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丽丽  马晓龙 《资源科学》2016,38(9):1653-1662
地质旅游资源是旅游吸引物的重要依托载体,其价值演化研究对于地质公园的发展具有导向意义,同时构成了制定符合特定时期地质旅游资源综合价值充分释放的政策依据。基于黄河石林国家地质公园历年规划文本,通过高频特征词提取,以特征向量中心性和中介度中心性为指标,对其地质旅游资源价值演化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地质旅游资源价值构成大致以2012年为界限分为两个阶段,即保护与开发兼顾时期和综合开发时期。第一阶段地质公园的特征较为明显,“地貌、公园、保护”三个词出现的频率最高, “保护、自然、公园、景观、旅游、景区”处于主导地位,“公园、保护”拥有最高的影响力度。第二阶段以旅游为主题,“旅游、景区、项目、规划”出现的频率最高,“旅游、景区、发展、规划、建设、服务”处于主导地位,“旅游”的影响力度最大。导致这种演化的直接原因在于经济利益驱动,而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体制下政府对地质旅游资源价值的定位是决定其价值取向,从而导致地质旅游资源价值演化的根本原因。研究认为,中国特殊国情下的制度环境与制度安排决定了地质旅游的发展路径,是新制度经济学在国内旅游产业的实践应用,而这种特征正是人地关系相互影响的有效验证。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凤凰山国家地质公园2012年4月由国土资源部审定为第六批国家地质公园建设资格的地质公园。公园包括峡谷瀑布景区、高山奇观景区、大石头河山水景区、金秋五花山景区、民俗风情景区、原始森林保护景区共计"六个景区",主要地质遗迹景观3处,其中国家级地质遗迹3处,省级地质遗迹12处,地方级地质遗迹16处。  相似文献   

3.
京山太子山地质公园旅游资源丰富多彩,特色鲜明。通过对王莽洞洞穴、喀斯特丘陵与森林石海等地质旅游资源进行详细的调查和评价,得出该地区旅游资源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人文历史传承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可以将太子山打造成为集观光游览、康体养生、地学科普、宗教朝圣和户外探险等多种旅游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型旅游景区。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清水河老牛湾国家地质公园旅游开发模式主要围绕流水地貌地质遗迹以及地质公园的开发建设展开,加强典型特色流水侵蚀地貌地质遗迹的科学研究,挖掘地质公园流水地貌地质遗迹的地质内涵,将地质公园建设成为地质遗迹得到有效保护、集科学研究、科学普及、观光旅游为一体,文化特色浓郁、科研价值较高的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性地质公园,大力推广地质公园所带来的科研科普价值,使其成为重要的科研科普基地,并以公园的发展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促进周边产业及整个地方经济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程驰 《科协论坛》2007,(8):410-411
本文以香港马鞍山世界地质公园的总体规划为基础,提出以特殊地质环境所造就的地质特色遗迹为主体的资源重新组合新思路,试图建立"以保护为主体,在保护中求利用,以利用促发展"的地质公园可持续发展模式,为地质公园的建设和发展规划提供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广东省国家地质公园的类型主要可分为以地貌、地热资源和综合遗迹遗址为保护对象的三大类.经过近几年的开发,广东省国家地质公园基本实现了地质公园所具有的科学研究、旅游观光、科学普及与环境教育的功能,但由于受客源市场以及公众认知度等影响,其开发的程度不一,表现出发展的不均衡性;同时,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着重旅游开发、轻科学研究及地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解决问题的主要时策是加大科研力度,合理规划、开发与保护并重.  相似文献   

7.
横头山、松峰山地质公园园内地质遗迹资源丰富,生态环境状态良好,人文景观独特,这些地质遗迹景观资源地域特色鲜明,综合价值较高,公园有广阔的多功能发展空间,可以建成科研、教学、旅游、渡假、保健疗养、科普教育和娱乐场所的统一体,发挥它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本文从地层岩石组合、岩性、地貌、区域构造运动方向等方面分析了其形成的地质特征。  相似文献   

