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社会科学普及工作与自然科学普及工作有着同等重要意义,并在当前改革开放过程中具有十分重大而深刻的意义。这项工作不仅是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而且是促进社会科学本身发展的需要。社科普及工作之所以落后,主要是由于科普观念跟不上形势发展,科普主力军的作厢发挥不充分,科普设施建设落后。要加强社会科学普及工作就要树立与时俱进的科普意识,建立政府主导的协作机制、加强社科普及队伍建设,就要加强基地建设、法规制度建设和社科普及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2.
媒介发展促使教学环境实现信息化,传播环境的影响、教育传播内部组织和运行变化的规律机制是当前教育传播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媒介环境学将媒介作为环境研究的传统,表达的是媒体塑造人的思维、影响传播内容的观点,而常规媒体的数字化、基于Web2.0的交互媒体、移动媒体等新媒体在传播环境中的普及已使教育传播进入班级与网络传播交织的状态。基于这样的背景,本文描述了在信息化环境中通过动机激发与交互、开放与规范并举的资源建设、问题为中心的活动组织等教育机制。  相似文献   

3.
<正>麦克卢汉的"媒介即信息"理论向我们阐释了媒介技术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同时也明确了信息传播活动对技术的依赖性。人类的阅读史与传播媒介的阶段性发展相重叠,文字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人们当时的传播状况,信息能够被准确记录下来,至此,人类有了自己的阅读行为。直到印刷术出现,人类的传播媒介经历了飞跃性的进步,使普及阅读成为可能。再到电子媒介以及网络等新媒体的出现,传播媒介对于阅读,不再单纯是一种载体、一种工具,它更深刻地影响着人  相似文献   

4.
<正>本刊讯为深入宣传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2005年5月21日,在潍坊市奎文区东苑公园北门广场,我院组织参加了以“普及社科知识,建设文明潍坊,弘扬科学精神,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的“建设文明潍坊,构建和谐社会——2005年潍坊市社科普及周”(5.21-5.27)宣传活动。此次活动由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市社科院主办,我院是协办单位。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王敬良被邀请担任潍坊市社科普及周活动组织委员会副主任,并出席开幕式。我院是潍坊市参加“社科普及周”现场宣传的高校之一,由院党委宣传部和学院社科联编印、制作了我院参加“社科普及周”的宣传材料和宣传展板。院党委宣传部长那菊华、教学督导研究室朱全庆教授、经济管理系翟全祯教授、张立兴副教授现场参加了咨询,10余名学生参加了现场宣传活动,发放《普及社会科学知识,构建和谐潍坊》科普宣传材料200余份。我院的社科及工作受到了市委、市社科联有关领导的高度赞扬。(张颖郑杉摄影)  相似文献   

5.
人文社科学报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人文社科学报工作者应当正确理解先进文化的内涵,把握文化的前进方向;扶持人文社科研究,激发文化创新活力;加强学报自身建设,提高文化储存质量;推进学术交流合作,拓展文化消费层面。从而为发展、积累、传播中国的先进文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透过科学昌明的今天为什么还会有“王林大师”及其那么多粉丝、“小悦悦事件”中为什么那么多如此麻木不仁的现代人等追问,可见,大社会和大社科需要大科普,社科普及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适应社会大转型的形势要求。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社科普及作为哲学社会科学一个极其特殊的领域,可谓“理论贯通顶天、实践育人立地”,更需要走群众路线。因此,立足社科普及的特质分析,探究社科普及的现状成因与深刻问题,才能进一步揭示社科普及为什么要走群众路线,如何走群众路线,进而明确社科普及只有视群众路线为生命才能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7.
传媒文化借助现代化的传播载体以及娱乐化的文化内涵和商业化的营销手段,蚕食着主流文化原有的空间,道德理性、审美价值、理想深度和人文关怀等为内核的文化内涵不断弱化,在这种传媒语境下,加强对青少年心理免疫养成教育便显得尤为重要。心理免疫养成教育就是通过社会的教育和学校的教育,使青少年学会并实践认知媒介、评判媒介、调控和利用媒介,培养他们辨别媒介传播内容的能力和健康的媒介批评能力,使其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8.
"融媒体"是指充分利用现代媒介载体,将广播电视和报纸等传播媒体融合在一起,把这些同而不同的媒介在人力资源和传播内容、宣传方式等多方面进行全面融合,最终实现资源的共通、内容的兼并和宣传途径互通、利益的相互融合.外国文学要在中国进行传播,要依赖于融媒体的不断发展,与此同时要遵循相应的原则进行传播活动;外国文学在中国的传播能...  相似文献   

