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谈音叉的“干涉”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中物理必修课本第一册第158页的最后自然段说:“声波也能发生干涉。当我们敲响音叉的时候,音叉的两个叉股是频率相同的两个波源,它们产生的两列  相似文献   

2.
关于音叉周围的声波干涉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中物理必修教材第一册第154页上介绍声波的干涉时有这样一段叙述:“……当我们敲响音叉的时候,音叉的两个叉股是频率相同的两个波源,它们产生  相似文献   

3.
图1音叉产生的振动曲线新编高中物理课本第一册讲“简谐运动的图像”时,在第166页列了图9-15“音叉产生的振动曲线”,如图1所示。由于音叉的音量很小,按照课本中介绍的“把话筒接在示波器的输入端,再把发声体放在话筒前”的方法,在示波器的荧光屏上不能得到如此曲线。为此,笔者根据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制作了一个既简单又小巧的仪器———音叉振动曲线演示仪。此仪器的制作不花钱(利用废旧材料)或只花几元钱,其成品经久耐用,不出故障,波形曲线纯洁清晰,演示效果非常不错。1结构如图2所示,在一块圆形喇叭磁铁的上下两…  相似文献   

4.
声波干涉实验中的假象及其改进何海明(浙江绍兴市东湖中学,312000)用音叉演示声波的干涉,是高中物理教材中的一个演示实验,物理杂志上对其改进方案也多有推荐,归纳起来有两种演示方法:一种是单用音叉演示,如教材所讲的方法;另一种是音叉配以共鸣箱演示.然...  相似文献   

5.
中学物理必修本第一册154页关于声波干涉的论述如下:“声波也能发生干涉,我们敲响音叉时,音叉的两个叉股是频率相同的两个波源,它们产生的两列波会发生干涉,我们围绕发声的音  相似文献   

6.
姚素君 《物理教师》2009,30(10):13-14
在音叉的振动中,很多教材都认为两个叉股产生两列声波,音又振动是两列声波干涉的结果.本文阐明了在音叉振动时每个叉股都产生两列位相相反的波,故音叉的两个叉股就产生4列声波,利用干涉机理说明音叉的振动就是4列声波干涉的结果,从而可用声强传播的方向性和声波的干涉理论来解释绕音叉叉柄纵轴旋转一周就可以听到四强四弱的声音.  相似文献   

7.
高中物理讲到声波的干涉时 ,有一个重要的演示实验 ,用橡皮槌敲击音叉 ,让音叉振动发声 ,音叉的两个叉股是频率相同的两个波源 ,它们产生的两列声波会互相叠加 ,围绕正在发生的音叉走一圈 ,就会听到声音忽强忽弱 ,或者同学坐在教室不动 ,让振动着的音叉转动 ,也能听到忽强忽弱的声音。可是 ,用音叉做这个实验有两个缺点 ,一是音叉声音较小不能保证教室中的每个同学都能够听得清楚 ,二是音叉振动发声的时间较短 ,对声音忽强忽弱规律性感受还不深刻的时候 ,声音便渐渐地消失了。为了弥补这两点不足 ,笔者作了如下的改进——用录音机代替音叉来…  相似文献   

8.
邵霖 《物理教师》2002,23(7):39-40
历来各种版本的高中物理教材都用音叉来演示声波的干涉现象 .由于这个实验正好是在水波的干涉实验之后 ,一些学生和教师很自然地把它和水波的干涉条件联系起来 ,研究音叉干涉的条件 ,由此出现了一些疑问和争议 .本刊也曾发表过有关文章 ,对音叉的干涉现象作了探究 ,并提出了相应的看法 .但我认为 ,疑问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还需继续进行讨论 .那末 ,用音叉演示声波的干涉究竟有什么疑问呢 ?难道它演示的不是声波的干涉而只是音叉发声的方向性吗 ?1 疑问的提出疑问是在讨论音叉的双叉股发出的两列声波的相干条件和讨论振动的加强点和减弱点…  相似文献   

9.
音叉干涉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声波的干涉,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154页对此有一段叙述:“当我们敲响音叉的时候,音叉的两个叉股是频率相同的两个波源,它们产生的两列波会发生干涉,我们围绕正在发声的音叉走一圈,就会听到声音忽强忽弱……”。对于上述实验笔者曾做过演示,并做了一些改进(如采用振动强的电动音叉作声源,用话筒作声电转换,将讯号放大后引入示波器显示),其观察结果与上段课文描述相符,在音叉的周围  相似文献   