8.
郭强  董骏峰 《预测》2012,(1):65-69
针对旅游业经营中旅游景区负担过重,资源破坏严重的情况,在对相关国内外文献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旅游供应链中资源保护型景区定价模型。本文的定价模型完全建立在资源保护的底线上,在资源持续使用的基础上有利于兼顾企业的盈利要求。模型从景区仅直接面对散客的情况,扩展到提供"购物游"和"纯玩游"两种产品时,旅游供应链中相关企业各种博弈下的景区对旅行社的保护型定价模型。为了揭示由于散客、旅行社和整合式旅行社同时带来游客流对于景区资源保护所产生的相互影响,还进一步扩展到景区同时面对三种供应链客源的定价模型。本文给出了所有模型的解析解。  相似文献   

9.
九寨沟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世界自然遗产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地质公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九寨沟的地理位置处于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的交接地区,由于非常特殊的地质条件等原因,以及剧烈的造山运动造就了规模宏伟的北西西向、北北东向的活动断裂带,正因为其地质条件因素非常奇异,所以在使九寨沟成为人间仙境的同时,也让九寨沟也成为地质灾害多发区域.因此九寨沟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防治,就成为九寨沟景区内一项迫切和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0.
杨珊  朱创业 《中国科技信息》2010,(15):286-286,288
四姑娘山是一个集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国家地质公园、世界自然遗产地各项桂冠于一身的综合性风景区。在当前旅游产品转型之期,四姑娘山可以从国家山地公园为出发点从观光型升级为度假型景区:以产品升级为核心,以特色线路为纽带,以资源整合为手段,做精做优旅游产品;立足国内旅游客源市场,大力开拓入境旅游市场,形成多格局、多层次的旅游市场;推出深度体验、遗产寻踪、科考探险、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形成新的产品链条,力争在近期内把四姑娘山打造成同"九寨、黄龙"齐名的,具有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的一流景区。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海岸以淤泥质海岸为主,不利于传统旅游业的开展。随着现代旅游观念的出现,生态旅游热潮在全球兴起,江苏沿海丰富的湿地资源,为发展现代生态旅游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本研究以生态旅游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运用层次分析法(AHP评价),对江苏沿海淤泥质海岸湿地旅游资源的景观价值进行评价,计算各景观的吸引力和开发潜力,以此确定江苏沿海可持续生态旅游的开发重点。评价结果表明,盐城沿岸旅游资源最为集中,综合旅游价值也最高。据此,文章提出成立“盐城国家滨海湿地公园”的构想,以发展生态旅游,实现生态保护和区域开发的双赢目标。文章阐述了建立国家湿地公园的理论基础,确定了盐城国家湿地公园的范围、构成,根据各段资源特色,提出了具体开发步骤和策略。本研究将为江苏沿海生态旅游的发展和湿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旅游资源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该文利用模糊数学的理论和方法,建立了各评价指标的隶属函数和多级模糊综合评判的数学模型.应用此模型对涞源县旅游资源进行了综合评价和分类.评价结果表明,豹子窝、晴云峰等10个景点为一级景点,云盘谷、仙人桥等6个景点为二级景点,其余为三或四级景点.白石山国家地质公园峰林景区、十瀑峡景区为一级景区,拒马源景区为二级景区.针对各景区旅游资源特色对旅游资源开发提出了科学、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陈安泽,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兼任中国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会副会长、北京旅游学院客座教授等职.曾从事岩石学研究,1978年起开始进行旅游地学研究,创建中国旅游地学研究会,组织创建旅游地学学科.1985年提出建立地学科学公园建议,1999年提出创建中国国家地质公园体系建议,并协助国土资源部门推进地质公园建设与管理,主持了黄山等8个地质公园地质景观研究,参与了我国全部地质公园评审工作和部分国家风景名胜区、世界遗产、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旅游局旅游标准的评审和咨询工作.曾发表旅游地学和岩石矿物学专著12部,主编《中国地质公园丛书——科学导游指南》30多卷、《旅游地学论文集》20卷,发表旅游地学论文50余篇.  相似文献   

14.
在传统的旅游资源定量评价的基础之上,结合旅游者的心理偏好和海岛型旅游资源的特点,开发基于认知心理学的旅游资源综合评价模型,以大连广鹿岛为例,采用心理学研究中的"开窗"实验范式,使用E-Prime软件测算反应时,计算被试的偏好指数,运用改进后的综合评价模型比较各旅游景区的开发潜力,为旅游地的规划与开发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广鹿岛的实证分析发现,其旅游资源总体质量较高,具有较大的开发价值。广鹿岛旅游资源开发潜力排名依次为:仙女湖、彩虹滩、月亮湾、帆坨子。仙女湖景区作为广鹿岛最具开发潜力的景区应得到优先开发。  相似文献   

