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文章指出高职学院要通过对接地方产业,优化专业结构;全面推进校地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开展科技创新等方式服务地方经济。  相似文献   

2.
高职教育实施"三级对接"合作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结合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的改革实践,提出高职学院对接地方产业、专业对接行业企业、课程对接职业岗位是增强高职教育发展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正>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是一所"高新区办学,办在高新区"的地方高职院校。建校10年来,学院始终秉承"立足新区、依托新区、融入新区、服务新区"的办学宗旨,抢抓发展机遇,实现了由"零起点"办学到"双万人"(万人学历教育、万人技能培训)办学规模,再到"两高"(高新技术产业、高端服务业)人才培养基地的"三级跳"。逐步形成了"政产学研、四位一体、协同创新"的办学模式和"科技引领、区校一体、产教融合"的办学特色,先后荣获"江苏省高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江苏食品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着力从完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制度机制、建立职业教育与产业对话机制、推进校企一体化办学、建立并落实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建立中高职衔接、高职和应用型本科对接的现代职教体系和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方面,服务产业需求,促进教育链和产业链融合,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办学成绩和建设成效。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江苏食品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着力从完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制度机制、建立职业教育与产业对话机制、推进校企一体化办学、建立并落实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建立中高职衔接、高职和应用型本科对接的现代职教体系和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方面,服务产业需求,促进教育链和产业链融合,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办学成绩和建设成效。  相似文献   

6.
构建面向区域产业的高职院校科研新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教育服务区域发展是一种全球性的教育诉求.作为与区域经济联系最为密切的教育类型,高职院校的科研必须符合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和服务于区域产业、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需求.然而,处在发展初级阶段的高职院校科研体系构建仍存在种种失灵.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推行的面向区域产业"三层对接"的科研新体系,对从规模扩张到内涵质量提升中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描述了订单培养的条件与特征及其在推进高职教育与产业对接中的重要作用,从高职教育的现状出发,提出了实施"订单培养"的具体措施,并对高职教育与产业有效对接进行了系统思考,期望为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产业学院是一种创新型的产教融合组织形态,具有产业与教育的双重属性,其发展亦遵循产业与教育的双重逻辑,是区域产业集聚与创新需求的外驱力与职业教育自身变革的内驱力共同推动的结果。创新性地推动产业学院发展,应着力于对接区域产业发展,推进产业学院专业建设的改革与创新;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促进作用,推进产业学院融入区域创新系统;基于区域产业集群发展优势,精准定位产业学院功能与特色;基于职业教育自身发展需求,推动产业学院成为改革与创新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9.
以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为特点的新经济蓬勃发展,赋予了高职新工科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新使命。高职院校工科教育供给侧面临巨大挑战,专业结构、课程体系、培养模式、人才标准等亟待改革。基于与本科新工科教育的路径对比,结合高职院校新工科教育的特色,可以推进高职院校新工科教育供给侧的如下改革:立足地区产业发展,推进以专业链(群)与新工科产业链精准对接的专业结构改革,以人才链与岗位链精准对接的课程与实训教学体系改革,以知识链与技术链精准对接的学生专业技能叠加改革,以专业交叉融合为目标构建适应"新工科"发展的"新文科"改革。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时代对提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出新的要求。在明确"互联网+"对职业教育影响的基础上,发现当前高职教育教学存在课程体系落后于产业及学生需求的发展、教师信息素养低、教学方法无法适应"互联网+"时代的需要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可通过加强学校信息化建设、提升教师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能力、提升课程对接职业岗位水平及推进课程评价改革等策略,使高职教育能够适应"互联网+"时代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高职服装表演专业受生源条件限制以及与普通高校的生源竞争,如何突破生源困境,实现示范性建设目标?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服装表演专业立足区域产业发展,通过对接中职教育、对接市场T型舞台和宁波地区"美丽产业",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出素质技能一条线、龙头带动专业群的合力育人之路。  相似文献   

12.
专业设置与布局是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对接和融合程度的集中体现。文章以宁镇扬区域为研究范式,探索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保持良好吻合的路径选择,即通过坚持创新引领,增强专业设置的适切性;对接产业布局,保证专业结构的合理性;健全长效机制,提升专业人才的竞争力和适应性;以构建"三个对接"为抓手,把高职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布局对接工作落细落实。多维度实现高职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发展的动态对接。  相似文献   

13.
<正>为适应全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赓续学院注重理论建设与学术引领的传统,汕头职业技术学院决定由高职教育研究所领衔主办"职教名家讲坛"系列报告会。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学院将定期邀请一批在国内外有重大学术影响力的高职教育研究专家设坛开讲  相似文献   

14.
进行职业教育的"五个对接",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是职业院校的事,还涉及政府、行业、企业、学生和社会,涉及职教运行机制、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办学模式、培养模式、教学模式、评价模式等。文章全面介绍了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如何以"项目化"课程改革为切入点,以"校企合作"为纽带,实现职业教育"五个对接",全面推进高职教育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的具体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5.
高职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之间存在结构性矛盾是不争的事实,解决这一难题的方法主要是让供需双方在市场引领下紧密合作、协同发展。以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高职航海类专业构建"跨境校企共同体"、实施混合所有制人才培养为例展开分析,指出资本混合、校企联姻、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是解决供需不对称问题的有效途径,它能借助共享经济模式使产教双方资源要素相互渗透和转化,形成利益共赢局面。  相似文献   

16.
"现代学徒制"是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推进的一项育人模式,其教育对象包括学生、企业员工。现在高职教育逐渐融合了行业、企业、学校三方共同参与,在这个过程中,行业企业标准与学校课程标准对接更加紧密,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也在走向无缝对接,还有教学案例与企业实际生产案例对接,教学过程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对接等等,人才培养质量的针对性越来越强。本文通过对欧洲现代学徒制教育的了解——以德国为例,就我国高职院校开展这种教育模式现状提出一些认知和问题,从而为相关研究学者以及教育同胞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产教融合"具有职业性、区域性、层次性、互动性和共赢性等主要特征,其基本要求是人才供需融合、人才培养融合、社会服务融合和文化育人融合。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有效路径可概括为"五位对接",即将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践平台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区域产业、行业、企业进行人才培养要素对接。"对接"促进"融合","融合"深化"对接",必将有力提升高职教育服务区域产业发展的能力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与各领域融合发展,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随着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的不断推进,互联网将推动新旧产业加快融合或者跨界发展,催生大量的"互联网+"新技术、新产业和新业态。经济社会的新变化、新趋势,对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新要求,高职教师必须在原先"双师型"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专业",从而成为"双师型+"教师,以适应经济社会变化、推进高职院校发展、促进高职学生就业的需要。为此,有关方面要做好政策引导,高职院校要大力推进,高职教师要自觉投入。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述了当前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教育现状,探讨了基于校企合作"双导师制"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拔尖人才的培养思路、制度建设和教学实施,并结合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实践情况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以期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高职拔尖人才培养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与实际借鉴。  相似文献   

20.
推进中高职教育系统衔接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内涵,其中基于高职引领视角下中高职教育系统衔接包括纵向上中高职衔接、横向与产业企业人才规格标准的对接以及现代职教体系内的协调对接等构成要素。同时,探索专业口径的衔接、加强课程的有效衔接、密切教学组织的衔接、尝试多元化的招考途径等是实现中高职教育系统衔接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