10.
王彦 《物理教学探讨》2001,19(12):25-26
1.问题的提出 在1997年出版的高中物理试验本中,将音叉改为两个扬声器,并将室内演示改在室外演示,"在操场上安装两个相同的扬声器,它们由同一个声源带动,发出相同频率的声音时,也会出现声波的干涉".  相似文献   

11.
没有发波水槽也能做水波干涉实验,下面介绍用音叉观察水波干涉的方法: 1.直接观察:敲击音叉,使音叉振动,然后把两个叉股同时贴近水面,两个叉股之间就出现显著的凸凹条纹,这就是两个又股引起的两  相似文献   

12.
为了加深学生对“频率相同”这一干涉条件的认识,我们用“气门筋”于示振音叉上,成功地演示了干涉现象。做法如下: 实验器材:两个示振音叉,两个橡皮锤,一根长约  相似文献   

13.
高中物理第一册(必修)“声波的干涉”中写道:人“围绕正在发声的音叉走一圈,就会听到声音忽强忽弱。”实验难以奏效。甲种本中还写道:“人不动,而使音叉绕叉柄的纵轴旋转,就会听到声音忽强忽弱,”演示结果也不明显。有的文章介绍用话筒接收,示波器显示。由于因音叉发声时间不长效果也不佳。 为此,我对这一实验作如下改进:  相似文献   

14.
新编高中物理课本第一册讲"简谐运动的图像"时,在第166页列了图9-15"音叉产生的振动曲线",如图1所示.由于音叉的音量很小,按照课本中介绍的"把话筒接在示波器的输入端,再把发声体放在话筒前"的方法,在示波器的荧光屏上不能得到如此曲线.为此,笔者根据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制作了一个既简单又小巧的仪器--音叉振动曲线演示仪.此仪器的制作不花钱(利用废旧材料)或只花几元钱,其成品经久耐用,不出故障,波形曲线纯洁清晰,演示效果非常不错.  相似文献   

15.
高中物理课本第二册(必修)在“薄膜干涉”一节中,讲到用干涉法检查平面时指出,“如果被测表面某些地方不平.那里的空气层的厚度相同的各点不再位于一条直线上,因此产生的干涉条纹就要发生弯曲.”那么,如果被测表面是凹下的,干涉条纹向哪一侧弯曲;如果被测表面是凸起的,干涉条纹又向哪侧弯曲?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音叉声波干涉现象的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发现振动的音叉发出四列相干波,在音叉周围产生四强四弱的干涉图像.  相似文献   

17.
波的干涉是波特有的现象.由于干涉要求两列波的频率相等,往往因为找不到相干波而难以进行实验.人教版(必修)老教材第一册在第158页提出这样一个实验"当我们敲响音叉的时候,音叉的两个叉股是频率相同的两个波源,它们产生的两列波会发生干涉,我们绕正在发声的音叉走一圈,就会听到声音忽强忽弱."人教版(必修加选修)新教材第二册在第58页"做一做"中提出在操场上做实验.老教材提到的实验只有前几排的学生能够"察觉"到,效果并不好,不适于课堂教学.新教材提到的实验也只适于兴趣小组进行课外活动.本人在教学实践中根据课堂教学的特点,受到杨氏双缝干涉实验的启发,对教材中的实验作了几点改进,比较适合课堂教学,效果也比较理想,现作如下介绍.  相似文献   

18.
冷国华 《物理教师》2004,25(1):8-29
声波的干涉实验是说明波的干涉现象的一个重要例子,由于声波是纵波,因此做好这个实验能使学生更全面地理解波的干涉.在物理教学中通常使用音叉来实现声波的干涉,但对该实验的理论分析和实际效果的研究会发现其存在着一些缺陷,需要进行改进. 1 音叉声波干涉实验的缺陷 音叉声波干涉实验通常是这样来进行的:敲响音叉,围绕音叉走一圈,或音叉转动一圈,在此过程中能  相似文献   

19.
“薄膜干涉”的教学陈保忠(浙江省黄岩中学,318020)“光的本性”是高中物理课本的“尾声”内容.教材对这部分要求比较粗浅,加之会考复习在即,多数教师在处理这部分教材时往往偏于粗漏.但只要稍留意一下就不难发现,这部分教材蕴含着相当丰富的培养能力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高中物理课本在定义“弹簧振子”这个概念时明确指出它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第一,小球滑动时的摩擦力很小,可以忽略。第二,弹簧的质量比小球小得多,也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