15.
王尔大  李莉  韦健华 《资源科学》2015,37(1):193-200
随着国家森林公园旅游需求的快速增长,景区管理者面临着保护生态环境和满足游客游憩需求的双重压力。本文以沈阳国家森林公园为例,采用选择实验法和条件Logit模型分析效用最大化的景区资源和管理属性组合,并对景区内的主要属性进行经济价值评价。结果表明:植被覆盖率、水质清澈度、垃圾数量和拥挤度均对游憩效用具有显著影响。该公园当前经济价值为27.3元/人次旅行,对每一位游客每次旅行而言,植被覆盖率每提高10%,公园的经济价值将提高30元;水质清澈度每提高0.5m,公园经济价值将提高24元;垃圾数量增加5件/20m2,公园经济价值将损失20元。公园经济价值最大为36.6元/人次旅行,并得出其相应的效用最大化属性组合方案。此外,游客对公园当前的拥挤状况并不满意,其意愿支付为负值;另外,拥挤度水平与游客意愿支付之间呈倒U型,公园最佳的游客拥挤度为15人/100 m2,相应的最大意愿支付为44.6元。  相似文献   

16.
王喜刚  王尔大 《资源科学》2013,35(8):1693-1700
非市场资源的游憩价值评估一直是环境经济学、旅游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的研究热点问题之一.非市场资源游憩价值评估,有助于旅游景区的管理者横向和纵向比较非市场资源存在状态和价值,更好地为保护、利用、开发这些旅游资源提供决策依据,使景区旅游产业得到可持续性发展.本文以旅行成本法为基本原理、福利经济学中的消费者剩余为基础理论,利用负二项分布计数模型对传统旅行成本法进行修正,并对大连市老虎滩国家海洋公园游憩价值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大连市老虎滩国家海洋公园游憩价值为5.805亿元,根据这一评价结果,管理者可以在资源利用、保护、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做出更为科学的决策.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D.麦格奈尔(D. MacCannell)的符号吸引理论为基础,将雍和宫景区的发展历程系统解构为命名阶段、取景和提升阶段、神圣化阶段、机械复制阶段、社会复制阶段5个阶段。研究结果认为:旅游资源的成功开发涉及到其形成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是各阶段综合作用的结果;注重对旅游资源地脉和文脉的挖掘,促进旅游资源神圣化是旅游资源顺利形成的重要因素;在旅游资源开发中,加大机械复制力度,使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感知不断形象化、真实化,是提高旅游资源知名度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范文静  唐承财 《资源科学》2013,35(12):2376-2383
我国许多地质遗产旅游区均以观光旅游为核心产品,产品结构单一,旅游效益较低。产业融合发展是推动地质遗产区旅游产业优化的有效手段。本文以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黄河石林国家地质公园为例,系统分析了黄河石林遗产资源特点和旅游发展现状;从现代农业、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等方面分析其旅游产业融合基础;最后,提出地质遗产区旅游产业融合理念,并构建了农旅共融、工旅共融、科旅共融、文创旅游共融的发展路径。研究结果可指导黄河石林地质遗产区的旅游业发展,推动地质遗产的科学管理与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美丽南方"为例,通过实地调查,理论和实证相结合,对研究区的旅游产业进行剖析,根据出现的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从而促进"美丽南方"生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结果表明,现阶段"美丽南方"园区还处于欠可持续发展水平。景区内景观生态良好,经济生态体系日趋成熟,形成了与社会文化高度协调的运行机制和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生态修复机制;景区内旅游产业并不是很完善,农家乐数量虽日益增多,但缺乏科学合理规划,多数处于低档次、质量不高、特色不明显的状态;"美丽南方"的产业农业并没有达到三产融合,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美丽南方"产业的扶持力度,努力实现美丽南方田园综合体的三产融合。  相似文献   

20.
旅游资源非优区是旅游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庐山是江西省的龙头景区,旅游资源、旅游区位都处于比较优越的地位。石门涧景区属于庐山山麓的景点,相对而言,石门涧的旅游资源和旅游区位都没有明显的优势,并且旅游资源的密度和丰度都存在很大不足。分析了石门涧景区的旅游资源状况、市场现状、品牌形象等,发掘出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意见和建议,为非优景区的良好发展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