索”的主要公众议题,由此分析“人肉搜索”的利与弊。  相似文献   

6.
“人肉搜索”是近些年来引起普遍热议的一种互联网新现象,它是试图通过网络来影响现实社会的一种搜索方式,“人肉搜索”由于它搜索对象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意义,它的弊端引发了一些社会失范行为,引起了人们的误解和恐慌.本文力图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分析“人肉搜索”现象,通过对“人肉搜索”的起源、含义、类型进行探讨,充分研究“人肉搜索”的社会效果及其合理性,旨在揭示“人肉搜索”的弊端,并对其规范方式进行思考,从而希望推动网络“人肉搜索”朝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网络“人肉搜索”是一种新型的搜索方式,它是依托广大网民自发、集体完成的搜索行动,“人肉”二字主要体现其与传统的机器搜索的区别所在.有网民形象地比喻道,“人肉搜索”就是“一只老虎,N个武松”.当你在网上发布一个问题时,会有很多人进行回答,最终你会判断出一个最合理的答案来,依靠大家的力量把一个事情的方方面面搞透彻,这就是“人肉搜索”.  相似文献   

8.
“人肉搜索”的传播流程及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早年的互联网上的这句名言如今随着"人肉搜索"在超过2亿中国互联网网民中飞速发展.也许到了改变的时候了.从2001年"人肉搜索"进入中国网民的视野,"人肉搜索"已经走过了7年的历程.  相似文献   

9.
刘锐 《军事记者》2008,(11):53-54
自从2001年“人肉搜索”进入中国网民的视野,已历时7年。综观对“人肉搜索”的评价,欢呼者有之,认为人肉搜索是网络舆论监督的新方式,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揭露一些事件背后的真相,维护社会道德秩序;谴责者有之,认为“人肉搜索”无异于网络暴力。那么“人肉搜索”与网络舆论监督、网络暴力的关系到底如何?认清这些问题将有助于我们把握“人肉搜索”的实质,引导“人肉搜索”的走向,规避“人肉搜索”固有的弊端。  相似文献   

10.
“人肉搜索”这一新兴传播方式,既是公民言论自由和信息自由的重要表现,又有可能带来网络暴力,侵犯个人隐私权。网络上的一次次“人肉搜索”事件早已让世人熟识了这个名词,它的影响也由网络蔓延到现实世界,它所引发的信息聚集现象及其后果冲击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社会的法律范畴,也触及着社会传播和网络道德的底线。  相似文献   

11.
“人肉搜索”VS“网络道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果你经常上网一定会关注到“人肉搜索”这个词汇。因为它已成为了一个曝光率非常高的词汇。或者说只要你上网,你就有可能是“人肉搜索”的对象。  相似文献   

12.
一位人大代表主张将“人肉搜索”纳入刑法管辖范围,立即引起了媒体的躁动,很快立法提议人出来解释说,他的提案是针对个人信息保护,而不是“人肉搜索”。一场争论将要平息,但在笔者看来,不管“人肉搜索”究竟该不该入刑法,在网络时代如何保护个人的隐私,是我们的立法者必须思考的一个“前沿性”问题。而“人肉搜索”却正是一个恰当的样本。  相似文献   

13.
“人肉搜索”引擎是近年来在互联网兴起的一种资料搜索方式,广义的“人肉搜索”泛指将Google、百度等网络搜索引擎与人工搜索相结合,一切由信息“征集者”提出问题,信息“应征者”回答问题的信息搜索与提供方式.  相似文献   

14.
人肉搜索这一新兴传播方式,既是公民言论自由和信息自由的重要表现,又有可能带来网络暴力,侵犯个人隐私权。网络上的一次次人肉搜索事件早已让世人熟识了这个名词,它的影响也由网络蔓延到现实世界,它所引发的信息聚集现象  相似文献   

15.
曲扬 《大观周刊》2011,(33):66-66
“人肉搜索”已成为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在受到追捧的同时也遭受着强烈的反对。随着越来越多“人肉搜索”案件的产生,关于这种搜索方式的讨论也日趋激烈,它所带来的重大社会影响不容忽视。本文通过对“人肉搜索”的性质分析,总结目前对于“人肉搜索”问题的争议,探讨“人肉搜索”造成侵权问题的法律救济途径,并提出对现有规制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传播学视角研究下的“人肉搜索” “人肉搜索”作为一种独特的网络传播现象,兼有网络传播的一般特点,如信息传播的交互性、海量化、去中心化等,同时也具有自己的特点。而“人肉搜索”产生的原因、传播机制与流程以及传播意义也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7.
“人肉搜索”是科技社会发展的产物.在规制、引导“人肉搜索”发展的研究中,“用刑法限制人肉搜索”是当前法学界热议的问题.本文从从刑法学角度对“人肉搜索”的法律运用及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吴廷俊  黄欢 《今传媒》2009,(12):23-24
2008年4月17日,一名女白领的“死亡博客”引发网友对其丈夫王菲及父母、第三者的“人肉搜索”,将王菲及其家人个人信息披露于网络。不堪忍受压力的王菲将大旗网、  相似文献   

19.
刘文静 《新闻世界》2008,(8):116-116
“人肉搜索”的基本功能就是通过网络来找到真实的人,然后通过网络将有关信息发布。有人借助这种手段找到了失散的亲友,也有人借此展开“网络大搜查”,将另一些人的个人资料在网上公布,用于攻击后者的某些观点或者行为。此类“人肉搜索”实为“攻击性搜索”。  相似文献   

20.
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人肉搜索”正在奥运期间的中国互联网上发动,北京奥运会女子10米气手枪冠军郭文珺,在赛后透露,希望寻找消失了10年的父亲。随即,此项“人肉搜索”迅速在互联网上拉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