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教学生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学生活是教师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中,为了生命发展和完善,以及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价值与意义所进行的各种生命活动,具有为我性与我为性、理性与非理性、日常性与非日常性等特点。教学生活既不同于日常生活,也不同于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等其他社会生活,而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生活,有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2.
活力教学植根人的生命的自由规定性,通过优化教学环境与教学行为,唤醒生命潜能,释放生命活力,提高生命质量,把生命世界的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感受活动与理智活动、能动活动与受动活动等结合起来,促进生命人格全面自由、生动多样的发展。创造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需要营造一种"人化"的"幸福空间",以激活人的生命的一切积极元素,其中最根本的元素是长期被忽视的"身体"。作为人类学意义上的身体具有丰富的内涵,应当在教学中调动身体的本质力量,全面促进儿童的学习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因此,只有当有效性作为一种价值观深入到教师和学生的内心之后,追求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活动才能产生出其应有的效果。一.讲求教学内容的生活化,为语文教学灌注"活水"语文是有生命的,语文的生命源于生活。教师只有把教材与生活中相关的素材密切地结合起来,这样的教学才是有生命力的教学,也是语文教学的价值所在。1、充分利用好教材本身孕含的"生活"内容,丰富学生的生活常识。  相似文献   

4.
身体是教育得以发生和延展的本体性基质,脱离人之整全性身体,教育便无从谈起。特殊教育是基于身体多元情状需求以促进主体意义建构的伦理实践活动,在与身体生长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残疾情状相遇时,彰显出关怀生命本真的伦理意蕴。通过考究身体与残疾的概念及身体哲学的流变,发现人之整全性身体深陷理性主义哲学传统中灵肉二元对立的窠臼,致使包含残疾在内的身体情状在特殊教育中的存在价值日渐式微,教育场域中对残疾身体的界定与诊断、教育安置及教育教学皆被生理化处置而沦为一种概念化的隐性存在,心灵、知识、理性遮蔽了身体原初的感知、体验。要使特殊教育凸显多元身体的本真样态,成为关切生命的道德技艺,需在观念上突破传统意识哲学中身心二分、灵肉分离的桎梏,以获得有关残疾身体情状最为本质的、一般的认识;回归残疾学生真实的生活及生活世界,创设一种身体在场的生活与教育生态;在特殊教育教学方式上凸显具身性,转向一种基于整全身体间性意义上的情境体验式教学。  相似文献   

5.
教学活动作为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存在方式,是追寻价值、创造价值、体现一定价值取向的生命活动。“为了幸福而教?是教师教学活动的基本价值取向,它不仅符合教师的生命需要、生命本性,也是提升教师幸福指数的迫切需要,还是学校教育价值取向变革的基本趋势。在教学生活中,教师追寻的幸福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包括结果幸福与过程幸福、物质幸福和精神幸福、利他幸福与利己幸福等不同形态。  相似文献   

6.
教学作为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存在方式.是追寻价值、创造价值、体现一定价值取向的生命活动。那么,教学对教师意味着什么?或者说,对于教师而言,教学究竟是为了什么?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7.
教师教学生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生活是教师在一定的时空环境中,为了生命发展和完善,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价值与意义所进行的各种生命活动,具有自为性、伦理性、异质性、生成性等特点。根据不同的标准,教学生活可分为日常教学生活和非日常教学生活,理性教学生活、道德教学生活和审美教学生活,本真教学生活和非本真教学生活等生活形态。  相似文献   

8.
教学活动作为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存在方式,是追寻价值、创造价值、体现一定价值取向的生命活动.“为了幸福而教“是教师教学活动的基本价值取向,它不仅符合教师的生命需要、生命本性,也是提升教师幸福指数的迫切需要,还是学校教育价值取向变革的基本趋势.在教学生活中,教师追寻的幸福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包括结果幸福与过程幸福、物质幸福和精神幸福、利他幸福与利己幸福等不同形态.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论和新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论,导致了课堂教学中偏面的强调关注一方,而忽略另一方面,更忽视课堂教学是一种生命参与的活动,是生命的成长和生成的过程。课堂教学中存在教师生命、学生生命和文本生命;教学的过程就是生命的相遇、交流和理解的过程,是生命的活化并创新的过程。课堂教学应重视教师的职业生命、发展学生的生命个性、挖掘生命的创新潜能并努力创设一种和谐的生命共同体,建构一种去模式化的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0.
教学是一项双边活动,除了教师的引导,还应有学生的配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是一个需要教师引导的正在成长中的主体,是一个有独立人格的未成年的公民。没有学生的主体意识,就无从谈起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是有着鲜明个性的生命聚集在一起进行生命体验的精神活动,师生用独特而鲜活的体验共同构成生命教学,激发对身心健康和谐人格的追求。每一个生命都在体验中成长。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的意义,就是生命的意义;教学的进程,就是教师和学生分享人类精神财富的过程,就是分享各自生活经验和价值观的过程。学生在聆听中分享教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