9.
华中科技大学媒介技术与传播发展研究中心是湖北省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2006年12月,经湖北省教育厅批准,正式挂牌成立。研究中心从理论建构、制度创新和应用探索等三个层面研究媒介技术与传播发展的有关问题,根据传播技术的最新发展,对人类社会的传播现象进行前瞻性、创断性的研究。主要设置四个研究方向:数字技术与新闻传播、电子出版与网络传播、新技术与影像传播、数字公关与广告传播,组织架构如下: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张昆院长担任中心主任,屠忠俊和陈先红担任中心副主任,吴廷俊担任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内著名…  相似文献   

10.
社科普及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社会科学普及工作。随着经济、社会事业的飞速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在"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作用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生活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许多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需要社会科学工作者去研究、探索和回答。当前我国的社科普及还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加大社科普及的力度,让哲学社会科学真正为党、为社会主义建设、为人类文明服务?这是本文主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浅谈计算机辅助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种信息表示和传播的载体称媒体,也叫媒介或媒质。多媒体则有综合各种媒体的含义。例如:对于多媒体计算机系统而言,是指文本、图形、图像、声音等各种表示和传播信息的媒体。目前计算机中能够采集、处理、编辑、存储和展示的媒体类型多指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活动影  相似文献   

12.
高校校园文化是高等教育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在于教化人、塑造人、熏陶人。优秀少数民族影视资源能以最具视听表现形式的文化传媒方式成为建设校园文化的新途径和切入点,将其融入到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审美教育和荣辱观教育中,同时,作为引导和丰富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媒介阵地,成为建设和谐向上、丰富多彩校园文化中传播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和先进文化的有效教育资源载体。  相似文献   

13.
在全球语境下,地方电视面临境内外电视媒体以及各种媒介传播的重压,对地域化的开掘、张扬成了地方电视自救的重要手段。地域化有其存在的独特意义与表征,找到地域化与现代化之间的契合点.并承载这一本土资源,是地方电视之特色经营。  相似文献   

14.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我国广大知识分子特别是人文社科领域的知识分子扮演着先进思想传播的重要角色。他们在推进我国现阶段的政治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在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的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发挥好他们的先进思想传播作用,是推动新阶段中国社会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5.
音乐传播是一项带有社会性的活动,媒介的发展推动了音乐传播的进步。就民族音乐来说,在不同阶段民族音乐历经了以口传教授为载体的传播,以文字图谱为载体的传播,以广播、电视为载体的影像传播,以新媒体为载体的传播。就当前民族音乐传播载体的发展来看,要从旅游传播载体和教育传播载体入手实现民族音乐传播载体的创新,进而使得民族音乐在更加范围下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6.
冷热媒介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麦克鲁汉关于媒介冷热划分的理论独树一帜,曾经引起各种争论,对不同媒介的所属也存在诸多异议。麦克卢汉的冷热媒介论虽然有些怪异,但也给我们正确理解传播提供了诸多借鉴意义;关于冷热媒介的划分,可为我们认识社会提供新的视角;在传播效果分析上,冷热媒介的划分也给我们不少启示。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兴媒介在社会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于传统媒体的冲击力是巨大的,探索两种媒体传播方式的融合,对于社科期刊数字化发展非常重要。基于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的视角,解释与重新定位了新兴媒体与数字化的概念,分析社科期刊数字化传播渠道及存在的问题,社科期刊主要通过数据库、非盈利性系统、自身门户网站、新媒体等方式传播,几种传播方式各有利弊。提出社科期刊数字化传播对策:出版者作为社科期刊数字化传播主体需把握好传播源头、重视期刊人才培养机制的完善、积极探索与传播技术提供商的有效合作模式、把握好社科期刊传播模式的终端读者等,以期对探索两种媒体传播方式融合背景下社科期刊数字化传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从传播理论研究的历史视域来看,<报刊的四种理论>在一定程度上为媒介帝国主义提供了理论资源.<报刊的四种理论>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媒介控制理论及对传播语境的历史推演过程,分别为媒介帝国主义自我中心性思维模式的形成、传播工具安排方式及传播语境理论的历史生成提供了理论前奏.  相似文献   

19.
通俗理论读物、理论图册画报、理论宣讲报告、传媒理论解读、文化下乡工程、主题实践活动等是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载体。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进程中,应当总结、借鉴、开发和应用这些行之有效的载体,努力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传播与普及。  相似文献   

20.
论期刊文献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苏广来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人们的一切活动都紧奋地依赖着信息的传递和交换。作为信息的主要载体──期刊则成为信息传播的最主要的媒介,成为人们进行学术交流与思想勾通的纽带。期刊文献以其内容新颖、报导及时、出版迅速、信息容量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